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势必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
风险指的是可能发生的危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具有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不确定性、相对性、普遍性和社会性七种性质,一般通过多样化选择、风险分散和保险三种途径来实现对风险的降低。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风险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照性质,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标的,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按照行为,风险分为特定风险、基本风险等。商业银行区别于国家最高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中央银行和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通过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作为营利的主要途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的储蓄机构,具有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五种基本职能。与一般风险的不同,商业银行风险指的是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四种类型。
一、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以影响经济活动为目的,以中央银行为颁布单位,以全社会总的购买力为调节对象,通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三大工具对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从而利用利率的变化对民间资本的投资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央银行主要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这几个方面来实现对货币政策的整体调控,具体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指的是通过利用一般扩张性货币政策控制工具和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控制工具这两种工具来提高货币的供应速度,从而实现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这一目的,因此货币政策多用于经济萧条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反,指的是通过减少和降低货币的供应速度,从而促使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减少,一般用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通货膨胀大的经济环境当中。不管是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其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平衡收支的最终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1977年至1986年的改革初期阶段和1987年至200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以及2003年至今的改革攻坚阶段,从而形成如今的商业银行体系。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被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国有商业银行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第二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例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浙江商业银行等;第三种是城市商业银行,例如深圳市城市合作银行、江苏银行、锦州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由外部金融监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组成。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加速多元化的金融创新、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加速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及激励机制这几方面来做起,从而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3.二者关系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中央银行颁布的货币政策对本银行相关的货币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储蓄、贷款、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和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当前应该加大对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视。首先,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带了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取更多的利润势必需要淘汰传统落后的监管体制,对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为其赋予新的内容和含义。与此同时,市场化改革对处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化改革和监管体制改革的双重影响下,商业银行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加速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导致商业银行的趋利动机更加强烈,造成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识别、数学领域的测度和市场营销的定价在商业银行决定资产组合行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其次,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不管是在信用环境还是在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同国外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减少银行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因此更加偏好抵押贷款,认为即使贷款人无法按期还贷,还有同等价值的抵押物来偿还给商业银行,以此来降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而当前我国的抵押物多以房地产、车等一些硬件资产为主,因而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房地产等资产变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和测度的重要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以全面周详、综合考察、量力而行、科学计算为原则,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六个部分。最后,当期我国很多银行在业务内容等方面有着很多的重复部分,市场上有着很多同一种性质和类型的银行,使得银行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十分的激烈,银行规模和所占市场份额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更多的外国的银行开始在中国建立,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银行市场规模竞争行为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在改革开放和大的环境影响下,我国银行大部分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国有控股银行仍然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而这些银行或直接或间接的都受制于国家,因此国家颁布的各种货币政策对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从而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救助行为的发生。除此之外,虽然近年来我国试图通过多种方法让我国的货币调控体系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接轨,但是受制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银行的现状,使得我国的货币调控体系与欧美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差距。我国银行在利率方面当前还是由中央银行统一进行制定,并没有完全实现利率的自由化,而且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主要依赖于价格型工具和非市场化的直接调控工具。
二、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
传统的信贷渠道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利率这一个中间媒介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而对微观主体的投资和融资成本以及信贷产生影响。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是信贷渠道的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表示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具有揭示公司的资产及其分布结构,反映公司的资产来源及其构成,了解企业现有投资者在企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作用。资产负债表渠道是在1989年由Bernanke和Gertler所提出的,以利率为对象,在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因利率的上升造成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最终使得企业的投资减少,企业所获得利润降低,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银行贷款渠道是一种典型的信用传导机制理论,强调的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准备金数量的影响。传统的信贷渠道理论只是将关注的重点投放在信贷提供的数量上,至于信贷所提供的质量是好还是坏,并没有给予关心和重视。资本充足率指的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反了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是一个用来衡量金融机构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相对而言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随着国际银行数量的增多,不同的银行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纷纷采取更有利于本身的制度,从而加剧了银行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各种摩擦不断,扰乱了国际银行的正常发展。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通过巴塞尔委员的努力,终于在1988年签订了一份巴塞尔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和市场对银行业约束的三个部分,并且对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各个方面有着一个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具有扼制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的功能。随着2006年《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资本充足率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以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为研究基础而提出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与传统的信贷渠道理论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该理论以“金融加速器”机制、“追逐收益”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央行沟通”机制为作用机理,强调银行在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收入和估值效应。估值效应是指给定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结构和规模不变,由汇率,资产价格和收益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净投资头寸的变化。当前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主要就是通过贷款监督和抵押合约这两种途径来减少银行本身所需要承担的各种风险。当中央银行实施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带来物价的上涨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与此同时,由贷款人抵押给银行的抵押物值也会随之上涨,从而容易让银行放松警惕,片面的认为既然抵押物的价值如此之高,贷款违约的可能性会随之降低,因此降低了信贷的标准,导致银行对风险识别和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银行忽略了贷款人所处的复杂的市场环境,除了贷款人的主观还款意愿之外,重要的是贷款人挣钱的能力并不会完全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因此使得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上升。第二,竞争效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而保持货币政策这一个变量的情况下,当实施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时候,因为利率比较低,使得很多的人不愿将钱存在银行当中,造成整个银行市场资源变得减少,但是商业银行的数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在蛋糕减少而分蛋糕的人数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势必会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往往会采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放低贷款标准的方式来争取更多的客户,虽然从短期来看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影响下,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不少的利润收益,但是与此同时,也埋下了风险,增加了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无疑加剧了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第三,保险效应。当货币政策变得更加透明化和准确化时,会有效避免因猜测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一旦货币政策变得不透明,势必会引起市场的恐慌,一些投机分子甚至会利用信息的不确定来进行投资或者贷款,从而使得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上升。而从某个层面来讲,这个问题属于道德范畴内所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
三、小结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着关联。与此同时,收入和估值效应、竞争效应和保险效应也成为货币政策来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主要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赵雨洁.试析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J].时代金融,2008(06).
[2]王春丽.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J].经济师,2009(04).
作者:黄梦婷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