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不良资产对经营流动性的影响
流动性降低形成了流动性风险。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金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高比例坏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包袱沉重使得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和资本补充乏力问题,严重影响到经营的流动性。
(二)信贷风险对银行持续发展力的影响
贷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也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贷款利息扣减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税费、资本成本等贷款成本及风险成本后,所得差额已越来越小。坏帐仍将是商业银行利润“克星”。如果某银行有笔一百万元的贷款成为坏帐,就要从利息收入中提取一百万元去抵销,而这一百万元的利息收入在0.5%的贷款收益率下,需要发放2亿元的一年期贷款才能赚回来。基层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资产已经失去盈利的能力,导致严重亏损,资本金补充不足,商业化改革受到很大制约,基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威胁。由于大量的不良贷款长期沉淀,基层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扩大负债的规模,来应付顾客取现,而对于新的优良客户和其他看好的可盈利项目的支持力度被迫减弱,使得贷款周转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制约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违规操作所造成的信贷资产损失影响
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益驱动。贷款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而经营者和管理者是聘请的员工,当委托责任与经营管理者利益严重不一致时,损公肥私的道德风险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的。二是迫于任务压力。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仍然是年初定目标,年末进行考核,行长迫于政绩的压力或者是员工福利的压力,不得已而采取违规操作满足上级行需要你完成的计划指标,这样才能使得上下满意。三是操作风险的存在。由于某些员工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深不透,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对繁琐的规章制度掌握不够熟练,业务生疏也可能引发贷款风险。所以,现在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形成,既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违规已经成为少数领导千部和员工的潜意识和惯性思维,最终还形成了内部违规文化。
(四)国企改革成本过多转嫁于基层商业银行
企业高负债与银行贷款回收困难恶性循环,使基层商业银行历史上形成的包袱十分沉重,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肉烂在锅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巨额信贷资产形成不良贷款沉淀。更严重的是,由于某些国有企业存在信用“败德陷阱”效应,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太大,甚至躺在商业银行的身上。在基层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形成的贷款关系,被很多企业经理人看作是“零和博弈”,无非是此增彼减,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企业债务越滚越多,多数没有还债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借转制之机,以分立、合并、改组成立新公司“金蝉脱壳”,以承包租赁为名悬空基层商业银行债务。部分企业先分立后破产,破产时不通知银行,破产前转移资产,清算不规范,寻找种种借口宣布抵押担保无效,甚至清算回收为零。
(一)坚决贯彻落实和执行上级分行统一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规定了一家银行的贷款投向、市场定位、管理政策、风险承受意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可以说,银行信贷政策就像是这家银行的贷款宪法,是所有从事贷款业务人员都必须遵循的根本大法。作为基层从事贷款经营、管理、审批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必须完全领会和掌握、并坚决贯彻落实和执行全行统一信贷政策:一是必须完全知悉哪些贷款业务是被许可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明确自身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二是必须在自身授权权限内开展贷款决策、经营管理工作。三是必须明确自己若违反某一方面规定将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后果。
(二)传导培植贷款风险文化
贷款风险文化是由银行的强势首脑提出并持之以恒地传播,逐渐渗透到公司每一位员工思想中,最终根植于整个企业的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一种企业文化,它是整个公司在贷款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无形规则,是信贷人员处理业务时的统一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引导信贷人员在平衡风险与收益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先进的贷款风险文化就是这样无形地在领导人良好的风险意识的熏陶下形成的,若领导人都不带头执行、缺乏持之以恒地精神、朝令夕改,全行上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风险文化,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充满随意性,公司确定的贷款质量控制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口号。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在传导培植贷款风险文化过程中,要特别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层级的管理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做一名合格称职的企业先进贷款风险文化的传播者,在这一过程中,领导与员工就像是风和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并朝此方向生长。二是通过发现典型,在员工中树立榜样来精心培养风险文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是建立与先进贷款风险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向管理层和信贷人员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本银行奖励那些为公司长远发展和持续低风险考虑的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向富有贷款风险管理经验并发现避开风险的员工倾斜。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只在乎存贷款任务和利润的人员,而不管其存贷款和利润完成有多好。
(三)掌控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尚缺乏足够的前提条件,如数据库瓶颈、财务数据失真及信用风险计量技术专家的匮乏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采用传统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判断来主观评价贷款风险大小。鉴于此,信贷人员收集来的借款人信息资料质量高低和是否充分,对贷款决策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是信贷人员应放弃根据客户所讲的“故事”和财务报表来写信贷报告的传统工作习惯,必须对客户提供的信息取证核实,特别是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要向第三方或现场搜集第一手资料,如该客户目前与其往来银行情况及问题、往来银行为何不给其增加贷款的原因、客户生产经营秩序、员工精神面貌等。二是确认贷款用途,并能够承受借款用途所产生的风险,贷款用途直接决定贷款风险大小,因贷款用途风险形成的不良贷款比比皆是。三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经验、专业程度)和高管层的稳定性,特别是企业只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时,贷款风险将集中在个人品德上。四是采用“机会优势分析法”,判断企业中长期经营能力,特别是客户申请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时,信贷人员必须在研究分析基础上明确回答贷款到期时客户是否还存在、是否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等。五是信贷人员应更多地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报表、预算表、预测表、总经理工作报告或财务总监的工作报告来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判断客户的财务风险,核心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四)高度重视贷款条款设计工作
信贷人员应将借款合同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它来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约束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后的经营行为,化被动为主动,避免出现较大的贷款损失。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商业公司也是各有千秋,因此银行不能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借款合同运用于所有的贷款客户,标准的借款合同,看似规范标准,实际效果却像是给高、矮、胖、瘦的人穿同一尺码衣服,很难有针对性地发挥借款契约的作用。因此,贷款条款设计必须“客制化”,除贷款协议条款执行统一标准条款外,贷款价格、金额、期限、担保方式、例外条款等必须“量体裁衣”。一是贷款定价设计,既要使银行从该笔贷款获得足够盈利,又要使客户愿意接受而不再找其他银行,应该是贷款设计中最困难和风险最大的工作之一。二是贷款金额设计,应根据企业贷款用途、资金实际需求量和预期现金流量对利息及本金的保障能力综合确定,而不能采用简单随意对借款人申请金额打折扣的传统方式。三是贷款期限设计,必须明确企业借款是解决短期资金需求或是增加长期周转的营运资金,特别注意不要把中长期贷款确定为短期贷款,同时充分考虑贷款期限与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预测实现时间相匹配。四是担保方式设计,重点根据客户信用风险状况考虑选择何种担保方式,在选择贷款第二还款来源时必须明确具体、详细可行和保值,如在选择贷款抵押物时,必须知悉掌握抵押物的真实价值、二手市场状况、二手成交价格、处置变现可行性和处置变现难易程度等关键内容,以决定是否接受某抵押物。五是例外条款设计,根据企业风险特征,增加限制性条款,如限制增加负债、现金支出项目,约束资金结算来控制资金流等。
(五)严格贷款操作风险管理
贷款操作风险表现为贷款业务流程而非结果,流程管理是贷款操作风险的日常工作。贷款业务严格按流程标准操作,就像工厂产品生产人员必须对照产品生产作业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一样,若不按生产作业标准操作,产品的质量肯定会出问题。所以,必须严格执行一家银行制定的贷前、贷中和贷后业务操作标准和业务流程。
(六)运用贷款组合管理贷款风险
有一句谚语,“千万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用在风险管理组合理论上非常合适,其理论阐述也十分形象。但运用贷款组合管理风险,必须把握好二个关键因素:一是各类贷款的违约风险的相关性,若违约风险是相对不相关的,则能较好地分散风险。二是各类贷款数量大小。在实际操作中,可利用银行自身所确定的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的风险限额,来实现、优化贷款组合,通过风险限额来控制贷款集中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集中。
作者:左仁陆 单位:上高农商银行城区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