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德育教育责任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家庭教育是根性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黄沧海教授曾提出“成人在家庭,成材在学校,成功在社会”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是对人的根性教育,如果根没有栽正,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难以弥补。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终生导师。学生最初的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等都是从父母之处习得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格道德的养成。当今许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偏差,严重影响着孩子人格道德的养成。主要表现为:
1.1家长的溺爱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一个大家庭的中心,孩子的一切完全由家长包办。家长们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及人格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人格道德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固执、偏执、懒惰、贪图享受、没有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等。真正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的“少爷、小姐”,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了“啃老族”。
1.2家庭教育的观念落后,方法不当
1.2.1家庭缺乏平等意识许多家长还存在“家长制”的作风,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在人格上,让孩子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
1.2.2交流方式简单粗暴,不善于沟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以至于不堪重负,导致人格扭曲。药家鑫的成长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在庭审中说:“从小到大我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的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它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孩子的这些内心感受父母却全然不知,还固执地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为了孩子好。家长与孩子间疏于沟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的关怀和温暖,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漠视生命。有的孩子甚至对父母产生仇恨。
1.2.3过于追求完美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不足,忽略孩子的进步:对孩子只会打击,不会鼓励。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名言的鼓舞下,有多少家长泯灭了孩子的自信心?正如药家鑫的父亲反思所言:“鼓励还是少了一些。其实我心理是很喜欢他的,对他的表现是很满意,但是因为我害怕他骄傲,还是会时不时敲打敲打。”孩子取得了成绩,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1.2.4责任教育缺失,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保护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学习好就行。对于孩子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不作要求。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能给出明确的是非观,责任教育缺失,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不敢担当,逃避责任,形成人格缺陷。药家鑫的母亲说:“小时候,凡是出去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其实,药家鑫的成长过程及家庭教育方式,在我国极具普遍性。这主要是受家庭传统教育观念和当今教育的功利思想影响。
1.3家长自身素质欠缺
现在校园暴力屡见不鲜,手段之毒辣另人发指。究其原因不乏家庭教育不当所至。我曾问过所教班级的一些学生,为什么打起架来不计后果?他们回答的是:“现在家里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说了,只要在外面不吃亏就行,打坏了家里拿钱”。还有的家长因孩子在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到学校骂老师甚至打老师。像这样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金钱至上的家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孩子犯罪的一种教唆。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家长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是非常关键的。由此可见,要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首先要解决好家庭教育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倡导学习型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倡导学校、教育机构、社区等开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培训班,介绍一些成功教子的方式、方法,使其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从学习中去理解,关爱孩子。②创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交朋友。③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不只是为了高分数,也不是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人。英、美等国的家庭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们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就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自己承担后果。有时会硬着心肠让孩子受到教训,让孩子从教训中得到成长。④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并寻找发挥特长的途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
2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养成起着正面导向作用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道德养成过程中,起着积极导向作用。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功利色彩浓厚。使得多数学校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限于开设了相关课程,如德育课、政治课、法律课等,学生又把这些课看成是“副科”不予以重视,只要卷面及格就完事大吉。然而,德育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用分数是无法衡量的。德育教育不只在于“知”,更要在于“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知行合一才是培养人格道德的有效方法。因此,学校要根据本校及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育人目标。设计一些供学生能亲身体验的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感知是与非、美与丑;明白责任与义务;学会感恩、奉献、担当;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情绪控制的能力;从实践中去感悟生命的价值。此外,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养成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如何才能切实发挥学校的正面导向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与管理之中加强全校所有教职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制定出文明健康的行为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等培训,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一句话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能为解一时之气,侮辱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要平等对待每~个同学,改变以前的用语“你应该”,要用包容之心、同理心去对待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信赖的朋友。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2.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课外活动是实施和践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学校要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成立各种社团,给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展示、发挥自身特长的一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校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如利用周末和假期去福利院、敬老院做义工:也可深入社区,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或社区服务等,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
2.3建立道德评价体系细微之处见精神,道德评价体系要从细微入手。学校要为每位同学建立一份学生素质档案。学生素质档案应包括学生自管项目;班级管理项目:班主任管理项目。各项要制定出相应的道德素质学分。采取日记录,周小结,月评比,学期汇总的方式,对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每学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要将其树为道德标兵并给予表彰,这样对学生将起到鞭策作用。
3社会教育对学生的人格道德养成起着“检验”及“再造”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社会是检验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尺子。学生只有走向社会,独自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其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素养等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如果药家鑫没有发生这场车祸,他依然是老师、同学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正是因为他对车祸的处理方式,才曝露出他人格道德的缺陷,反映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然而,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学校的正面教育,又起着“异化”作用。我们教育学生要诚信为本、遵纪守法。然而,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苏丹红”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且屡禁不止。我们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南京彭宇案”以及类似此案的社会事件不断发生,使得看见老人摔倒、晕倒以及交通事故等,无人敢去救助的例子也不断见诸于各种媒体。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基金会这些民众信任的慈善组织屡暴丑闻,人们的善心被无情的践踏,迫使人们“爱心止步”。我们教育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面对社会上各种考试的抄袭及学历的造假,就业遭遇“无人、无权、无钱”的尴尬时,还有多少学生肯刻苦钻研,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呢”?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分配的失衡、司法的不公等社会的负面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校的正面教育正遭遇着社会负面效应的冲击。如果没有公正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是难有成效的。因此,只有大力发扬社会主旋律,加紧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不良道德行为的成本,才能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生的人格道德体系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它们的理念趋同,目标一致,三者合力,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人格健康、品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