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互联网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各个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相比,虽然本质仍然是以所有者偿还与付息为主体的货币价值运动模式,然而随着金融科技手段的推广和应用,商业银行彻底摆脱了传统信贷业务网点辐射区域只能点对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局限性,形成了以手机、电脑等多样化互联网媒介渠道为主的立体式金融服务业态。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在深入分析对比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与互联网信贷业务特点、差异的基础上,探讨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才能制定出符合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要求的制度和策略,推动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的发展。文章主要对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商业银行在面临互联网金融产业产生的冲击时,工作人员应该在充分重视自身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助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策略,才能在有效提升银行信贷业务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
一、网络金融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必要性
随着各个领域和行业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银行信贷业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一旦信贷风险控制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有序开展。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开展的信贷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存在着安全性较差的缺点,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率增加的问题,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合理控制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另外,加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网络信贷风险控制的力度,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及时发现网络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制定应对风险隐患的策略,提高了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应对能力,满足了企业或个人的资金需求,保证了银行信贷业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特点分析
(一)办理效率较高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体系,从客户申请业务开始,到授信额度批准,再到贷款发放等流程都可以在线上自动办理。虽然业务办理的时长因为硬件配置、网络策略差别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已实现了分钟级别相应的设计目标,网络金融信贷业务的办理与传统信贷业务人工受理、审核以及按天计算的业务办理周期相比,不仅业务办理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且客户融资体验以及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客户辐射较广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9亿人之多,在这其中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占比更是高达98.7%,这一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已经覆盖到了所有的网民。正是因为互联网信贷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相比,其彻底摆脱了以往以网点辐射区域为核心向客户提供点对点金融服务的局限性,逐步建立了以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媒介为渠道向客户提供立体化金融服务的新型业态,所以,互联网金融具有的客户辐射范围广,符合效率高等特点,为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数据决策精准美国的第一资本银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的以数据研究为基础制定金融服务策略的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为该银行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Logistic回归、XGBoost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构建出的信贷业务自动化风险控制决策体系,提高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识别的水平和能力,实现了信贷业务风险从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变的目标,通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信贷业务服务的方式,将信贷产品与客户风险有机结合在一起,降低了信贷业务风险的发生率。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评价不完善
商业银行为了达到有效提升自身网络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在明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使用特定评价手段以及科学评价系统综合评价网络信贷业务的风险等级。通过对信贷业务风险的高效分析,得出科学合理且具有参考价值的信贷业务风险评估结果,为后续信贷业务以及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依据。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受到自身风险评估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开展网络信贷业务风险评估工作时,出现了信贷业务风险等级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与有效性的问题。比如,某客户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一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对该客户贷款风险的评估后,确认该客户背负债务较多,且不具备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因此拒绝向其提供贷款服务,这一结果实际上是信用评价系统根据该客户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但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系统过于简单,无法做到及时反馈客户信息,最终就很可能出现该商业银行误认为该客户具备贷款偿还能力,并向其提供贷款融资服务,从而达到不良贷款情况的发生。
(二)网络信贷分析不精准
现金流是商业银行分析客户网络信贷业务风险的关键指标,如果客户在长时间内都存在着现金流状况不佳的情况,那么该客户在获得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后,很可能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反之,如果该客户每个月都有工资、奖金等固定现金流进入的话,那么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及时的收回贷款,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该客户的信贷风险发生率较低。因此,将客户现金流纳入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分析体系中,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信贷风险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但是,就目前来说,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现行的客户信贷风险评价系统,在开展客户网络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工作时,并未按照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原则开展信贷业务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导致商业银行的客户网络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工作失去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核实客户信息的重要性,才能在有效减少不良贷款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水平,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防控操作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无法直接干预和控制客户提款的情况,是导致商业银行在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工作中过于被动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商业银行在调查和分析客户网络信贷业务风险时,还存在着信贷合同签订并未聘请专业人员审核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网络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难度。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自身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将网络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受影响。
四、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网络金融技术防控
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防控的力度,IT整体结构作为网络金融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借助网络大数据完善和优化商业银行的网络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商业银行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创新改革现有的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平台与信息库的方式,强化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技术防控体系,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网络平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商业银行在更新和完善风险防控系统时,不仅要充分重视系统内部漏洞维护的力度,而且还应严格按照互联网信贷业务开展的要求,建立高质量、多层级安全防火墙,才能在面对网络攻击时,及时的发出警报信息,降低因为黑客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充分发挥互联网数据优势,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实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信息源,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和整理风险防控数据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不对称情况的发生概率,为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信贷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商业银行在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工作时,利用电商平台获取网络资源,才能在有效提升外部信息利用率的前提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网络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充分重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良好信用体系的建设,对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保障。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切不可因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成本低,忽略了建设信用系统的重要性。作为银行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提高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意识,而且还应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颁布实施的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然后根据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建立规范有序的信用管理体系。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脚步,优化和完善网络金融业务财务体系,规范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构建完善的客户信用记录,增强客户的信贷服务体验。
(三)提升商业银行内控能力
一是加快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系统优化的步伐,改善现有体系的算法,才能达到有效提升数据准确性的目的。但是商业银行在注重内外部信息收集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处理信息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价模型,最大限度的规避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信贷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才能在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内控能力的前提下,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全面开展。二是制定符合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要求的风险评价体制。商业银行应该紧跟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的进行现有金融信贷产品风险评价体制的创新改革,将商业银行内部核查流程融入到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防控体系中,才能在保证经营管理数据准确、规范、安全的前提下,避免因为出现客户隐私泄露的情况,导致客户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是加强第三方合作单位准入、管控与退出管理工作的力度。通过开展客户跟踪管理信贷服务体验的方式,保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有序开展,防止因为出现合作方信用不佳、违约等情况,给商业银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改良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根据不同不良贷款机构方面存在的差异,商业银行应该在做好不良贷款分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信贷资产类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管理工作时,应该保证信贷资产类别划分、管理、处置、调控等各方面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信贷业务开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不良贷款机构之间存在的差异,严格按照分类管理机制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才能在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基础上,确保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由于不同分支机构在不良贷款分类管理策略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管理工作时,应该要求相关机构准确定位信贷资产的类型,促进信贷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商业银行在开展经营业绩的考核工作时,应该根据相关权重制定和实施不同类型的管理措施,通过设置不良贷款回收率与贷款裂变率指标的方式,优化和完善不良贷款结构体系,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类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提升商业银行监管能力
互联网金融产品问题时有发生,对商业银行监管能力提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国家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颁布和实施了强制性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监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商业银行在打造全动态、透明式风险监管体系时,应该将以往的二维监管体系转变多维监管体系,才能在有效提升互联金融监管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的优势,规范互联网信贷业务的流程,降低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商业银行在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时,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具有的广泛性与及时性特点,防范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通过建立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处理中心的方式,分析整理、计量识别、控制监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各项数据信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为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目标客户群体心理活动进行精准化分析,以便于向客户推荐符合企业心理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严格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才能在保证资金配置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互联网信贷业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与行业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商业银行应该紧跟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探索和研究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日益增多的金融服务需求。由于商业银行在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时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在加强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力度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策略,将先进管理技术与经验融入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促进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傅仙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会计师,2021,01:57-58.
[2]戴春燕.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外资,2020,20:15-16.
[3]刘超.试论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数字通信世界,2020,07:57-58.
[4]程泽惠.商业银行互联网业务风险管理——以青岛银行为例[J].时代金融,2020,12:28+31.
[5]范应胜.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经济师,2019,11:123-124.
[6]卢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6:111-112.
作者:崔新国 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