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创业动态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大学生创业状况的变化
1.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从总体水平来看,根据3年各项百分比的平均数,选择“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直最多,其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再次是“由于无法实现就业而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即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的价值所在。从变化趋势来看,认为是“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均呈下降趋势,如认为“不现实”等其他项则呈上升趋势,即大学生对创业的认可度总体上是逐年下降的。从变化程度来看,根据两年之间的最大差额的绝对值,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其他项、实现自身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分别达到26.7%、22.8%和5.4%,平均数为18.3%,说明大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识非常不稳定。
2.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从总体水平来看,“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学习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是大学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创业的三大优势,“知识技能多”和“家庭负担轻”成为第四、五大优势。即大学生是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活力的创业群体。从变化趋势来看,知识技能多呈上升趋势,而年轻有活力和家庭负担轻呈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他们越来越看重知识技能在创业中的作用,而弱化年龄和家庭方面的作用。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学习能力强、知识技能多、年轻勇于拼搏,分别达到12.2%、10.1%和8.5%,平均为10.3%,即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优势的认识不稳定。
3.大学生创业的障碍
从总体水平来看,缺乏资金、缺乏社会关系和工作经验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三大主要障碍,缺乏勇气和创业环境差成为第四、五大障碍因素。从变化趋势来看,大学生认为,创业环境不理想的作用上升,而资金的阻碍作用在下降。也就是说,从动态的角度,大学生更看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影响。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缺乏资金、缺乏知识技能和缺乏勇气,分别达到26.8%、9.6%和8.4%,平均为14.9%,不稳定,说明大学生对创业障碍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对于“您会自主创业吗”?2008—2010年回答“想过”的分别占59.3%、32.1%、30.5%,即大学生选择机会型创业的意愿一直是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将近30%,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创业。回答“找不到工作会考虑”的分别占43.9%、45.8%、42.9%,即生存型创业的意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大学生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去创业的意愿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回答“绝对不会”的分别占32.2%、20.6%、25.7%,是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上下降的趋势。3年来“想过+找不到工作会考虑一绝对不会”的百分比分别为71%、57.3%、47.7%,即大学生创业意识总体上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自主仓业。5.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2009年和2010年数据,“没有”的分别占42.9%和47%,“有一些”的占52%和49.4%,“很多”的仅占4.8%和2.85%,变化不太大。关于大学生缺乏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从总体水平来看,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企业管理、组织沟通、政策环境、创业程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比较欠缺,而且较为平均,反映了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全面匮乏。从变化趋势来看,现在的毕业生更意识到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政策环境和创业程序知识的不足。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是政策环境知识、占23.6%,其次是基础知识和创业程序知识,均达到17%,平均为19.2%,即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所缺乏的知识的认识非常不稳定,而且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加理性和深刻。
6.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从总体水平来看,2008年实际进行创业的只有2人,狭义创业率为1.57%,广义创业率为0.3%;2009年进行创业的有8人,狭义创业率为2.04%,广义创业率为0.65%;2010年进行创业的有1O人,狭义创业率为2.49%,广义创业率为0.76%。可见,即使很多大学生想过或曾经打算创业,而最终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来,很多大学生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真正创业的大学生凤毛麟角。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狭义创业率、还是广义创业均为上升的趋势,表明近三年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的行列。从变化幅度来看,狭义创业率平均每年上升了0.31%,广义创业率平均每年上升了0.15%,表明这种上升趋势很微弱,并不显著。就具体创业情况而言,创业行业和经营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分散。创业地点主要集中于北京,这可能与他们在北京读大学的经历有关。筹资途径主要是家庭亲友借款和贷款,投资额较小,经营时间一般未超过半年,员工较少,很少盈利或尚未盈利,说明这些企业还处于初创期。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乏资金,进入壁垒、营销渠道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应届大学生直接创业遇到了很多困难。
7.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2008—2010年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分别占77.4%、78.2%和74.7%,说明北京高校创业教育是非常欠缺的。北京高校代表着中国教育的最高水平,可以推断,目前中国创业教育极其滞后。那么,如何加强创业教育呢?从总体水平来看,加强实践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和加大宣传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三大主要手段,完善教育内容、加强师生交流成为第四、五大手段,教育规模、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有待于加强。从变化趋势来看,加大宣传和促进师生交流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他方面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扩大规模、加大宣传和完善教育内容,分别达到10.5%、9.2%和7.3%,平均为9%,较为稳定。也就是说,大学生对如何推动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是比较稳定的。
8.政府提供的创业帮助
从总体水平来看,创业基金、优惠政策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生创业所最需要提供帮助的内容,解决户口、社会保障问题和加大创业宣传也是重要的方面,表明大学生希望政府从多方面优化创业环境。从变化趋势来看,创业宣传、创业基金、社会服务和优惠政策的重要性提高,而户口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下降,表明大学生更看重直接的创业条件。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创业宣传、户日与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分别达到10.2%、9.4%和8.4%,平均为9.3%,表明大学生对政府创业扶持的需求基本上是稳定的。
二、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变化
1.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变化
(1)机会型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变化。从对3年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意愿的平均影响程度来看,较强的有学科专业和性别,具有一定作用的只有高校声誉。影响最大的十大因素分别是学科专业、性别、高校、、实习、学习成绩、父母职业、干部、生源地、计算机,具备这些条件的大学生更可能主动选择创业。从变化趋势来看,作用增强的有政治面貌、父母职业、,即具备这些条件的大学生将越来越可能创业;减弱的有学科专业、城乡分布、干部,其他因素的作用的变化不确定。从变化程度来看,根据两年之间的最大差额的绝对值大小,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其他证书、学科专业和父母职业,分别达到17.4%、15.3%、13.1%,平均数为15-3%,表明机会型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较为稳定。要引导大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准备,以增加他们选择机会型创业的概率。(2)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变化。从大学生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平均影响程度来看,较强的只有学科专业,具有一定作用的只有英语。影响最大的七大因素分别是学科专业、英语、政治面貌、家庭收入、计算机、干部、城乡分布,具有这些方面优势的大学生更可能选择生存型创业。从变化趋势来看,作用增强的有家庭收入、英语、计算机,减弱的有父母职业、其他证书,其他因素的作用的变化不确定。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其他证书、英语和父母职业,分别达到13.9%、13.5%和10.2%,平均为12.5%,即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较为稳定。(3)创业的综合影响因素的变化。根据某因素对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意愿和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平均影响程度来看,很强的只有学科专业,具有一定作用的有性别和高校。影响最大的九大因素分别是学科专业、性别、高校、计算机、干部、生源地、成绩、实习、,具有这些条件的大学生更可能选择创业。从变化趋势来看,作用增强的有政治面貌、父母职业、,减弱的有生源地、城乡分布,其他因素的作用的变化不确定。从变化程度来看,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其他证书、学科专业和奖学金,分别达到27.3%、19.2%、12.8%,平均为19.8%,即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较为稳定。
2.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2008—2010年创业大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以总结出创业大学生的典型特征。(1)高校。概括来看,理工院校6人,财经院校4人,政法院校4人,农业院校3人,综合院校2人,师范院校1人,即以理工院校、财经院校和政法院校为主。(2)专业。工学5人,经济学、文学、理学和管理学各3人,农学2人,法学1人,即以工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和管理学为主。(3)性别。男生15人,女生5人,即大学生创业以男生为主。(4)政治面貌。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大学生9人,非党员身份的大学生11人,无明显的差异。(5)生源地。东部地区13人,中部4人,西部3人,即以东部地区生源的大学生为主。(6)城乡分布。来自城市、城镇和农村分别有4、5、10人,即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偏多。(71父母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工人、机关事业单位办事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较多,其工作岗位大多都是十分平凡的。(8)家庭收入。家庭人均收人为500—999元的有4人,1000—2999元的有11人,3000—4999元的1人,5000元以上的3人,即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主。(9)学习成绩。成绩居于前50%和后50%的大学生均为lO人,反映了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大。(10)英语。通过英语国家4级和没有通过的分别为14人和6人,以英语较好为主。(11)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国家2级的9人,没有通过的11人,体现了计算机水平的影响不大。(12)。公开和没的大学生的分别为9人和8人,差别不大。(131其他证书。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普通话证和健美操证各1人,其他l7人均没有其他证书。(14)学生干部。曾做班干部的有10人,院系干部的有5人,非干部7人,即以学生干部为主。(15)实习。有1个或2个月以上的实习经历的l3人,无实习经历7人,即有实习经历的人为主。(16)奖学金。曾经获得奖学金的有11人,未获得奖学金的9人,即奖学金的影响不明显。
三、结论与启示
1.大学生没有成为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较高的创业启动与退出率,较高的研发投人和人力资本投资、较高的经济增长等特征。即驱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不是传统资本、劳动,甚至不是科技研发,而是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引。事实表明,创业型经济不仅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打赢21世纪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嘲。根据调研,2008-2010年北京大学生狭义创业率分别为1.57%、2.04%、2.49%,广义创业率分别为0.3%、0.65%和0.76%。即很多大学生想过或曾经打算创业,而最终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来。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高,创业大学生的经营状况也比较困难,没有成为我国创业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MAIR模型,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想法和创业资源四大要素。创业想法可以看作是创业者能力的一种体现形式,创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而,创业主要受到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三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不足,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寻找原因。
(1)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大学生对创业的认可度下降,而且非常不稳定。2008—2010年具有机会型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分别占59.3%、32.1%、30.5%,具有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分别占43.9%、45.8%、42.9%,宁可失业也不选择创业的占32.2%、20.6%、25.7%,大学生创业意识总体不足、且呈下降趋势。
(2)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2009年和2010年没有任何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超过四成,90%的大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企业管理、组织沟通、政策环境、创业程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比较欠缺。
(3)大学生创业环境较差。创业环境不佳成为大学生创业不足的重要方面,而且其负面作用还呈现上升的趋势;资金和社会关系缺乏也反映了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和融资环境较差,阻碍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
3.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
推动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随着大学生日益增多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很大,大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较低。如果失业,没有收入,人力资本还会贬值;如果去创业,不仅能获得收入,而且随着工作经验和“隐性知识”的不断积累『司,将来可以进入一种更高级的劳动力市场工作或创业。同时,我国制定了很多促进政策,大学生创业将享受贷款、税收、工商管理费用等方面的优惠,降低了创业的实际成本。如果创业成功,一般能获得比“就业”更多的收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实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实现自我的需要。首先,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形成积极的创业意识;其次,创业不能盲目行动,大学生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全面提升创业能力。注重创业知识的学习与练习,并提高方案筹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员工管理等基本能力,一旦时机成熟,便可能将创业梦想转化为现实。
(2)高校发展创业教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产物。根据调研结果,北京高校的创业教育非常欠缺,约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没有受到创业教育;对KAB教学、创业实验室和创业大赛的认可度下降,也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高校应大力推动创业教育。首先,加大创业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形成重视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校园风气;其次,加大投入、扩大创业教育规模,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条件接受创业教育;再次,改善教育手段和形式,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根据调研,加强实践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和加大宣传是促进创业教育的三大主要手段,去企业实习实践、创业实验室和创业大赛是最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高校还应该关注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意愿和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使更多的大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并根据创业大学生的基本特征,筛选出有潜质的大学生、并加以扶持,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3)政府优化创业环境。创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有利于弥补市场空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推动我国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变同;但创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资源约束,使创业更具有吸引力。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着资金缺乏、家庭反对、户口、社会保障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我国政府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缓解创业资金的瓶颈,成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营造更适合创业的沃土,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