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用风险是一种违约可能性,指债务人或交易对象不能完全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风险。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虽然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赢利性普遍较好,但是其对信用风险的控制能力远远低于信用风险扩张的速度。信用风险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金融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如经济体系、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处于经济扩张期时较好的赢利能力使信用风险降低,而处于经济紧缩时期的赢利能力不容乐观,使得信用风险增加。二是银行在自身经营中发生有影响的特殊事件,这种特殊事件的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但是却对公司治理经营产生必要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二者分别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和市场汇率的不确定性变动,而对商业银行业务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的不确定性会让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为商业银行带来损失。汇率风险则多是因为商业银行提供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时,使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蒙受损失。
(二)流动性风险
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现需求和借款人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商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流动性极度不足、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筹资困难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一方面通过更多的贷款和投资来赚取最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又造成负债的不稳定性,需要商业银行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付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适当地把握和控制好流动性比例,以避免产生冲击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操作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是否有能力在获利的前提下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这种能力由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能力及银行控制运作成本和运作风险的能力组成。狭义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环节中的失误,如经验不足或违规操作而带来的损失风险。与其他几种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因为每个银行经营的操作环境不同,因此银行不能一味抄袭对方的操作风险控制手段,必须结合自身产生的操作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四)法律风险
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法律风险是重要的风险之一,由于商业银行的客户数量众多,办理业务种类繁多,加上上市银行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规定也纷繁复杂。这些特殊性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比一般的企业和公司都更加复杂。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现状
(一)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表现
目前,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早己经进入数量化、模型化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而我国商业银行尽管受银监会和证监会等部门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得各银行的风险控制至少在一般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由于缺乏经验、缺少重视程度以及有效执行等原因,风险控制的强弱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平,而且风险的识别、分析、预测、防范和化解普遍还停留在粗放和初级的水平上。主要表现在资产运用、资本家管理、赢利模式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突出表现为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低,赢利能力差、潜在流动性风险大、信贷违约率逐年增长、风险管理和控制工具及技术匮乏、信息系统建设薄弱等。
(二)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银行开始上市,尤其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部上市,无论是风险管理意识还是风险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不断完善了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实践了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但仍然存在以下顽疾:1、缺乏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首先管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模糊。商业银行对控制信用风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其他一些核心风险包括市场风险重视程度还不够。其次,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依据操作风险的计量结果来提供资本准备意识,不仅有很大的误差,还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其三,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人才队伍。因此,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态度,是银行业监管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势所趋。2、风险管理与控制体制上的缺陷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理念习惯于以企业规模对信贷管理进行控制,层层分解指标的方式控制风险的暴露。现行风险管理体制及控制评价标准则偏重于短期的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员工的价值积累,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和扎实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涵盖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涉及到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我们加大对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认知,研究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这是完全必要和紧迫的。3、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信息披露不完善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对于商业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它是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银行账目中披露资产负债表的内部储备总额,增加现金流量表和市场风险的分类项目,公开真实盈利,以利于外界了解银行运作情况,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是改善大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强化产权约束的重要途径。五大国有银行已全部上市,其他上市的股份制银行整体经营状况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已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年共实现净利润约8,750亿元,每家银行平均每天净赚1.5亿元,这相当于我国1,80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一半,而且这一数字还超越了125个国家2011年的GDP水平。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体制、机制上的重组和变革上市后,确保股东利益的安全就成为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银行经营管理和赢利的稳健性、抗风险能力强弱等,成为股票市场价值的重要基础。同时,商业银行上市后会面临着更广泛的外部监督,要求银行保持更高的信息透明度。这些都要求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政策、制度、程序、方法要更加科学、有效。
(二)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更好建立,需要改革组织结构,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机制建设的关键是要能够立足于本国的制度环境,追求效率的不断增进,使商业银行在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之中成为自发行动的行为主体。
(三)推行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突出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监管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提出的更高要求。风险评级系统提供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预期损失率(EL)等指标,清晰地界定一个产品、一个客户或一项业务的成本或收益在什么情况下是可接受的,在哪些情况下又是不能接受的,有助于分析不同的客户在监管当局允许浮动的范围内给出不同的报价,提高竞争优势,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运行机制。任何一个现代化银行,都应具备内部评级体系,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建立以经济资本预算约束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体制
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就是对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进行计行业探讨算、调整、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都是由资本来决定的。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不仅约束风险资产增长规模和确定税后净经营利润目标,还可以强化资本对风险的防御和约束能力及资本的最低回报要求,更加突出了资源配置和有效抵御经营风险的功能。因此,用经济资本来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既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是引导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管理理念的效益模式。
作者:张吟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