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大学“知行合一”德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重认知轻践行
自从国务院颁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在“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理念指导下,高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高校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它们首先提出了“德育优先”的理念,把德育教育工作当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西方教育模式的不断流入,德育为先的理念和德育实践两者之间产生了隔阂,高校的德育工作逐渐走向了重认知轻实践的道路,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背离的状况。尽管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德育优先”的理念,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导致了重认知轻实践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德育工作的执行者是辅导员,所有的目标都成了口号。
(二)重口号轻落实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具有突出的目的性和政治色彩,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思想、坚定的意志,这主要是受我国的国情和国民意识形态制约。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还要受民族的传统文化制约。同时,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是全民的,但是学生比较注意个体性,他们会否定某些正确的德育观念,这样就会制约德育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这样可以高效地完成德育教育的内在转化,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三)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质
生活中的德育教育注重在实践中完成,又被称为实践性德育。生活中的德育教育模式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生活为基础,最终回到生活中来,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这样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地位就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接受德育教育。然而,生活德育教育过度地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过度地追求独立,把掌握道德知识忽略了,容易造成知行的分离。因此,高校的德育生活化会过度地重视道德实践,对于道德知识的学习会被忽略。
二、完善“知行合一”德育教育的基本措施
高校德育教育要从大学生的“不知不行”出发,使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内涵构成体系,在确保德育教育活动弹性空间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六点进行阐述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内涵:
(一)法纪教育
遵纪守法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公民爱国的基本表现,因此,法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导,是对国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国民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注重法纪教育。
(二)理想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理想教育,要想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把理想进行细化,让理想变得更加现实,通过具体的行动可以实现,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诚信教育
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诚信,它是连接社会关系的纽带,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正在被侵蚀,在大学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例如考试作假、求职作弊、学术造假、骗取助学金和拖欠学费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的学风和校风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增加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让他们知道做人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仅是集体主义教育,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是回报父母的生养,还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大学生的自立、自强和自尊。因此,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情感的基础,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成分。
(五)文明教育
文明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的基础,了解一定的人际关系标准,让学生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下,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让学生把文明礼仪装在心里,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文明,使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体现出大学生的文明教育。
(六)励志教育
在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采取高效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制定贴合实际的方案,经过自己的不断拼搏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先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制定适合他们个体成长的方案,注意对学生实际困难的解决,使他们认同并提升励志理念,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将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就需要将“知行合一”作为指导理念,使用良好的道德知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进而实现道德行为的统一和认知,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张虹霞 单位:丽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