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德育;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模式,是建立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新模式、提高高职德育实效的核心内容。文章从高职德育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除了因其专业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外,更为重要而往往被我们忽略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是建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新模式,提高高职德育实效的核心内容。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创新模式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德育的动力机制创新、启动机制创新、教育机制创新、渗透机制创新和德育制约机制创新。

德育的动力机制创新是指高职院校德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项育人的活动,这一特点和规律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不断进行自我激励,用高尚的品德、宏伟的抱负鞭策自己。德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二者的统一是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的,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的统一,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机制创新,要求在内容上将政治导向、理想信念、道德示范、法纪约束以及文化陶冶等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德育引导工作贯穿到思想教育、课程教学、行政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高职院校德育渗透机制创新,即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德育制约机制创新主要功能是通过反向控制和行为约束,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规范学校德育管理行为。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强化法律、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功能,善于把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渗透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育人环境。

要以就业为导向来确立高职德育目标,跳出传统的校园灌输式、象牙塔式、闭门造车式的德育模式,从而把德育视野扩展到岗位、企业、社区,直至整个社会,特别要以社会一线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规范学生,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脚踏实地,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富有合作精神等等。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企业人、一个吃苦耐劳的劳动者、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人,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平台,也为学生的未来人生营造独立的空间。我们的德育应该注重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择业观教育,加快学生社会化的程度,要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特色,还要以就业为导向选择、设计高职德育的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来创新德育评价,形成具有鲜明就业导向特色的高职德育模式。

2树立高职德育人本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单纯地理解或定位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或削弱了德育。以就业为导向,造就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高职德育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把德育融人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就业能力分为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各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各种特殊技能。高职教育中特殊就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专业知识教学而实现。一般就业能力的培养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自我调适和决策能力等等方面,蕴含着德育教育的丰富内容,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学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自觉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引导人的优势,也要发挥其关心人的强势。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德育就是德育人本观的最好体现。

3树立高职德育实践观

首先,这是由德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即把教师所传授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必须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及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其次,是由高职教育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职业性、社会性,它要求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的实验、课程实习、模拟实训、毕业设计等,也包括到企业见习、实训和顶岗实习。这既是形成职业技能的主要教学过程,也是进行德育实践,形成道德品质与行为的德育过程。由此可见,正是由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体验,并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积极地自我发展。通过实践体验来内化教育内容、调节自我意志、完善自我认识、形成道德品质,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也应是一种开放的德育,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纵向来看,高职德育培养的目标不只是好学生,更应该是好员工、好公民,我们应以开放的眼光向前看;“德育要求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学生德育内容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得到调整、充实和提高,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不同的专业其德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从横向来看,高职德育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到工厂(实习基地)、到社会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就决定了学生德育素质的形成,除校内影响外,还直接受家庭、工厂、社会的影响;而学生德育素质的好坏,也会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家庭、工厂、社会的德育建设。

4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高职德育的特色内容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以企业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育教学的内容。德育内容包罗万象且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企业的要求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充实、调整和创新。高职德育以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为重点,在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协作精神、传统文化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目前,要重点抓好“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围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创业创新能力,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业指导的功能、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思想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条主线或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的紧密结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重要途径和重要切入点。要求所有德育内容必须能融入和贯穿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之中,确保德育内容的实效性和穿透力,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让学生入学伊始就能清醒地认识到,在就业问题上要做好思想准备;进行素质拓展、能力训练(应重点培养择业素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侧重点应放在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及组织管理、创新、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求实的职业理想观,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审视自己,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条件与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关系,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可通过实习和见习增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要求以及所学专业应用范围的全面了解,明确未来工作学习努力的方向。此外,学生还要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择业方法和技巧。超级秘书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们应树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职业岗位上,都要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去做人做事。

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能力上的综合反映。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国家需要、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常常处于矛盾的地位,如何看待这三者关系反映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正确择业观的形成。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要使他们懂得个人的远大抱负不可能孤立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引导学生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勇于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良好的择业观念应该顺应时代要求,价值取向与社会利益一致,具有宽泛性和可调试性。要让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别,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要顺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人才就都有用武之地。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因此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所在。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必然成为高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基本内容,更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