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国宗教对德育工作的启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国宗教对德育工作的启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国宗教对德育工作的启发

一、美国宗教情况概述

在美国,绝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分为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除此之外,世界上所有重要宗教在美国都有信徒。刘澎教授曾经在《当代美国宗教》中写道:在美国每10个人中有9个人自称相信上帝,8个人认为宗教对他们的生活非常重要,7个人属于某个宗教组织,大约有6个人每天祈祷,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上帝是美国民主的道德引导力量,4个人每周都去教堂。湖南湘潭大学教授雷雨田也曾统计指出:在美国两亿多居民中,基督教徒占88%以上,95%的人声称信仰上帝,58%的人每天至少象征性地祈祷一次。由此可见,宗教信徒在美国是一支相当庞大的队伍,相比之下,无宗教信仰、宗教活动的人数显得极其微小。教派多样,教徒繁多,显然教堂数量也当数全球之最。全美共有教堂大约三十多万个,经常一个街道就有好几个教堂而且建筑别样、风格各异。可见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之高,影响之深。宗教活动在美国更是异常的丰富多彩。每个传统节日或者国家乃至其他民族的重大事件都有一系列宗教礼仪、宗教活动。比如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圣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美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圣餐(圣体)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等等。美国教派之多、信徒之多、教堂之多、活动之多足以说明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全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宗教确实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宗教对今天美国在全球中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对美国的影响就社会范围而言涉及各个群体、各个领域,具体到个人,更是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当然,宗教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是非同一般。其中宗教对美国德育的影响可谓重乎甚重。

二、宗教对美国德育的作用

在美国,宗教是道德教育涉及教育对象最广、教育内容最丰富、教育方式最灵活多样、教育效果最明显的一种道德途径。通过宗教道德教育,建立人们的宗教情感,树立人们的宗教信仰,传授道德知识,规范道德行为,完善道德素质。通过宗教活动填补人们内心的空灵,净化人们的心灵;用上帝即宗教的震慑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规范人们的道德操守,避免各种社会问题,用宗教经文教义培养信徒建立博爱、正义、诚信等道德品质,增强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通过宗教精神引导人们正视自身潜力发挥各自潜能,并最终成为美国社会各行业的工作骨干和模范公民。美国宗教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可以理解成为学生建立并保持一个植根于基督教信仰的、接受综合教育的学习环境,用教会和宗教神学的力量,实现对社会和青年的政治控制和道德熏陶。具体说来,宗教对美国德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宗教思想充实了美国德育的内容,强化了德育的效果。宗教与道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自原始社会就是一个孪生兄弟,道德使宗教具有持久、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震慑力;宗教使道德能够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并最终化为行动养成习惯。宗教正是通过超自然的神化了的手段,将其教义打上了神圣的印记,从而使宗教思想变得高尚圣洁,进而使宗教思想中所反映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神圣化。宗教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不依赖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社会舆论等外在力量的强制约束,而是能自觉的自我约束,它不仅能够稳定人们的思想,唤起人们内心的美德潜力,促发践行欲望,而且还可以使人们不顾外界条件和个人得失维护他们所认可、信任的道德规范。美国基督教等宗教思想中要求人们谦虚、博爱、正直、诚信、关心他人、同情和信任他人等无疑充实了美国德育的内容,并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使信徒乐于践行宗教思想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从深度上强化了德育的效果。其次,宗教起着统一美国民众思想的整合作用。美国特别注重利用强大的宗教势力和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为美国社会提供统一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以此来统一公民的思想,规范民众的日常行为,联络各民族的感情,实现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美国基督教在人生价值的理解与追求人格的认同与塑造、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坚持等即思想的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整合促使民众找准理想、信念的方向,把握价值、行为的取向,增强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稳定了社会秩序,成为美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宗教所发挥出的思想整合作用对社会的影响面越来越广,辐射力越来越强,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再次,宗教对个人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趋势起着规范导向作用。如前面提到的宗教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行政、社会舆论等外在力量的强制与施压,它通过自我调节、约束来稳定人的思想,唤起人的精神力量,从而使现行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神圣化。《论美国的民主》的作者托克维尔就曾说“法律允许美国人做他们所愿做的,宗教则阻止他们进行欺骗,禁止他们做那些鲁莽的或不公正的事情。上帝是一个更高的、道德的、最圣洁和全能的存在者,只要按照他的话语去做就能保证至善,上帝是道德行为与秩序的最后保证”。美国复杂和多样的教派体系,庞大而活跃的宗教组织,规范着他们的行为举止,并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亲切、温馨的氛围,从而规范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美国宗教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往往一提起宗教,我们一般都联想到它引导人盲目崇拜,满足人某种虚幻的精神寄托,它指向信仰愚昧、无知,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当然更认为宗教与道德这两个范畴毫无联系。从上文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宗教在美国德育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力地整合了美国民众的思想、规范了民众的行为举止、改善了社会环境,充实了美国德育的内容,强化了德育的效果,成为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有力因素。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提倡宗教信仰,但我们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和德育建设,本着这一目的非常有必要对美国宗教的德育启示作深入的分析,总结美国德育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注重人的精神需要,加强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人的精神需要是随着物质需要而不断增长的,因而也要不断加以满足。在今天,我们更应当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此,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他还强调:“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要有自己的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牢固树立并坚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极端重要的。”重视人的精神需要,我们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的开发。美国宗教实质上就是从信徒的精神需要入手,以信仰教育的方式掌握教徒的灵魂。在宗教里,人的精神幻化是一种对象性的幻化,这种对象性的幻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与超越。信教徒之所以皈依和崇奉宗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宗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而是寄希望于宗教能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种种需要,寄希望于宗教超自然的力量。正是由于种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才更加使人对这种终极价值心向往之,于是对宗教的信仰就形成了。这种信仰具有规范和刺激个体行为的强大动力作用,同时也把这种动力转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信仰是对理想的把握和高度认同,是人们价值生活的重要支撑,更是人们道德生活持续的执著推力。要提高我国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注重人的精神需要,加强信仰教育。

(二)丰富德育内容,建构和谐德育一方面,美国基督教等教义中所提倡的博爱、慈悲、行善等与世俗社会所呼吁的友爱、奉献、善良等相通相融,而且“宗教道德不仅具有真、善、美的崇高的神圣性,而且还具有可得到补偿的诱人之处”[6]这就从内容上给予了世俗德育宝贵的借鉴。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的圣书教义,就是一种道德文本和伦理手册。另一方面,美国宗教的禁忌、戒律既体现出道德规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也给予了信众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这些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社会舆论一样,是对人行为的一种约束。而且,宗教还强调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因此,我们的德育有必要对美国宗教中所蕴含的道德要求加以提炼升华,充实到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并加强管理,建构和谐德育,从而更好地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三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培养爱国情怀;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高尚、健全、和谐的人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三)创设情境,注重隐性教育方式在美国,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类似金字塔式的金碧辉煌的各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使很多不信仰基督教的人一走进这些高雅神圣的殿堂总会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萌生一种敬畏感、神圣感,好似神灵就在高高之处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让人不敢有丝毫的放纵。美国宗教道德教育可谓是神圣、和谐、典雅与美的融合,带给信徒对神灵要求的道德原则的敬重。其实,西方人走进教堂顶礼膜拜的同时也是进行道德洗礼。物质文化所传达的信息不仅仅在于外观的美丽和豪华,更多地是烘托出一个民族的伟大、聪明、勤劳的优良品质。而由民族的自豪油然而生起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比从书本上教授的道德原则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道德隐性资源的开发应当引起我国教育部门和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必须注重德育环境的开发与创设,注重隐性教育方式。近年来我们国家所大力倡导的教育三贴近原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坚持德育内容要讲出来听进去还要提倡唱出来演出来,实际上就是在强调隐性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注重情境的创设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作者:宋晓甜单位:广西艺术学院思政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