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改商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可能发生损失或影响获益的机会。对商业银行来说,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金融环境的动荡等等都有可能对银行经营安全构成威胁。金融业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商业银行经营的是商品经济中使用最频繁、地位最特殊的商品——货币。人人都使用货币,人人都需要与银行打交道。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牵动经济生活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因此,商业银行风险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很深远的。1929~1933年先从美国商业银行发生的货币信用危机导致世界性经济危机,至今还使人们记忆犹新,不时提及。
2)商业银行以信用为经营基础,是最大的负债经营者。一方面是以自身信用向存款人保证存款的信用,并以借款人能按时归还本息为条件。一旦借款人失信,银行不仅要承担坏账损失,而且仍然要向存款人提供信用保证。这两种信用的矛盾,是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大根源。
3)商业银行另一大特色是创造货币。商业银行都具有无限创造货币的冲动,而其安全性又是创造货币的一大制约。商业银行总是想通过信用创新来创造货币,使自身的负债增加,同时需要的流动性也更多,风险也就越高。
4)商业银行是经济风险的聚散中心。商业银行的存、贷、汇、转业务涉及各行各业各层次,以其特殊业务活动集各方面风险于一身,因此对经济波动也最敏感,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和影响力也往往高于大于其它企业与个人。
2风险决策与风险回避
2.1风险决策风险决策是以风险分析与评估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管理者的风险效益偏好,选择使目标最优化方案的过程。因为,经济活动是时时处处涉及风险,银行经营更是如此,经营银行业务,必须在隐含不同风险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经营决策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回避风险。风险决策是一种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须具有以下几个前提:一是确定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决策目标;二是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三是存在至少一种不确定因素,使至少一种方案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四是可以预计出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每一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风险决策的目标。风险决策通常分为单项目标和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比单目标决策要复杂得多。比如以利润最大和风险最小为两个目标,一般很难找到使两个目标都得以实现的最优方案,实际上必须在两个目标之间作出某种权衡或者选择,其选择的基础是决策者的效用函数。风险决策的目标通常有期望收益、边际收益和风险效用三种:期望收益就是以概率为权重得出的未来各种可能情形下银行收益额的加权平均值;边际收益是某方案中银行决策行为、未来银行业务种类、数量的微小变动引起银行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数量;风险效用是银行总收益和银行总风险程度的函数,反映决策者对风险和收益各种组合的偏好程度。
2.2三种目标下的风险决策各国成熟的商业银行在从事业务经营管理中,都运用了一整套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风险目标决策是其中之一。
2.2.1期望收益下的风险决策它是针对进行某项业务根据某种可能在客观条件(利率或汇率变动)下的发生概率,同该条件下的银行损益预期相平、加总依此提出几个方案,计算出各方案期望收益值进行比较,然后选定其中的最优方案。又可称之为期望收益法。
2.2.2边际收益目标下的风险决策边际收益,是边际成本或边际损失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根据边际损益原理加以计算,用坐标图曲线表示。一般情况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或边际损失的方案可以采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或边际损失,说明银行现有业务量已使银行总收益达到最大,可不必再进行增减。
2.2.3风险效用目标下的风险决策风险效用是风险和收益的函数,风险是用收益的方差或极差表示,收益用期望收益或边际收益表示。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风险越小,收益也越小。各国商业银行把为增加单位收益需要多承担的风险称为风险替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风险和收益成替代关系,但并非永远成线性替代关系,当风险极大,超过正常范围和界限时,多承担风险就会使收益减少。在风险收益效应替代率与风险收益实际替代率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相切处相等时,表示达到了风险的最佳组合,也就是风险决策要追求的优化目标。
2.3授信风险的管理授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银行授信的过程,也就是风险决策的过程。现代商业银行就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贷款程序中的部门分离制度。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授信部门一般都是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市场开发部,主要负责金融产品的开拓、营销与授信客户的一切联系;二是信贷执行部门,又称具体操作部门,负责一切授信的实现,禁止信贷执行部门与客户的直接接触。这种部门分离制度,既有利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开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客户对授信者个人的腐蚀,保证授信业务的质量。
2)贷款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一般商业银行都规定具体批准授信的业务人员或主管者有按期收回贷款本息的责任,并同他们的利益挂钩。这样就促使业务人员自觉地执行授信活动的风险管理。
3)严格的授信合同制度。商业银行确定对某一客户发放贷款或追加贷款,都有规范的贷款合同范本。通过授信合同的签订,明确银行与客户的法律责任,也为银行放款风险获得法律保障。
3风险的分散
风险分散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技巧之一,一般是指通过持有不同种类、币别的资产来分散每种资产价值损蚀的可能性,使总资产价值得到保值或减少损失。
3.1风险分散的原理按照资产选择理论,风险分散最通俗的表达即“不要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银行来说,鸡蛋就是资金,篮子就是可投资的金融工具、不动产或商品。银行要分散借贷资金经营的风险,就应将拥有支配权的资金投向于各种投资对象,如果某一投资对象价值大量损失,银行最多承担某一项投资的损失,而不至于影响到全部,这是简单易懂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银行经营风险的分散,需要解决是否任何两种以上资产组合就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什么样的资产组合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散风险的标准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行有效风险分散策略管理,西方国家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员工素质高的商业银行,采用着一种有效风险分散的管理办法,叫马尔维茨模型。就是通过对每种资产期望收益与风险的计算,求出一定期望收益水平上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形式,由管理者根据实际选取的一种方法。
3.2风险分散的策略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散,一般有随机分散策略和有效分散策略。随机分散策略,就是通过资产组合中每种资产数量的增加或某些资产数量增加与缩减来分散风险,每种资产选取是随机性的,并不依据它们的风险与收益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有效组合,这种风险分散策略较简便易行,不需要特定的专业管理人才,因此为一般商业银行所采用。这种策略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够有把握地分散风险,而且不易取得一定风险水平下的高收益。关键是银行管理者必须有强烈的风险分散观念和措施,而不一定要进行详细分析和具体计算,实行有效分散策略。所谓有效分散策略,就是运用资产组合理论和有关模型对各种资产选择进行十分详细的分析,根据其各自的风险——收益特性和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以组成在一定风险水平上期望收益最高,或者在一定期望收益水平上风险最小的有效组合。这种风险分散策略需要进行系统的资产分析和统一计划管理,计算复杂,成本费用较高,而且还要以每种资产的期望收益,方差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相关性系数估计为前提,要取决于这些估计的准确性,因此,这种策略只能在具备较完善的条件时采用。
3.3风险分散的具体做法前面提到,风险分散是商业银行从资产种类和资产币别方面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技巧,是从全局角度进行风险控制的一种手段。其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资产种类上的风险分散。商业银行的资产一般都有贷款、各类证券投资、房地产等多种类。在各种类资产或同一类资产的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资产组合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一是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散,一般都采取金额分散办法,即实行授信制度,对本部与分行主管人员分等级规定授信权限,使商业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授信控制在一定额度内。二是证券种类上的风险分散。通过在不同种类的证券上来分散银行投资。不仅能够分散风险,而且还有利于商业银行在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三者之间进行必要的平衡。证券投资上的风险分散,还包括选择资信较好的发行者,并选取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以至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发行者,避免对某一产业、某一地区、某一国家和某一发行者经济状况的过度依赖。第二,资产币别上的风险分散。这是通过持有不同币别资产来抵御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风险。如果想用数量化公式明确算出各种外币资产和本币资产的量优权重,须以知晓各种货币价值变动的方差,以相互间的协方差为前提。这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可以假定趋势不变的条件下用各种外币相对本币汇率的历史时间序列值来近似求得。风险的分散,出发点是回避银行经营承受大的风险,而不是获得投机利润,因此它只适合于风险回避型管理者,而不适合于风险偏好型管理者。
4风险的抑制
银行风险的抵制,是指在承担风险之后,在风险产生之前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恶化或尽可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4.1风险抑制的原理它是依据银行在呆账、坏账等风险损失实际发生之前能够预先获得警报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风险的恶化。风险抑制一般用于信用放款,原因是这种放款与收回本息之间一般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银行管理人员可以跟踪客户的财务状况;在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濒临破产倒闭时,银行可以较其他债权人更早采取保全措施;一旦客户破产,银行能较其他债权人站在更有利的地位,尽可能地减低损失。风险抑制不适合于市场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很少能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占绝对垄断的地位,难以操纵市场,而且这些市场变化快、很难有银行采取抑制措施的充裕时间。市场风险一般是通过风险转移来加以控制。各种形式的信用放款,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中的主要部分,信用风险抑制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面。信用风险——影响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因素:一是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包括负债状况、资产状况、资本状况、流动资金状况;二是借款人的盈利能力或收入水平,它是借款人能否按约还款的积极保障;三是借款人的融资能力,包括在市场上筹措资金的能力、资产数量和流动性能等;四是借款人用途的合法和意愿性;五是贷款在借款人债务中所处的清偿地位,即在债务清偿顺序中的位置。这些影响借款人是否违约的风险因素,银行是可以而且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4.2风险抑制的具体手段西方商业银行抑制信用风险有两种指导思想:一是不仅要保全本金,而且还要获取原定的放款收益;二是只要使本金损失在最小范围即可,不求放款利息等收益。根据这两种指导思想,采取相适合的风险抑制手段。在第一种指导思想下的风险抑制手段有以下几种。
1)追加担保人在担保金额。例如当信用卡持有人出现长时间小额透支,经过贷中审查发现持卡人财务状况可能恶化,这时可要求持卡人提供资信更优良的担保人,并对持卡人透支额度进行金额担保,否则就注销其信用卡。
2)追加资产抵押。如当借款企业财务吃紧,提出追加放款时,银行可以要求增加企业资产抵押来作为条件,并为原有贷款追加资产抵押,从而提高原债权和新增债权的清偿优先地位,保证客户破产倒闭时银行债权获得首先清偿。在第二种指导思想下的风险抑制手段有以下几种。
1)停止和积极收回贷款。当客户出现资信困难而又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就停止对该客户的新增放款,并尽一切努力抓紧收回原有放款,尽可能减少客户坏账时给银行带来的损失。这里的损失是指尚未收回的放款总额。
2)向客户派驻观察员或经营管理财务专家,帮助客户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日常生产、销售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促使客户改善财务状况。也就是通过风险抑制来控制信用风险的恶化。
4.3风险抑制的操作方法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常见、最传统的风险形式,信用风险分析、评估和抑制一直是所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信用风险集中体现在三大授信业务上,即信用放款、项目贷款和表外授信业务。在经济生活中,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的可能性是大量存在的,主要看银行的管理能力。银行客户经理对客户发生授信业务之后,就要实行财务跟踪管理。一旦发现有问题贷款,就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因为蓄意违约的借款户可能冒极大风险来恢复其财务状况。但潜在的违约行为所采取的行动,对银行任何拖延都可能增大损失。信用风险抑制经过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动作技巧。商业银行在处理有问题贷款时,一般都很注意以下几点
1)绝不能给有问题的客户以他只是众多问题客户之一的观念,必须全力让客户同银行合作;
2)当贷款客户不能履行贷款协议的任何部分时,要立即找出其原因;
3)处理有问题贷款必须制定行动计划,并及时记录和修正;
4)催收贷款的态度必须积极主动而坚决;
5)避免对客户使用威胁性辞令;
6)采取最恰当的方式与借款者联系,按顺序电话通知、信函、强行扣款、采取法律行动;
7)不要把分期还款第一次违约视为小事,应引起足够重视;
8)必须接管抵押品时应尽快行动,以免其他债权人捷足先登;
9)银行冲销有问题贷款后,并不意味停止催收,要视成本是否合算做出最终决定。
5风险的转移
银行风险转移,是指银行在承担风险时或以后,用担保、期货、期权交易、金融创新等办法,把风险转嫁给第三者。风险转移有全额转移与部分转移之分。全额转移就是将银行承担的某一项风险全部转嫁给第三者,部分转移则是指银行将其承担的某一项风险部分地转嫁给第三者,自己承担未转移部分的损益。风险转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常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5.1担保担保贷款是本应由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转嫁给担保人,同时银行又承担了担保人的信用风险。可见,用担保方式转移风险,取决于担保人的资信。如果担保人与借款客户的资信水平同样差,那就等于没有转移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发放担保贷款时,一般都要求担保人资信明显优于被担保人。担保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具有足够代偿贷款本息的资产;二是必须具有独自处理自己财产的自主权。根据这两个条件,银行必须对担保人进行严格审查,其主要内容是:
1)担保人是否是有正常经济收入的经济实体或自然人;
2)担保人是否在贷款银行开户,原则上应与本银行有存贷业务关系
;3)担保人是否自愿,担保人、借款人和银行三方面必须一致;
4)承诺担保者是否有权作出决定,担保人必须签署明确的担保还款的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担保人的资信、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提保还款方式、替借款人承担违约义务、担保金额、担保物等。多个担保人时,必须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
5.2期货交易期货市场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是: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通过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商。金融期货合约有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欧洲美元期货等种类,作为有效的保值工具作用已被广泛地认可,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移风险的重要的工具。金融期货转移风险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套期保值。它是利用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交易,达到回避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套期保值交易的步骤有两个:一是根据现货市场中的交易情况,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建立第一个期货部位,买进时为多头部位,卖出时为空头部位;二是在上述期货合约到期之前,通过建立另一个与先前所持空盘部位相反的部位来对称在手的空盘部位,这两个部位的金融种类、合约张数、合约交割时间必须一致。即如果原来是买进,则后来是卖出,反之原来卖出则后来是买进。先卖后买称之为卖出保值。卖出保值在固定利息的金融工具交易中,目的是利用利率与债券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来锁住收益率。
2)加权套期保值。这是用折算系数乘以债券的现货市场面值,再除以每张合约的面值,由此求出有效套期保值所需的期货合约份数,其目的在于防止现货债券价值跌幅大于期货债券的价值跌幅。
5.3期权交易期权就是期货选择权。期权交易同期货交易一样,是用于防止市场出现不利交易者逆转时提供最大限度的价格保护。和期货交易的不同之处是,期权交易者不必受具体的最低与最高价格的限制,也不必履行到期交割的责任或者必须在交割日之前对冲手中空盘部位,可以灵活利用市场趋势随时决定是否履行期权合约。期权交易这种独具的灵活性,为商业银行转移市场风险提供了有利条件。期权交易的具体做法有三种。
1)买进看涨期权。这是买方相信相关期货价格会涨到期权敲定的价格以上,而且足以弥补期权权利金的支出,主要是为日后将购进的现货商品确立一个最高价格水平或者对冲其空头期货部位。
2)卖出看跌期权。当相关金融产品价格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或者预期价格上涨幅度很小时,通过卖出一种看跌期权,以从买方收取的权利而日后的交易保值用款。卖出看跌期权,可以为防止价格上涨提供部分保护。
3)转换套利。这是出于利用价差套取利润的动机,也是一种较好的保值方法。
5.4金融创新这是指用创新某种金融工具来达到抑制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采取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一揽子贷款证券化,就是银行将一组贷款项目转让给某些专业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是通过发行长期或短期证券来获得接受这类贷款的资金;二是直接出售贷款,即银行通过一种贷款市场把某种贷款卖出去,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是浮动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票据;四是贷币兑换便利或双重贷币贷款。这些都要是西方商业银行用来转移信用风险的一些有效办法。
作者:范琨单位: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