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安全是体育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程一直关注运动中的安全。随着生命教育的深入,特别是教育部明文规定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以来,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深入,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运动安全,随着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以及随之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体育课程校本化,即课程内容生活化、常态化,为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空间,不少学者纷纷开启了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国外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经验借鉴

最早是武汉体育学院唐宏贵教授对俄罗斯的学校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俄罗斯学校体育新进展》《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等文章,阐述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的产生背景及“生命安全基础”模式,由于其与学校体育的紧密关系,以至于少数学校照搬体育课教学或军事训练的模式。日本也是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养得较好的国家,日本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体育保健课来实现,在体育保健课的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安全教育的内容。《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启示》《日本中小学学校安全保护简况》《从诉讼案例看日本学校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等系列文章告诉我们日本保健课的定位,“对个人生活中健康和安全的理解”,学会“对健康和安全的管理”,日本90%以上的中小学生都参加了体育保险,这给我们提供了日本安全教育的立法,以及安全教育实施的措施的经验。韩国保健课定位在韩国历经4次课程改革,至始至终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之中。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青少年体育安全事故可以预防,Laflamme等还在1998年创建了一门安全策略学。无论是日本的体育保健课、俄国的“生命安全基础”,还是韩国的体育课程,他们虽然实施安全教育的经验各不相同,日本注重立法、保险,以及体育保健课对安全的定位来保证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俄罗斯专门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以解决生命安全问题;韩国始终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之中。世界各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实施客体到实施途径都给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国内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

2.1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可行,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

我国著名学者李力研认为:“人类天生就有眼亮不如鹰、气壮不如牛、鼻灵不如狗的缺陷,体育正因对抗这些缺陷而产生,从而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华东师范大学李晓婵认为,体育课程具有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外加师资力量上具备优越于其他专业教师运动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等专业背景,为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提供了可行性。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王子朴在李小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兼容性、教学目的地相似性、教学作用的统一性。广大学者溯本求源,从体育的萌芽、产生到进入体育课堂,至始至终都体现出维护和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宗旨。广大学者对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已经达成共识。

2.2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不断丰富

首先,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目标。体育萌芽本身伴随着人类生存技能的形成,人类在追求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才能保证人类胜过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特别需在不断地生存实践中形成特定的身体练习方式。身体练习未特定化之前,与人的发展需要以及生理结构之间的矛盾,使得体育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自保本身就是人的本性。体育进入课堂,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一脉相承,可以细化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其次,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自2001年随着体育课程新标准实施,树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追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从单纯的技能评价改变为从知、情、意、行来评价。为了顺应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必须重塑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再次,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零散,基本上属于被动式、防范式的防范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跟随时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安全教育的实践性等特点出发,将安全教育依托学校体育体系开展。王子朴教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的内容和体系进行了构建,得出4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相应地得出了4个二级指标。

最后是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王帆等运用课程模式的教学理念,从课程观、价值观及选择机制3个方面来探索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1)课程观,采用杜威的“过程模式观”,提倡课程资源“生活化”,呼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生活化与创新性特点相契合;(2)价值目标的选择,要充分尊重我国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选择,充分重视青少年学生在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着眼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3)构建机制的选择,应遵循“系统理论”思想,强调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偶联关系”,构建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模式。依据课程模式的教学理论,将生命安全教育分为3个模块,即教研、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模块,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的原点在于建立“校本课程”。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从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逻辑起点探索其目标确定、价值选择、内容构建及课程模式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因为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起步晚,加之体育课程是一门综合学科,受传统应试教育及“重文轻武”思想影响,历来不被重视。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还有诸多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

2.3体育实施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不断深入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引擎,这次地震人员伤亡严重,令国人惊诧的是,居然存有一所学校无一师生伤亡,经记者深入调查得知,得益于这所学校经常开展紧急情况下疏散、自救等演练。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究竟如何开展?开展的主题、时间、内容都需要深入研究。艾安丽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交通安全、地震、火灾、急救技能采用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在各学段进行实验,发现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王东敏、张锐在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上进行了安全教育的实证研究,采取“技能传授—技能提高—情景模拟—实战”的4步实践教学法,网络教学与教学相结合,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中国计量学院通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采取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教学采用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知识和救护技能,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生了显著性差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3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思想重视不够,有待加强

我国学校安全教育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不像日本出台专门的《学校保健法》《体育与学校健康安全法》,在学校设置常识的安全教育课程,明确安全教育的内容,每月的防火灾、防地震制度化;也没有像俄罗斯那样专门通过联邦部长会议253号决议,废止《关于俄罗斯普通学校青年应征训练》,代之以在普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我国的安全教育并没有专门性的学校体育安全法,只是散见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卫生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中,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分阶段、分模块设置了具体内容,要求根据地区以及学生实际选择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选拔人才的考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存在着流于表面,执行不到位。

3.2理论研究有待于完善

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依据本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以及社会现实做出的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无论是澳大利亚源于挽救青少年吸毒、美国源于青少年轻视生命、日本源于本国的地理环境多发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俄罗斯源于健康合格儿童数量以及死亡率的上升,各国针对本国的国情都有明确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制度保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我国学者从课程论的视角对课程模式进行构建、采用层次法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构建,研究视角较为局限,研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3实证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艾安丽曾经在体育课程中选取交通安全、洪水安全、地震自救以及紧急救护等几个主题进行设计、创编和实践,但是实践时间短,缺乏系统性。中国计量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实验效果显著,但参与实验的学校少。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需要体育教师依据当地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这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需要校内、校外的课程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合,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安全教育的网络,这需要家长转变观点,积极支持。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如何将其创编成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教学实践来丰富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王子朴,孙学明,李晓天.中、俄、日、韩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5):20.

[2]石岩,赵晓艳.中小学体育活动安全预防体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6):100.

[3]刘德,王华倬.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112-116.

[4]王帆,张雷,等.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构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2):111-113.

[5]王帆,杨雪芹,等.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1):72.

[6]艾安丽.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

[7]王东敏,张锐.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安全教育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2):250.

作者:艾安丽 单位:韶关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