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教学能力的内涵
在我国,目前对能力的概念的界定,常常与人的活动相联系,更加注重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的作用。《辞海》中将“能力”解释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等;后者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绘画能力或飞行能力等,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统一关系,作为教师,其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师在其中的地位、作用的核心因素,并且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能力就学术界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其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还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学活动任务被完成的条件和方式的反映。教学能力就应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具体的阐述中对教学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现在对于“教学能力”虽没有一个权威、特定的解释,但每一位学者都从自己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角度进行理解阐述,每一位学者都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但解释的教学能力核心宗旨都是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及课后对自我的教育而做出的一切努力。
2国内师范生教育研究现状的述评与启示
我国迈入现代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正摆脱贫困而步入小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是我国师范教育在这一阶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迈入开放式非定向培养——教师职业证书阶段的前提。我国的师范教育起步较晚,教师专业化进程尚处在初级阶段。有学者曾经指出现在我国教师教师教育培养的重心要上移,教师教育向非定向型转化要谨慎,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要整合;教师教育职前职后教育要一体化。还有学者认为需要加强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目前我国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朱新梅在分析我国部属师范学校时认为应该加强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以及高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而且教师教育体系要重建,要明确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由于强调学术性,忽视了对于“师范”的教育,师范毕业生首先在思想上不愿意当老师,在业务能力上也缺乏职业训练。因此需要用新的模式来培养未来的教师。师范生一进师范学校的校门就应该接触中小学校、接触孩子,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教师这个职业是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职业,教师只有课上得好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所以只有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从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状况看,师范教育基本上处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相分离的局面。高师院校基本上承担职前,教育学院基本上承担职后,这种局面对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综上所述,现代的师范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历和专业化程度,沟通职前、职后教育。我国师范生培养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前进,师范教育有待提高,在师范教育培养中职前教育是师范生成为教师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范生四年的大学师范教育,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教育是其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基础和关键。
2.1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资料的收集发现,关于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核心文献更加没有,具体的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有学者对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上分析了相关政策文件看,学生教学实习时间太短,多数学校对此没有进行调整,其对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自主性显得不足;从培训过程看,培训时间短、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相应考评机制,导致培训质量和效率不高;从管理过程看,指导教师的责任和目标不明确,实习基地的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在对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游泳专修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教学实习课对提高教学能力和日后工作有帮助;学生在教学实习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实习课上的作用不可替代,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学生授课时的技术动作与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
2.2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对于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彭玉琨提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的方法是“导—练—结”就是教师辅导、学生练讲、师生共同总结,进而改进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徐文娟就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设想如对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王凤歧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依托体操教学的基本授课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从指导思想、模式结构、组织教法、考评方法上的具体阐述。
2.3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方法、手段的研究
高师体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专业。任何专项作为学生课时占据重要地位的科目,学生在专项学习和培养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学生在思考如何学好技术的同时,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学者指出学生综合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学生体育教育意识的培养,学生体育教育意识是培养体育教育能力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实习教育,实习教育是大学期间培养学生教育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加强学生余暇锻练指导能力的培养。也有人认为高师体育改革应突出强调“师范”特性。应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师范生的组织指导能力、防止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能力、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多种健身方法和原理的能力,增加中小型体育比赛的编排组织及裁判方法、创编游戏、带课间操及课外训练等能力培养内容,突出终身受益的个性化教材内容。教学能力是学生成为老师的关键,所以在已有研究中较多探讨的是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学者认为首先应该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最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学者认为在术科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具体的办法力求使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提高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力。师范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应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把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每个部分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3结语
高师院校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较少;培养教学能力的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与时俱进;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手段不尽相同,但其宗旨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没有系统性,不能全面的阐述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只是单纯的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运用科学验证的较少,个人认为应该首先考虑体育意识及教学能力重要性的意识,因为思想导致行为;主动认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前、课堂中、课后任课教师进行有意识的采取各种积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作者:聂慧王彤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