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伦理道德教育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法治文化的形成基于伦理道德的彰显
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一是要形成一种价值判断,使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成为社会的共识,法治精神得以确立,法治化的思维方式得以养成;二是要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使社会普遍存在遵守法律的行为模式。法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其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基础之上的。法治文化的成因和目的都是人性的选择。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性彰显,就是伦理道德的自然流露,法治文化是人们对伦理道德认同与追求的产物。民主政治是法治文化形成的政治基础,人类社会在民主政治上的发展进步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道德上的发展进步。作为国家与制度层面的民主,必然包括制度与社会的公正、国家对人民意愿的回应与负责、促进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等方面。这样的制度民主本身就是在伦理道德上的积极判断。好的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德行是其有效管理的基础,而这样的管理反过来又会促进人民本身的道德素养。因此,积极合理的道德伦理预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前提,在民主制度的安排上需要符合公平正义的目标,能够有力促进社会的自由与平等,有利于生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同样要有着高尚的道德理念,其首要的道德品行是能够划分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边界,在公共政治生活领域往往要舍弃私人的偏好;其次,则能划定具体个体的利益边界。在市场经济下形成的市民社会是法治文化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在市民社会领域,价值规律以及法律规范无能为力之际,正是公共伦理彰显作用之处。可以说,离开了公共伦理道德市民社会将无法有序地成长。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公共伦理道德的发育完善也是市民社会得以成长的主要土壤。
二、法治文化的认同程度依赖于伦理道德的完善
法治文化蕴含的价值判断意味着对法律的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而从法治文化蕴含的行为模式来看则是社会普遍地遵守法律。培育大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应该沿着从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最终发展为行为认同的路径而逐步展开,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念到实践发展的过程。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首要的是观念上需要形成共识,进而会形成对于法治文化的价值认同。对于法治共识的形成而言,道德伦理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由于法律具有他律性,其所形成的往往是一种外生性的国家强制性秩序,但是,仅仅当人们对于他律性以及外生性的法律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及自愿服从的情感时,法治文化的价值观才能形成。为此,需要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民众对法律的普遍服从与信仰也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素质。就守法行为而言,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即使欠缺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因其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及做人的良知,在生活中违法的概率往往相对较低;相反,道德素质较差的人即便法律意识较强,在其对法律的强制尚存畏惧时或许可以克制自己的违法犯意,但在违法获利较大时便难以抵制诱惑,可能会突破道德防线,其违法的概率相对会较高。只有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法律人才能够保障法律良性实施的积极效应。
三、加强道德伦理教育促进法治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通过道德伦理教育,培育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基础。
一国的法律制度如果缺乏正义、道德等价值内涵时,该法的实施也必然难以唤起民众的向心力,即便是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多数民众中仍然拥有相同的道德价值标准。因此,我们要唤起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律就必然是合乎公平、正义等道德观念的法律,是反映最广大民众意愿、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良法。通过道德理念的强化,制定良法的过程就是道德法律化过程,也是培育民众对之情感基础的过程。
(二)通过提升法律适用者的道德伦理素养,提升民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
司法能否公正、执法是否严格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法治理念的深化。因此,对于法治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需要通过提升司法者以及执法者的道德素质来完成。因为公正是法律适用的必要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司法者或执法者才可能实现公正的价值目标,维护法律的尊严。
民众法治观念的萌芽乃至法治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人对于规则的认识与接纳程度。一个社会中,法治秩序和法治文明的最高实现形式就是伦理道德的自律。因此,要推动法治文化的深入人心,进而建设现代法治文明社会,应当将整个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和伦理素养同步提高作为重要手段,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作者:张家务 单位:中共榆中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