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党的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明确要求,但当前高校德育实践体系的建立却严重滞后,这对于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较大的阻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也埋下了隐患。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实践体系的现状,挖掘制约德育实践开展的相关因素,探究高校德育实践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出高校德育实践改进措施,目的在于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关键词]德育实践;高校教育;改进措施

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既是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要求和殷切期盼,也是时代赋予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高校如何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构建适应当今学生特点的德育实践体系,是许多高校一直探索的新课题。

一、德育实践体系建设概况

德育实践体系是指在德育体系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性操作,使德育的基本精神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德育品质与文明行为教育、文明修身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7个方面。民族精神以及传统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则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基本知识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育[1];道德品质则包含集体主义、人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遵纪守法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法律的遵守以及对各项公共政策的响应;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在大学生心理动态的平衡以及心理上的引导等。从现实社会看来,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占据教育体系各项之首,这与社会风气的转变是分不开的。在众多德育内容的指导下,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将这些德育内容进行实践性引导,使其形成一定的网络结构,也就是说在大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时刻体现这些内容,这样就形成了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当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前行,同时对大学德育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部分腐朽思想对青年学生的生活影响日益显现。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势必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样的挑战对于建设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形成一定的障碍。我们知道,如果大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形成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社会上会受到各种风气的影响,难免抵制不住诱惑。当前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日益下滑

社会在变迁,而变迁过程中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目光解决现在的问题,要兼收并蓄,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消化,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对当前的社会有所贡献。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的确给青年一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学习、工作、家庭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表现在大学生方面,则是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减弱,并且这种趋势在不断恶化,从“高校欺凌事件”到“大学生跳楼事件”足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如此的脆弱。如果以这样的心态面向社会,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事情,我们不敢猜测我国的大学生能够走多远,毕竟学校只是我们暂时的避风港。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要对自身的心理有足够的认识,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大,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大学生自身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现象

现在,大学生主要是00后,在接触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存在盲点,这就导致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对学习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也没有对自身的价值有较为明确的估量和认识。在一项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跟踪调查中,调查者采用分期调查的方法,而调查对象是同样的,在初次调查的同学中,对人生目标的定位与第二次不同,第三次中甚至出现了与前两次都不同的答案,这说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坚定。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足以能说明一定的问题。这一个案例说明在当代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对理想信念的培养及坚定性贯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网络上对90后00后给予了一定的差评,虽然存在偏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一定的重视。

(三)社会重视程度不高

道德教育是终身教育体制的产物,也伴随人的一生。在我国大学阶段进行德育,实现德育实践体系建设,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在大学中建设德育实践体系并没有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这体现在多方面:首先,在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实践体系建设只是作为一种精神下发,而德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得不到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如建立德育实践教育基地等。其次,高校作为德育实践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现代高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就业率,一味地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无端的鼓励,这导致对德育有所放松,也导致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下滑。即使在毕业后顺利就业,我们可以想象在工作岗位上也不能很好地贯彻德育实践体系。最后,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够。现代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一味地娇生惯养,这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家长对学生的德育不能提供良好的氛围,不能以身作则,学生没有良好的榜样,同样使学生走向德育实践教育的低谷。这些社会因素应该得到有效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对提供良好的德育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

(四)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诚信体系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社会也是诚信社会。诚实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大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似乎有所减弱,认为关于德育应该在小学和中学进行,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到大学阶段就不会面临再教育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景并非如此,大学阶段同样需要诚信体系的培养,甚至应该有所强化。现实中发现,大学生对诚信只是“常挂嘴边而心不在”,只是表面赞成诚信体系,但是在现实的大学生还贷、签约三方协议又随意违约等问题中都表现出了缺乏诚信的问题。这也说明我国高校在建设大学生诚信体系过程中存在重大的缺陷,应该重新确立建立诚信档案的发展规划,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所加强。上述只是在大学德育实践体系建设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较为典型。除此之外,大学生奢靡浮华、不务实而一味流于形式等,都是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导致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德育实践体系,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仍然是主流,只不过是少数学生的道德败坏行为影响了校风、学风,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近年来的高校扩招,让许多人圆了大学梦,但是招进来的学生只凭分数,道德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存在缺陷。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集体主义观念很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很差,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集体、国家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集体主义荣誉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2],很少有人将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这些人多是主观上认识不够深入,学校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时间长了,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于是出现了一些“道德残疾”的大学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导致他们德育实践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这里所谓的社会原因包含家庭因素、经济因素、学校因素,这样的归纳有助于将其与大学生自身因素进行区分。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是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道德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市场经济强调物质需求方面的多一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非常突出的,比如说没理想、没追求、功利化、利己主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建设形成一定的阻碍。此外,学校有效教育缺失是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我国几十年来的教育体制一直是应试教育,它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心理和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一种文理兼备的教育观、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对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建设起到或多或少的阻碍作用。

四、完善我国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要实现德育的长远发展,就必然要对大学生德育进行完整的规划,扫除发展障碍,实现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大学生德育能力,实现大学生心灵上的净化

我们知道,阻碍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建设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要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实现大学生在内心真正地接受德育,实现德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从而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德育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德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而以学校的正面教育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除此之外,还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二)全面启动道德建设体系,逐步形成体系化发展态势

我国曾多次发出并强调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为德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的未成年道德建设、大学生德育建设问题都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必须在重视全面德育的过程中形成道德建设体系化,实现道德建设的系统化,由此而为德育实践体系建设提供蓝本和基础。我们在发展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实践教育,强化在具体的实践中实现大学生的德育能力和水平。在建设系统化德育体系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加强共青团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的辅助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方面的培养。此外,还要加强家庭对大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德育建设做好带头作用。

(三)营造文明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德育的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实践体系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社会风气。这种环境既包括学校内部环境,也包括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这需要全民努力去营造,同时需要一定的实践做铺垫。我们有必要利用宣传教育主阵地,在电视、广播台、新闻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大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同时,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德育认识的发展[4]。总之,当前高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以德育实践为主要载体,按照德育实践工程化、工程实施项目化、项目实现生活化的“三化”模式,创新学生德育素质考评体系,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堂教育相呼应,弥补以往道德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避免学生中大量知行不一现象的出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特征、兴趣、情感的需求,变封闭为开放,不断拓展教育载体,大力推进德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的“新三进”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更多地发挥“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的内化作用,促进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接收和内化,帮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化”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大学期间,将科学文化知识与德育实践有机结合,全面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新德育实践载体,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段文玲.浅谈中专学校德育工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54-55.

[2]胡新.浅谈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18-19.

[3]董松涛.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99-100.

[4]郑晓.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评《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第二版)》[J].高教探索,2019(5):131.

作者:李强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