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学德育功能的学理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文学德育功能的根基
托尔斯泰对此作了较详尽的阐述。他在《所谓艺术》中对文学及情感性论述得极为具体:“在自己的心中回想起一种经验过的情感,回想起之后,于是用动态线条、颜色或是语言表现的形式把它传达出来,使旁人也可以从经验到同样的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是一种‘人的活动’,它的意义可一言以蔽之:一个人有意地用具体的符号,把自己所曾生活过的情感传给旁人,旁人受这种情感传染,也感觉到这种情感。”有论者认为,“就个人说,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文艺是解放情感的工具,就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良剂”。与文学相似的是,德育必须由受教育者、读者产生自觉自愿的情感和行为,与文学对读者的影响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诗的“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就已经察觉到文学的道德教育作用。荀子讲得更明确:“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当然这里的“声乐”,是指附上音乐的文学作品,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认识到文学以情感人的特点和文学的道德教育作用。有论者对德育与文学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探讨,他认为,“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受环境需要的限制;艺术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人活动而人自己高兴去活动,但是谈到‘最高的善’,都以为它是‘无所为而为的观赏’,这样看,美不仅是一种善,而且是‘最高的善’了”。还有论者对文学的道德功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文学的审美价值中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不是现实的道德价值,它能引起一种在审美激情中包含的道德义愤,这种道德义愤并不指向当下即刻的行动,而指向读者、观众的内心世界,对人格塑造,道德修养发生作用。这就是审美价值中的道德意义的具体含义。可见,文学的情感性是文学具有德育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文学的创造性是文学具有德育功能的前提条件
文学的创造性是指文学能创造意象,有思想的自由空间,在充分的想象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文学具有创造性也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决定性的或自足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同样,道德或者说伦理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不少学者已对此进行阐述。有论者认为,伦理思想的本性和特征绝不是谦卑地接受“给予”。伦理世界绝不是被给予的,而是永远在制造之中。另有论者对文学与道德的创造性作了更为深辟的表述,他认为,道德的伟大奥秘就是爱;或者是对我们本性的一种脱离,使我们认同存在于他人的思想、行为和人格之中的美。一个人要达到至善的地步,必须进行深刻周密的想象;必须置身于他的处境;分享他人的痛苦和欢乐,使之成为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对于道德上的善,主要的工具就是想象;而诗歌遵循道德行事,因而具有道德效益。有论者认为,“诗歌是通过想象以高尚的理由表现高尚的情感。所谓高尚的情感,我是指那四种主要的神圣的激情———爱、敬重、仰慕和快乐(后者如果是无私的),以及与它们相对立的激情———憎恨、愤慨(或蔑视)恐惧及悲伤,———当悲伤是无私的情感时,就成了同情。当高尚的理性以崇高和真实为基础感受这些激情时,它们的各种综合形式就构成所谓的‘诗的感情’。另有论者认为,小说的价值在于它描写的人生印象强度,但是不会有通向正确性的任何规则和指导:必须有在人生所有令人困惑的复杂性中探索‘人生’的自由。只要小说给予我们‘未经重新调整’的人生,我们就能把握认知动态的流动。小说的道德本质依靠创造‘人生’的幻想的能力。可见,文学的创造性是文学具有德育功能的前提。
(三)文字的产生是文学具有德育功能的必要条件
文学与教育发生关系得益于文字的出现。原始社会是教育的初期阶段,教育没有固定场所,也没有固定教育内容及教育书本、更多是言传身教。随着文明的推进,出现了文字、规范性语言及有思想的智者与学者。教育的内容也日益脱离人类的生存目的,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思想与价值。于是艺术出现了,文学也逐渐成为教育的内容之一。文学不仅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载体,同时也成为熏陶人们心灵、健全人们精神的手段。文字是人类满足物质需求后的一项精神产物。文学的主角是人,它也为提升人的精神内涵而努力,昆德拉说:“小说不是作者的自白,它是在世界已经变成陷阱的情况下人类生活的调查报告。”文学的表象是描叙人生,而其内质却直指人心。它在描叙之后,是为了“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人类昔日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福克纳语),由此,我们体会,文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是紧密的,可以说,它是一条有效且厚重的道德教育途径。古希腊的雅典方法学校就以“荷马史诗”、“伊索寓言”为教材,注重对学生美感和品德方面的和谐发展。中国古代的官定教材四书五经中也不乏文学作品。可以说,文学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在现当代,可以说文学已成为重要的道德教学资源。
当前文学德育功能已经由理论走向了实践,也就是当前德育改革实践。当前我国的德育改革实践主要指的是道德叙事理论及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课的改革。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文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透着一种理念,通过阅读来影响一代人,让他们能从心的角度去感悟、去体会。
作者:张小红单位:景德镇高专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