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在大学德育中的转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教师德育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大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德育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素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大学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大学的德育建设需要教师的助推力,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大学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德行来对学生进行内化熏陶,因此良好的师德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进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这项事业与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一样,这项工作的“主体”是人,工作的“对象”也是人,工作的“产品”是经过教育后成长起来的人,这项事业启发人、引导人、教育人,必须以人为本。教师塑造人的灵魂、铸就人的品质、提升人的境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时时刻刻都要有一种“教育无小事,教育无小节”的观念,工作上要有强烈的进取心,说话上要有谦虚的态度,处事上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然后成为专才,成为一个素质高、能力强、领导信任、同事拥护、学生爱戴的教师。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所以,大学的德育工作可以说是教师自身德育与学生德育的双重任务。
二、大学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完成角色转化
1.角色身份的转化:师生德育相互促进。教师要在德育工作中完成角色的转化,这就需要教师把知识、本领和素质相结合,把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与振兴大学德育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出新感悟、新思想、新智慧,也才能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实践中进步、实践中成长。陶行知有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人身体力行讲正气,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一个人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做别人的老师。每位教师都要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转换,不能仅仅是身份形式上的改变,而应当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的转换。从身份上说是师生关系,从心理上说是好朋友,教师是搀扶着孩子携手共进、在学习的海洋中翱游的引导者。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技术,学生的概念是永恒的。全世界每天有30万张网页上网,计算机更新换代由18个月缩短到8个月,这种知识爆炸、知识更新速度之快,告诫教师大学时学过的知识是不能享用终身的。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从这种角度而言,教师的学习永无止境。传统的教学重在传授知识,把教师脑子里的知识搬到学生脑子里,把教材里的知识搬到学生的作业本上和考卷上。以后的教学不再是“教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如果还是满堂灌、填鸭式,就应该把这种教学新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教育工作中去。社会是多元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的,不但要有搞科研、搞创造发明的人才,也要大量的、一般的普通工人,每个岗位都需要人,人才不能用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人才多元性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希望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2.德育上的内化:重视教师自身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德育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能力是对各个学科的一个精神指引。知识、才干和经验都要在实践和刻苦学习中获得。然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只能算是引路的航标,其他教育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磨练、在工作中检验、在生活中修正。实践中提高的是素质,实践中增长的是才干。学识理论与能力才干是不能等同的,没有实践的学识是不成熟的,也是经不起检验的。要靠知识创新实践,用实践丰富自己。真正把教师的潜力变成活力,把差距变成动力,把艰苦变成一种精神、一种实践、一种收获,才有可能成为大学德育教育腾飞的领头雁、排头兵。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有文凭不等于有水平,有学历不等于有能力。刚刚参加工作,既要尽快驱除“学生气”来熟悉业务工作,又要保留“学生气”坚持向实践学,向身边的骨干教师学习,向领导和同事学;坚持提出新问题、新办法,以新思维、新观点、新学识、新理念来推动大学德育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在进人工作岗位以后会有切身体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以前人们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认为这个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了,教师有一桶水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天天学习,不断加水,要有一缸水、一池水,而且是要有一池活水、不能是一潭死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调整好心态,去除浮躁,安下心来。大学德育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为教师的成才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三、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1.挖掘教育素材:德育工作的内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全面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发展、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解析事物,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现,用科学的头脑去理解人生现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以及言传身教的效果。
2.强化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的物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阐明知识发生、发展以及逐步深化的过程,正确分析解题的思路,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辩证思维的过程,消除思维障碍,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且,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到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瞬间闪现的“沟通火花”并加以引导、使之升华。此外,德育教育也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课外活动:优化德育工作。在大学的教学中,由于选修课程的时间有限,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大学社团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持之以恒的渗透德育工作。在课题研讨中开展德育知识的强化,这就需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为此,教师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只有通过课外活动的促进以及德育工作的加强,才能努力创建符合大学德育特点的德育工作。
4.联系社会:强化德育工作。教育是一项周密的系统工程。大学社团以及很多课程兴趣团队对德育工作的帮助也不言而喻。学生需要的教师是能够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且提高育人水平的教师。无论是从教书型教师向教育科研型教师过渡还是自觉地转变教育思想,变德育灌输教育为德育感化教育,今天的教师都不仅仅要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地获取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更要通过学生的知识获取,使其充满信心从而达到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生活、面对现实、正视人生的效果。所以,增强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的自觉性,就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5.加强德育科研:深化德育工作。教育具有继承性,德育教育更需要不断地传承以及深化,这样才能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效果。所以,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就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来从事德育工作,用科学的程序来规范德育工作,用科学的成果来充实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更加体现人性、更加富有哲理内涵、更加能够充满活力。德育工作的开展才能够使教师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启发。
三、结束语
大学德育教育发展到今天,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教师在工作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德育教育方式研究,针对大学的德育形式,采取角色上转化、德育上内化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指导和养成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人手,加强学生自身的德育感知能力。在课程、活动、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德育教育需要大学生自身通过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架构,使自身对德育理解逐步深化,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