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物工程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工程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物工程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

[摘要]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本文主要对生物工程专业当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主要从生物工程专业主修课程的单元教学中、生物工程领域科学探索的事例中、生物工程最新的研究成果中结合生活实例探索思政元素。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从当代的教育来看,“德”蕴含了当代教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要求,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2-3]。生物工程属于工科范畴,高校工科专业普遍存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失衡的现象[4-5]。生物工程专业主修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是育人之基,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6]。

2生物工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生物工程主要任务是为新兴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人才、产品、技术和服务。该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7-8]。但是,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往往重视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缺乏挖掘,难以满足全方位育人的需要[9]。思政教育是教学中必备的一项任务,对当代学生更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归根结底要用于生活,用生活中涉及到的生物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

3生物工程思政教育的对策

3.1寓慎于教。在生物工程实验过程中渗透严谨踏实地做事行为。例如《发酵工程》中发酵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菌种有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这些菌种在培养和分离时要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整个实验过程都要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实验的操作细节要严格把控,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要对无菌室进行灭菌,操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也要进行灭菌,不可以随意使用,实验中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在这里可以引申做事情不可以随心所欲,谨小慎微、把握细节才是成功的关键。利用工厂大规模生产污染的实例引申出具备社会责任感是一名员工的基本职责。在学习《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的那节实验课时,学生要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能。整个实验都要进行无菌操作,当学生培养的材料频繁出现污染的时候可以引申出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一丝不苟、认真严谨,一两次的失败不算什么,失败为成功打下基础。在上《生物化学》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那节实验课时,学生需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操作,通过操作学生可以得到DNA的纯度、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实验中需要制备凝胶板,在拔梳子的过程中如果凝胶还不够凝固或者在拔梳子过程中不小心都会使前面的操作前功尽弃,在点样时学生记不清样品点样的次序以及点样量或者点样时操作不正确都会造成实验失误。学生在实验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也可以引申出不要灰心,把握细节多重复几次一定会成功。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都可以渗透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政教育。

3.2寓德于教。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章节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学习《基因工程》绪论章节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时渗透德育,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它能够打破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界限。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它对人类有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是人们值得关注的事情。转基因动物可能变成对人类有极大威胁的新物种,基因治疗可能对人体正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以此引申科学的发现虽然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以牺牲人类为代价的发展不是长远的发展,我们更要关注伦理道德,以道德为前提下的科技创新才是进步。在《遗传学》章节中会提到有些遗传性的疾病会随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有些是隐性基因不表达但有些是显性基因会使人患病。这里可以引申我们遇到那些患病甚至身体存在缺陷的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像看待健康人一样看待他们,他们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在你能力所及时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在《蛋白质工程》中学习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塑料包装材料在废弃时人类随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给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带来伤害。以此引申出我们要关爱大自然,不要随意乱丢垃圾,我们不能作茧自缚,应该鼓励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大自然,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守护。

3.3寓恒于教。在生物工程科学探索的事例中渗透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在《生物化学》中提到的转基因技术,这里可以将这一技术发现的历程讲给学生,先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提出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1966年尼伦伯格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以及工具酶的相继出现,这些都为体外遗传操作提供帮助。1972年波义尔和博格使不同来源的两段DNA拼接在一起,1974年莫洛等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真核生物基因,随后在四年之后又实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的基因。1983年通过科学家共同的努力首次完成对烟草的遗传改造[10]。使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发现不是某个科学家的个人成果,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科学家共同智慧的结晶。又如《细胞工程》中提到的克隆羊多利的培育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这些成果都是经过前人不断地探索中取得的,这些伟大的发现不是一两天就能得到的,都是经历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研究中取得的。引申出科学的成果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坚持不懈、不断探索中取得的,从而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虽然坚持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

3.4寓责于教。从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产品中渗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反渗透技术时,学生认识到它通过在待过滤的液体一侧加上比渗透压更高的压力,从而使原溶液中的溶剂压缩到半透膜的另一边,从而可以引申社会上利用反渗透技术生产净水器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学习生物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生物,研发出更多对人们生活和健康有帮助的新产品。从生物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中渗透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拓展生物前沿领域当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从而渗透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例如在《自然》最新研究成果当中科学家发现改变巨噬细胞等髓系免疫细胞的代谢状态,或许能够逆转大脑衰老,可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这一伟大发现将会挽救千千万万个受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的老人,让原本幸福的家庭能够重获幸福,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发现,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有意义的研究等待着我们,鼓励大家从事于生物研究。2020年10月江苏一所大学有20多名学生患上了结核病,然而全球实际上有许多人因感染结核而死亡。针对这一问题,《细胞》子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中科学家发现热量限制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抵抗结核病。从这一系列的最新发现中可以引申世界上许多事情只要我们敢想就有实现的可能,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解决人类当前遇到的困难挑战,健康中国的实现我们也能够贡献一份力量,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生物学,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带动生物领域的发展,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4小结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主题。挖掘生物工程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生活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中。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做事行为、坚持不懈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具备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生物人才。

作者:刘莉莉 赖晓辉 刘琳玉 任艳利 单位:新疆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