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策略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策略分析

一、不良网络认知影响下大学生性道德认知偏差分析

(一)对性道德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出现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弱化当代大学生对性道德知识的认同和把握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相对宽松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相对化与多元化倾向,这必然严重影响并削弱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由于当代大学生较长时期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络,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冲击影响而处于激烈动荡与交锋之中,易于认同网络中的思想意识,不同程度地消解民族文化影响力,表现为价值观产生倾斜,国家意识相对淡薄,民族情感不断弱化,民族认同感因此而逐步减弱。大量的掺杂着许多不良因子的非主流思想与功利主义观念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致使大学生对道德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出现混乱,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并渐行渐远。

(二)网络中异化的性观念强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弱化大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大学生的性观念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不良的网络文化不仅难以教给大学生正确的性知识,还极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异化的性观念,因为其本身宣扬的就是一种偏离于道德轨道的情欲狂欢。大学生驰骋于虚拟的网络空间,极易受到其中不良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的冲击和影响。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时,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而不断被网络异化观念所同化,自然难以把握主流的道德方向而逐渐偏离社会现实,形成一种含混模糊的社会道德认知,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的道德鉴别能力。

(三)世俗化、功利性的网络信息易于使大学生对道德情境的判断倾向于世俗化

大学生在对真实道德情境进行分析判断时,常常会受个体以往所积累的社会道德经验的影响,并以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先进事迹、典型形象、人物示范为标准来约束调控自身言行,即如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倡导的观察模仿学习。可以这样说,现实生活中来自各种层面的影响诸如父母、老师、朋友的观点及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价值倾向都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情境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网络不良信息的极度泛滥,特别是世俗化与功利性走向的价值观念,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极易受到利己思想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四)虚拟世界网络道德观念的错位容易淡化大学生的现实网络道德观念

大学生的世界观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网络中的外来观念、思潮以及随着变革而来的各种价值标准都会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长期沉迷网络会让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丧失社会属性。尽管许多人把网络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表示两个世界没有交集。网络道德观念的错位会或多或少的移植到现实生活中,冲击现实生活的道德观念,甚至导致犯罪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的相对薄弱必定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对待各种问题的态度或行为取向。

二、网络认知偏差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信息量激增,网络媒介在传播人类文化及各种生活信息的同时,也同时夹杂着大量的不健康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被大学生吸纳和接收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随着当前网络媒介的日渐普及,大学生从单一的信息渠道逐渐走向立体化的信息空间,面对日益膨胀和快速传播的网络信息,让大学生学会有效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

性与爱的统一是人们历来的理想追求和重要的道德评价。性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许多大学生将性在爱情中的作用无限扩大化,甚至将性与爱完全等同起来。性道德教育能对大学生的性道德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态度及观。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传媒及物质享受的诱惑等猛烈地冲击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的心灵。如果我们不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引导,大学生性心理和性道德这块净土不免要受到污染,甚至可能误入歧途。通过性道德教育,能使大学生准确把握性行为的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及婚恋观,增强性法律意识,深刻认识性是性生理、性心理与性社会的和谐统一,自觉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规范个体性行为。良好的性道德教育能弥补大学生性心理和性道德认知方面的不足,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异性、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否则仅以性生理的满足为目的,很容易陷入性放纵的漩涡,使人类重新回归到野蛮蒙昧时代。王进鑫等调查研究表明,接受过性教育特别是性道德性教育的大学生的责任心更强些。

(二)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性生理及性心理基本趋于成熟,对性充满了好奇、幻想与渴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性道德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身心的各种变化,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进一步弥补中学时期性教育不足的缺陷。作为我国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性道德教育,让大学生全面了解个体性成熟和性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及早做好思想与道德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升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水平,让他们既不受旧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性而产生自罪与自责的意念,也不会受西方性自由与性解放思想影响而采取性放纵的态度,不会造成性心理的畸形和变态,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科学的性道德教育本身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中学性道德教育也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自然能够加快我国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现实生活表明,高度发达的网络资源已经使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明显发生变化,我们的性教育不应留下真空地带,让大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既是失职而且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三)重视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生幸福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其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关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大计。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网络性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而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责任问题,性道德教育针对的是性的社会属性,把性与责任结合起来。从我国网络色情信息较为泛滥的情况来看,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让大学生远离网络色情信息并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尽力避免大学生通过浏览色情网络去简单模仿或被错误诱导,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性罪错的发生,所以主张网络性道德教育应当走进学校性教育的课堂。性道德教育能够能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水准,特别通过科学性知识的宣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性修养,不断净化社会性环境,更好地防止大学生性越轨及性犯罪行为,促进整个社会的主谐与健康发展。

三、不良网络环境背景下强化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认真分析不良网络环境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网络认知偏差对其性道德的影响有利于防止和克服大学生因认知偏差而带来的行为偏差,我们应当正视性道德认知偏差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解负面影响,从而优化性道德教育效果。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承载着更多的责任,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作好准备迎接网络传媒的巨大挑战,特别是要着力突破传统学校德育工作狭隘的视野,全面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价值引导,促成大学生性道德规范从他律到自律转化

高校应当注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性道德教育,让大学生学会自觉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各种性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大学生群体对性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让大学生在真正面对各种性诱惑和性心理冲突时能够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后果,并能严格按照社会的伦理道德及规范要求,自觉约束和调控自己的性行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信念教育,使之成为大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大学生通过树立牢固的道德信念而自觉拒绝和抵制网络中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将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不断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促进大学生主体实现性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同时,注重加强网络道德意志的训练培养,逐步形成发自内心的网络责任感,以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道德判断能力,努力将他们造就成为具有良好品行的道德主体。

(二)重视大学校园网络和校园性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性道德认知的提升与熏陶作用

曹红梅等研究认为,高校应当注重建设良好的校园性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性文化活动,以此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性道德的升华。网络的广泛使用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得以延伸,开阔了他们的交往视野,但在各种网络色情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必然引起当代大学生性思想观念的变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校园中的广播台及校报等传统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弘扬健康向上的科学与人文精神;积极开展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讲座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促成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同时,校园网作为完善大学生网络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学工具,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积极建立干净的校园网络,强化校园网使用的训练和指导,要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工作之中,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广大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当然,应当看到许多大学生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各种乐趣的同时,也经历着各种网络陷阱的恐慌与痛苦。故此,要加强网络信息过滤机制建设,严把网络信息安全关口,教会学生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校园网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引导大学生学会健康向上的网络休闲与娱乐,把校园网站建成大学生的精神课堂和心灵家园,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全方位的性道德教育模式

大学生性道德观念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及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开设性健康、性道德等方面的课程与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性生理、性心理及性法律知识。同时,学校教育还必须注重同社会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共同担负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重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性道德责任感。家庭作为大学生性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的有力阵地,要高度重视家庭对大学生性道德观念养成的基础作用,家庭要注重营造宽松与和谐的教育氛围,加强与子女的良性沟通,多给子女进行正面引导。社会相关部门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力度,作好对大学生的性科学知识普及和宣教工作,把好精神文化产品入口关,社会各界人士齐抓共管,形成教育机构、社区服务、医疗卫生、宣传媒体与网络机构整体联动的教育机制,将性生理、性心理与性伦理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功能与作用,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构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性道德教育网络体系。

作者:康钊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