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碳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论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CDM机制在碳信贷中占据绝对优势CDM项目远期交易是中国碳信贷中参与最多的一类项目。而且我国大部分停留在“绿色信贷”的浅层次上,仅有少量的低碳理财产品出台,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则基本没有涉及。
碳信贷业务蕴含巨大的商机,推行碳信贷需要商业银行管理环境风险的能力,清晰明确的环境信贷政策以向银行客户明确阐明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可以确保与环境风险相关的信贷在公平的方式下进行。同时,把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融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也为商业银行通过保险和衍生金融市场等转移环境风险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为银行在使可预见的风险敞口最小化的同时,为不可预见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提供足够的保护。商业银行应该主要采取事前性的风险防范手段,降低和转移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
二、商业银行发展碳信贷的风险来源及类型
(一)碳信贷的风险来源
碳信贷风险不同于传统信贷风险,它除了具有传统信贷的风险,还有自身特有的风险。其来源主要来自企业本身、银行自身信贷管理以及社会因素。1.企业自身因素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尽规范,银企之间信息沟通困难。内部管理不完善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大都带有“家族式”管理色彩,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有的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贷款提供虚假报表,银行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益不稳定。很多企业存在经营粗放、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三是企业信用状况较差。有些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有的企业管理者以办企业为名,利用银行贷款购置私有财产,严重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还有的企业蓄意借改制之名,行逃废悬空银行债务之实。2.银行内部因素贷款手续繁琐化。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有了较大调整。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基层行放贷权限几乎为零,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贷款审批环节与时间。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绿色信贷投资项目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项目本身的可行性、预期成本收益状况以及创新的技术可能性,很多新项目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这些是客观性因素。二是逆向选择,在绿色信贷市场中,作为委托人的贷方和作为人的借方签订信贷合同之前,银行对借方的风险状况的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只能根据所有借方的收益与风险水平作为判断标准。三是绿色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内控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稽核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权威性远远不够。四是绿色信贷内部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效率不高,手段和技术比较落后。内部制度的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再加上“谁污染谁付费”的观念以及银行本身风险意识淡薄,使得银行风险意识更加弱。同时,审计监察深度与银行风险程度不相适应,面临着大部分银行对内控的监管流于形式。3.社会环境因素贷款担保抵押机制不健全。在担保方面,一是担保机构少,二是担保机构的资金有限。担保机构为了防范代偿风险往往要求企业反担保,使企业不仅贷款难,寻求担保更难。在贷款抵押方面,企业需办理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多道手续,并且收费很高,这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碳信贷的风险类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碳信贷风险除了一般的信贷风险之外,还有碳信贷项目特有的风险。碳信贷项目的项目风险主要是碳排放是否符合标准、政府对项目的认可度,以及项目能否按期建成,是否能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碳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环境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碳信贷风险。
三、商业银行碳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碳信贷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后,应当进行必要的贷后控制和检查。尤其是碳信贷这种环保类贷款,企业往往在一次性获得借贷后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一旦遭受到环保局的处罚,对其声誉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回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商业银行是否应该在与公司的信贷合同中声明:企业一旦出现环境方面的处理不当情况,商业银行有收回部分贷款的权利。针对具体项目的碳信贷内部控制,项目贷款是指为了特定工程项目而融通资金的方法,是以项目本身具有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可能性或者有第三方的抵押为担保的一种融资方式。对于项目贷款,国际上赤道原则以及碳协议都有明确的标准,在赤道原则和碳协议的标准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流程控制,目前我国没有具体的碳信贷项目流程控制的经验,根据国外的经验,商业银行项目组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该机构应聘请独立经济学家,环保专家,充分审查公司的报告情况和信息披露义务,最终报告结果应由第三方机构公开。
(二)构建优秀的低碳信贷文化
所谓碳信贷文化就是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项目时,要构建起信贷促银行、银行促金融、金融促经济的低碳一体化理念。具体来说,要从三方面入手:培育信贷从业人员低碳文化的理念,让他们从思想意识上倾向于低碳信贷;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培训、建立赏罚机制、领导以身作则、广泛宣传等手段,加强员工对我国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条文的了解和掌握;要使员工对碳信贷风险和收益达成共识。管理者要把这种碳信贷文化全面贯彻到信贷管理程序、系统之中,使其发挥作用。
(三)建立起符合碳信贷自身特征和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06年正式实施,为各国商业银行建立完善内部评级体系指明了方向。新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内部评级法,允许管理水平高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充足率作为评判银行信用风险大小重要标准。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碳信贷项目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其次,应建立有效的碳信贷项目的内部评级方法,这一点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大银行的成熟经验,通过严格的统计分析找出真正能揭示碳信贷项目违约率和回收率相关的变量,建立定量化的内部评级模型;再次,要认真考察碳信贷项目的客户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和碳信贷项目的特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那个认真分析,做到企业的财务数据、股票价格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加强信用评级的可靠性。
(四)优化碳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建立全过程的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可先从相应业务及流程的信息系统优化入手,配合本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进程,在逐步完善碳信贷项目数据积累和学习使用先进信用风险预警工具和模型的同时,做好对碳信贷项目的数据规划,再进一步开发具有前瞻性的碳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商业银行在开发时应注意其碳信贷的独特性,将碳排放和节能减排作为碳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主要甄别指标。同时应根据贷前、贷中、贷后业务的不同特点建立全过程的风险预警机制。发现碳信贷项目的借贷企业出现碳排放预警信号(即碳排放量不能达到事先的要求与标准)或财务预警信号时,必须及时报告有关银行项目主管和上级有关部门,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建议。
四、总结
碳信贷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融资模式,商业银行利用碳信贷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加强对碳信贷风险的控制,防止碳信贷项目产生不良贷款,。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组织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来协助商业银行收集碳信贷项目的企业信息,从而有效的加强对碳信贷的风险管控。
作者:田生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