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教育护航一体化体育课程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学生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重点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改变目前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知识技能缺乏的社会现状,提升全体公民的安全素养,必须从孩子抓起。本文提出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全民安全素质提升的基础,把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康素质提升的基础,通过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在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中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专业、规范、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实现师生安全素养的提升,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学校安全工作减压。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教育话题热度不减,多位代表委员就如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建议,将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提出,建议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安全与健康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却面临着边缘化和缺失的困境。
一、安全与健康
学校教育的困局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年有超过5.4万名儿童死于意外,其中死于交通伤害的14岁以下儿童高达18500名,死亡率是美国的2.6倍,欧洲国家的2.5倍。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全球大面积居家隔离,学校长时间停课,但2020年中国校园安全事故案例仍频繁出现。典型死亡案例包括运动猝死、运动伤害、自杀、暴力伤害、校园欺凌、食物中毒、意外坠楼、烫伤等。意外伤害事件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终身的痛苦和不幸的同时,也给政府、学校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与此同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引发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学校教育中却长期被定位在“身体教育”层面,与其他以显性的“分数”来评价的学科相比,体育往往受到轻视甚至忽视。受此大环境影响,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紧学习松体育”的现象,导致出现“重成绩轻健康”的后果。虽然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始试点通过中高考指挥棒提升学校和家长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但片面追求体育“成绩”而忽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培育又成为面临的新问题。学生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重点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全民安摘要:学生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重点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改变目前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知识技能缺乏的社会现状,提升全体公民的安全素养,必须从孩子抓起。本文提出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全民安全素质提升的基础,把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康素质提升的基础,通过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在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中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专业、规范、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实现师生安全素养的提升,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学校安全工作减压。全素质提升的基础,把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康素质提升的基础,把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规划纲要》(2016-2020)中明确指出: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实施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以规定或指导意见的方式确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教育工作评估中的价值,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要改变目前不安全行为横行、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知识技能缺乏的社会现状,提升全体公民的安全素养,必须从娃娃抓起。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同时,开展系统常态的安全教育是校长和教师尽到教育责任的重要依据。然而,现阶段我国校园安全教育尚处于边缘状态,更多只是碎片化的临时性、应景式活动,停留在宣传层面,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提升全社会公民体质健康水平,同样必须从学校体育教育开始。然而现阶段体育课在整体被忽视的情况下,学校负责人特别是体育教师还裹足于运动伤害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很多学校人为降低了体育课运动强度,甚至取消了一些体育项目。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聚焦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促进。体育不仅是“身体教育”,更是塑造品格、保障生命安全、让人生更有质量、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重要教育方式。从幼儿到大学每个人接受的学校教育应是一个完整过程,体育教育也应是贯通的体系。然而,体育教育长期存在着比较突出和关键性的问题:各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缺乏有效衔接,不够系统,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难以形成,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不甚理想,“繁、浅、偏、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二、一体化研究探寻破解之道
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启动德育、体育、音乐、美术四个学科的一体化研究,体育学科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在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中,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开启了探寻学生安全与健康问题的破解之旅。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建设,突出理念“生本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结构化”、实施“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等联动机制的建设,而体育课程一体化聚焦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系统化规划与实施。纵向衔接重点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像接链条一样,将各个学段的体育学习内容衔接起来,解决过去课程存在的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等问题。横向一致主要聚焦于基本运动能力,基于相同年龄段学生所具有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身体发育等相似的发展规律,结合素质发展敏感期和年龄特点,界定不同学段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发展类型与难度。内在统一注重全面把握“知、能、行、健”核心目标,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等都需要在各个学段有不同程度的把握;运动能力既要考虑日常生活运动所需,还要考虑终身体育运动必备;具备良好的健康与安全行为和品行是关键;不同学段的体育学习最终共同服务于对健康的促进。形式联合提倡充分利用多元联合形式,课程实施注重学、练、赛、评的有机联合,实现课程实施空间上的拓展和形式上的关联。让学生通过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式的学、练、赛活动的参与,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开创性地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体育和健康课程体系,致力服务于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需求,助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安全教育在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体育绝不仅仅是“身体教育”,基于对其功能和价值的分析,结合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体育富有“生命教育”的意义。体育能够使人的生命更有保障,使人的生命更有质量,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生命教育”的高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安全教育遵循一体化体育课程总体格局,从理念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师资培训等方面创新性地构建起基于运动伤害防护、延展到日常意外防范、自然灾害避险的三大版块、覆盖大中小幼七个学段的课程体系。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窗口期”概念,学生生长发育特点、认知规律、动作发展规律、素质发展敏感期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各项运动自身的特点等,决定了具有不同特点和难易度区分的运动项目应该具有一个适宜开始学习的“窗口期”。基于实验校的调研、实验,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及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安全教育的窗口期设定为:培养安全意识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安全知识从小学开始,掌握安全自救技能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掌握安全互救技能从高中开始,形成了充分尊重身体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安排教育内容的科学体系。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与一体化体育课程实施保持同步,倡导“学、练、赛、评”,从以往的“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把握学情,因材施教,注重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考虑到安全教育课程的特点,创新性地将课程内容教学分为专题式和融合式两大类型。对于内容较多较复杂的课程,采取专题式教学,用完整的课时充分实现“教会、练熟”;而另一部分较简单的内容,则采取融合式教学,分散到相关的体育课中,用较短的时间进行讲授和练习。结合体育课,通过趣味竞赛等形式对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并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各项评价。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对评价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要将日常参与、体质监测与技能测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将各学段、各学年、各学期等的课程目标定位在“知、能、行、健”四个维度,安全教育相应将目标定位为“知识、技能、行为、意识”四维度,并据此构建起涵盖各学段各版块的多元评价体系。师资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安全课程能否上好、如何上好,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目前,一体化体育课程研究项目已启动教师教程编写和教师培训筹备工作,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养,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补齐安全教育短板,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三、安全进课程体育健康新局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等诸方面的改革举措,明确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这与一体化体育课程构建框架完全一致,这里的“健康知识”即指健康和安全知识。2020年12月12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点)》,对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指导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维度提出教学改革目标。《纲要》与一体化体育课程构建思路吻合,预示着未来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具有了明确方向,体育教学必将会更规范、科学、系统、有效。目前,在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大框架中,安全教育课程已建设成形,并在29个省完成首批试点,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终于可以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通过科学、专业、规范、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实现师生安全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学校安全工作减压。同时通过家校互动,推进家庭、社会对安全教育的重视;通过从小开始的安全教育,培养出一代代具备安全素养的合格公民,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于素梅 姜国芳 单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