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素质提升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文化氛围——素质教育的土壤
文化是大学之魂,一所优秀的大学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的文化氛围是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营造,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学术精神和治学传统等,是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群体文化。综合性大学有着单科院校无法比拟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在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环境熏陶下,学生受到的不光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训练,还得到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全面的发展。大连大学虽然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是非常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学校于2001年成立设立了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全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协调和设计工作。制定了《大连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创新并完善校、院两级的文化理念,在各项工作中注重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的指导作用。学校要求各单位在开展工作或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文化模式去思考、设计和实施,各部门的工作设计要有体现具有丰富思想性的文化内涵,大力提倡在文化的视角下开展各项工作。经过1O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框架,包括文化精神、文化模式、文化理念和文化载体。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从认识体系向实践体系转化。大连大学建立了以素质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园、希望墙等十大校园文化景观为标志的大型文化建设基地,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把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贯穿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了《大连大学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包括生理素质(身体品质、生理品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文化素质(专业品质、文化品质)、行为素质(生活品质、生存品质)。学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都要紧紧围绕《大连大学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要求,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关。
二、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内核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能够紧密结合,既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又要有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和创造力。知识往往决定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品德修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开展通识课程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识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我国的高等院校把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公益性和培养人的专业素质的功利性统一起来,致力于全人(manhood)的形成,避免专业教育只注重培养人的专业素质,只致力于人力(manpower)形成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我国传统的教育存在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过多、人文课程和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偏少等现象。学生的知识结构偏窄,个性化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宽泛的知识结构,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综合性大学的经验,学校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开设一些通识类和素质类教育课程,同时开设了大量的公选课,课程设置涉及理、工、医、管理、经济、教育、艺术、体育等9大学科。目前学校共开设了208门公选课(其中自然科学类84门、人文社科类124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这种门类齐全的公选课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求知欲望的满足提供了巨大的知识空间,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充分的扩展,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活动——素质教育的载体
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决定了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学校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延伸。大学生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学校以各类国家、省、市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为牵动,形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由于学校学科分布广,因此,大学生竞赛的种类多。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生自身情况,学校分层次组织开展大学生的竞赛活动。例如,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及职业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基地协同各相关教学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组织进行了分析化学、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物理实验、ERP沙盘模拟、物流知识、中药技能竞赛等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除参加本学科竞赛外,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其他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等。随着大学生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不断增加。大学生竞赛活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加竞赛既是对自己的挑战,又是进一步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目标的过程,同学们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学会了团结与合作,体验了创新与成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巩固和深化了课内知识和技能,实现了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并吸引了大批同学跨专业、跨学科参加活动,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更加广泛,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外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学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唱会、书画展、学生讲坛、模拟报社、假日学校、绿色家园、阳光剧社、心理沙龙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所释放出来的文化影响对大学生素质的养成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协会和社团能够培养大学生兴趣、提高大学生生活品质和人文素质。大连大学现有大学生协会和社团81个(包括社会科学类12个、艺术研究类11个、舞台表演类10个、学术科技类12个、1:1才演讲类10个、外语学习类5个、运动健身类12、公益志愿类5个、爱心援助类4个)。大学生通过参加协会和社团的活动,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拓展了知识视野,增加了团队精神,提高了人文素养。
四、刨新体系——素质教育的灵魂
目前,高等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视,素质内容涵盖广泛,其中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致力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大连大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创新教育放在首位,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即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工作室机制,建成覆盖所有学院、不同专业的100个大学生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实施方案,实现每年有1000个在研项目;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每年有10000名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4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让创意在校园里落脚——记大连大学创新实践工作室”对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报道。省内外高校同行数次来学校考察交流。
1.制定了创新学分制度。创新学分是指学生接受创新教育、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在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奖,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在一定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在实验、实践中取得有价值的发现等按规定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规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修满6个创新学分。由于创新学分涵盖的范围比较宽,并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因此,很快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创新学分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并没有把创新学分当作一种压力,而是作为一种动力,在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学分的同时,从中还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看到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高了,参与意识强了,主动申报课题的多了⋯⋯这项工作不但在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光@《商场现代化}2012年1月(上旬刊)总第670期明日报》,《教育文载报》和《大连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学校实施创新学分情况给与了相关报道。
2.开展了创新教育基金项目。为了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大连大学在本科生中实施了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工作。即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申报创新教育基金课题,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倡大学生与其他院系的学生联合申报课题,这项工作的实施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基金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学过程的训练,学会了进行科研的基本方法。从选题、做实验、搜集资料、论文撰写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互相配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多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参加了国家、省市科研课题,一些大学生还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通过创新教育基金项目活动,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3.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工作室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大学生放在一种动态、开放的文化环境中,突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工作室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采取了全新的、开放式的培养模式,通过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服务和咨询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与基本方法,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造思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每个人都成功”的大学文化理念。工作室如同一个小型科技成果孵化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科研立项、创新教育基金项目、产品研发等活动,产生出小发明、小创造、小专利等各种成果,师生之间的智力碰撞、思维强化训练等还使其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催化器。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已形成了大学生工作室的组织范式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整合和挖掘了创新教育资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有几十个工作室的232项成果获得国际、国家、省和市级的奖励,培养了一大批能力较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在着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的美誉度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