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开展信贷业务产生的风险即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具体是指由于借款方信用级别下降或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概率。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时就会面临各种信贷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之所以产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和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有关。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信用风险
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没有按照合约规定及时、足额地偿还贷款,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流失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看出,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小微企业自身。一方面,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其生产经营环境很容易受到影响,很有可能出现逾期无法还款的情况。而且小微企业起步晚,固定资产少,资本贫乏,在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有效抵押担保资产,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在短期收益驱使下,缺乏诚信意识,运用企业内部不规范的财务制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骗取商业银行的贷款,存在道德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市场的价格波动,或者企业所属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动,导致企业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度下降,其中出口型的小微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由于全球市场经济受到冲击,世界消费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机制也使得我国出口型小微企业业务量大幅度减少,很多小微企业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甚至很多小微企业缺乏对市场波动的抵抗能力而破产倒闭。这样就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市场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带来损失的风险。因此可以看出这一风险的产生在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银行内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体系和监督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譬如贷前审查流于形式这一现象就存在操作风险。小微企业为获取信贷资金,编造虚假财务信息或者隐瞒部分财务信息的情况多有发生,而商业银行为完成贷款任务,在贷前审查中往往只注重企业内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却没有对外部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调查,从而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善和加强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银监会在2006年至2008年相继颁布了《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利率风险、独立核算、审批、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六项机制,支持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创新,鼓励增设小微企业授信机构和网点,并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授信风险监管队伍,对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仍处于初步阶段,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商业银行都成了信贷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关部门人员,也制定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却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损害银行信贷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业务人员急于拓展新业务,自然会相对地忽视风险评估。不能将风险意识贯彻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整个流程中去,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内部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也将影响到相关部门管理信贷风险的实际效果。
2内部信用评价体系
针对性不强许多商业银行没有为小微企业单独建立一套量身定做的信用评价体系,仍然沿用大型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具有经济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资金不足等特点,必然无法达到银行的授信标准,形成信贷门槛,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实现,而且这种信用评价是不客观的。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制定一套专门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满足小微企业“少、频、急”的贷款需求。
3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往往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金额较小而只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信贷风险,而且大部分对风险的控制也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来说商业银行的预警机制是不健全的。而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能够运用实施该机制的高水平人才的缺失,人才的缺少导致无法满足信贷业务风险预警工作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在获取信贷风险信息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资金贷后风险跟踪监督也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贷后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把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反馈到银行管理部门,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的成本。最后,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对不良贷款的控制上面,注重后台管理,缺乏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
4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组织机构不健全。很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呈现条块分割的形式,各部门之间互不干涉,缺少相互制约,使得整个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出现脱节现象,无法完整地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次,信贷工作人员执行乏力。商业银行对各个重要岗位的责任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低于预期。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审批、发放、监管整个流程来看,贷前存在审查不彻底的情况,贷中缺乏不断的跟踪和调查,贷后缺少全面的分析和考核,导致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最后,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有些商业银行对建设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投入不足,对信贷风险识别和贷款信用评级还仅仅停留在经验分析的阶段,主要是依靠人缘和地缘等关系信息网络判断贷款人信用状况。
三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全面风险意识,培养健康风险文化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的员工来具体操作和执行,但是风险管理决不限于这两方面的工作人员,任何部门的员工都要有风险管理意识。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防范问题,并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培养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可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成本。在精神层面上,不定期对企业全体员工展开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训,形成一致认同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根植于企业,深入企业每位员工的内心。
2完善内部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而言,信用评价通常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经营特点、风险形式与大中型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分析体系,以客观地评价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专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合作,基于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要素,开发针对小微企业的评价分析体系,同时出具专业的外部评价结果报告。
3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应该是在增强银行信息的反馈和加强信贷风险监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连续的记录企业贷款的使用、经营的情况以及经济的效益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确定风险的具体范围,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化解风险,使银行减少一定程度的损失。一是要完善贷后风险监管机制,把贷后每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具体化,根据小微企业的行业类别来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使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后风险管理难题得到缓解,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影响。
4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打造核心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第一,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机构建立和岗位设置是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对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而言,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管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小微信贷业务“审贷分离”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等各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保持各关键岗位和不相容职务间能够达到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这是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信贷风险的最低要求。第二,加强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民生银行以小微信贷业务为企业战略,应不断加强关键人才队伍建设,以强化各岗位人才风险管理意识为核心,全面提高小微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陈华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