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防范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加重,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金融风险。为了积极应对金融风险,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促使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在金融体系当中,商业银行无疑是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盈利,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在新经济常态下,要求金融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新的变化,新变化必然存在新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不仅会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收益,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一个地区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稳定性。基于此,必须重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
一、金融风险的概述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指向标,金融动荡、金融危机,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利,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必须确保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般来讲,金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含义,广义上来讲,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活动当中所产生的可能引起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比如,金融资产的安全、收益受损及金融运行出现偏差等等,都会有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必定会危害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狭义上来讲,金融风险是指在业务经营活动当中,银行因为某些客观因素变化或主观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资产收入及信誉受损的可能性。于商业银行来讲,基于商业银行的性质,在经营活动当中,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也就是说,其风险具有一定客观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指在业务经营和管理当中,商业银行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资产、收入和信誉等方面商业银行均受到了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受损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所有业务当中都可能存在,换言之,在各项业务当中,都有可能会存在风险。以经济学角度来讲,没有哪一种收益的条件是无风险的,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当中,金融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收益越大,则所承受的风险就会越大。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金融风险并非无源之水,金融风险的发生往往需要一个标志性或预演性的事件,即金融事件,比如,行业经营惨淡、企业出现危机或破产等等。对于金融生态平衡而言,金融事件的出现往往是导致金融生态失衡的一根稻草,一个金融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肆意喷涌。因此,想要控制金融风险,必须找出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银行缺乏效益性的观念。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属于我国银行经营当中的“三”原则。商业银行是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主要来源。在改革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在此体制下,商业银行往往具有两大作用,即机关和企业性质。改革之后,银行体制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银行的经济目标仍具有双重性质,即宏观调控任务和追求自身效益,但总体而言,更倾向于宏观调控。银行资金投放时,要求必须以国家大局为重,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需要重视社会稳定和宏观调控,在此前提下,才能关注于自身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沉淀资金,大大增加利息和贷款本金收回的难度,进而对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2.金融约束机制不健全。当前,对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来讲,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金融约束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信贷管理偏松,关系贷、人情贷等不合理的贷款形式依旧无法避免,贷款责任制落实难度大,约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其真正的效果,大幅增加银行风险贷款;第二,银行与银行间乱拉客户,乱拉存款现象屡禁不止。
3.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对于银行经营风险起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所遇到的金融风险,其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多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众多矛盾的综合体现,因此,想要有效化解及防范金融风险,其前提条件便是完善金融机构的自我控制。但这一方面难度相对较大,一些金融机构仍旧存在内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审贷机制不健全。在审贷机制方面,问题集中出现于贷款决策方面、贷款“三查”方面及权力过分集中等,导致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甚至流动性都存在一定问题。第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若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约束能力不强,存在管理问题,在商业化经营过程中,很容易迷失,出现逐利行为和违规行为,影响放款,或者出现一些资产与正常轨道偏离现象,逃避了监管,产生风险较高的资产。第三,安全防范不到位。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人的思想很容易被物质所左右,若银行内部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有法不依、执纪不严等行为,很容易出现拜金主义和腐败思想,进而助长了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铤而走险的思想,在社会上形成负面影响。甚至出现一些诈骗银行资金的行为,导致银行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发生及避免同类型或相似类型金融风险的出现,需构建和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体系,这也是识别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关键手段。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强化商业银行内部自我控制机制。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及规范各业务活动,也是衡量银行经营水平的关键。(1)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金融行业的风险较高。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当中,必须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严禁一味追求自身利润,盲目经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始终遵循“谨慎、稳健”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依法、依章办事。要求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真正落实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等。保证明确责权,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位,保证经营的合法性、操作行为的合理性。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操作管理人员的行为,维护好银行的形象。强化监督作用,明确划分各级人员的权限,尤其是信贷、人事、财务等方面,防范权力过分集中,避免出现人为隐患。(2)健全风险补偿及保障制度,有效消除或减小金融风险。想要化解金融风险,应按照规定要求,采取提取风险准备金,缴足存款准备金等方法。同时,还应该按照贷款的类别、程度等,根据比例要求,准确提取风险准备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呆账、坏账准备金不足等情况。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核销能力,及时核销那些拖欠多年且经查无法回收的贷款,对于一些核销难度大的资金情况,国家应给予一定政策和财政支持,适当减轻银行的负担。
2.积极清收和转化存量风险资产。对于银行而言,想要实现经营目标,必须解决存量沉淀这一障碍。为此,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盘活存量和调整信贷结构都是银行经营发展的一大重点。为了积极清收和转化存量风险资产,盘活存量,应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个企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强化现有不良贷款的转化和清收力度。针对那些有条件的企业,银行应给予支持,加大其改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力度,逐渐化解资产当中的损失,消除有问题的贷款。对于那些有一定发展前景但目前经营困难的企业,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尽可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于一些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应采取断然对策,尽可能使其破产消亡,从破产拍卖当中回收贷款资金,并投入到其他有前景的企业,从而活化银行信贷资产,盘活存量。其次,积极解决资产存量上存在的失去法律效力的难题。一是针对那些到期、逾期等贷款,需要采取抓紧催收措施,完善催收档案,下发催收通知书,促使企业尽快制定还款计划,尽可能回收贷款,从而形成合法债权。二是对于那些抵押手续不完善,或登记时效已过的抵押物品,需要重新认证登记,转化贷款风险。三是依法审查担保贷款的保证人,合理合法合规地及时做好补办公证。
3.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分离制度。为了防范银行金融风险,应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分离制度,健全信贷资产保障制度。要求从贷款的事前调查阶段开始,在项目考察方面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在前期阶段,应将重点放在贷款户建立和存在的合法性调查环节,保障贷款获取的合理性、合法性。在选择项目时,应选择那些信用好、效益好的企业,确保企业具有一定还款能力的情况下放贷,把好贷款入口关。在审批贷款项目方面,同样要防范贷款风险。在贷款审批当中,应注重担保环节,保证抵押、质押等手续符合规定,确保审核结果满足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出现贷款风险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贷款后期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在贷后检查当中,重点对贷款户能否按照借款合同使用资金等方面进行检查。为了进一步强化贷后检查,还需要建立及完善跟踪监测制度,比如说,一旦发现企业经营问题,应及时进行跟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金融行业与风险相伴而生,想要合理控制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必须了解其金融风险的含义,从中找出风险影响因素,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防范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才能保证银行业持续、健康经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沛卓.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2):232
[2]李钢.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环球市场,2018(26):36
[3]杜丽红.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现代营销,2016(09):129
[4]杨子龙,许馨宇,李梓博.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8(08):131-132
[5]袁轶.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8(16):93
[6]李方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0):150-151
作者:李燕 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