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育新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生有四大舞台:家庭、学校、职场、社会,美国名校尤其是常青藤名校(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录取的标准是:从学校舞台上的成就,参考家庭舞台上的角色,看学生将来在职场和社会舞台上成功的潜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素质和技能不是大学4年里从零培养起来的,而是经过家庭的启蒙开发、学校的教育培养、社会职场的实践中汲取社会经验、培养自身素质而逐步形成的。
一、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
(一)家庭舞台
家庭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基础,家庭教育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重点培养:
1.心理素质、人格魅力。
职业能力需要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素质来体现,比如高尚、积极的道德情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自信敢为的心理素质等。是否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有爱心,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就会表现为健康、积极向上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等正向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天赋开发。
大学生潜在职业能力的开发,如绘画、舞蹈、音乐、运动等天赋在家庭教育阶段也需要不断发现。能力的培养需要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如果没有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个性的主导,即使参与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学校舞台
学校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舞台,重点培养:
1.知识储备。
能力很重要,但学历却是“敲门砖”,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全面信息化的社会,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无法准确地梳理、分析、利用大量信息,从而无法更快地融入社会。因而学生在学校这一舞台上的知识竞技和积累仍然是职业能力构成的基础。
2.基本能力。
顺利进入职场需要的一些基本素质和技能,如领导才能、管理能力等基本都在学校形成。在学校期间的工作经历、志愿活动等可以让用人单位了解到学生将来在职场上的潜力。
3.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领域和具体职业活动的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舞台上,大学生职业能力“更多表现为潜在职业能力,即形成一定的职业倾向,而非实际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进而影响他们对职业活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分配。
(三)社会和职场舞台
1.实际应用能力。
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家庭、学校积累的知识体系在社会实践中应用的程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更系统地了解领域的知识结构,巩固和拓宽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社会经验的积累。
社会经验的积累取决于社会生活参与度,体现社会成就的是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奖励、荣誉,如科技奖、总统奖。各种体现爱心、责任感的社会活动,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3.创新创业能力。
社会更缺乏富于独创性,具有多元的思维结构、博专结合的知识体系、积极的个性品质、全面的创新能力等共性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须要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资源,激发学生以往积淀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由潜在转化为实际。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本质内涵分析
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入手,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和分类。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有学者综合了英、美、德、澳4国的代表性观念,如下表: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叠加和复合,是“选择职业的基本参照和基本能力,也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认可及谋求自我发展的根本”。
(二)职业能力分类
大多数职业需要几种能力的综合,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潜在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分析、判断等学习能力,认知、形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一般工作中需要的人际交流、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也属于一般能力范畴。特殊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须具备的特殊的技能或特长,如考古、航天、医学等,体育、绘画、数理、音乐等特长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也属于特殊能力。潜在职业能力指在一定条件积累下激发而形成的能力,潜在职业能力更倾向表现为某种心理或某种素质,如心理素质(如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政治信仰、道德素质等。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和建议
潜在的职业能力发挥出来,转变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须要按“兴趣爱好→社会活动的参与程度→潜在能力的开发→职业能力的形成”,循序完成蜕变。
(一)对于家庭和大学生自己而言
1.提升综合素质。
个人的职业生涯须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心理素质,特别是积极、高尚、稳定的情感和果断、自制、坚毅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氛围,如和谐的家庭、向上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起着凝聚和熏陶作用。
2.开发兴趣爱好,提高对社会的了解度,提高社会生活参与度。
多了解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科学,寻找自身兴趣点;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或参加比赛,参观各种文化、教育场所,积极寻求到社会各类机构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有目的、有意识地修正自身不足。
(二)对于学校而言
1.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运用场景模拟企业实况、案例分析等方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根据不同的职业倾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第三,通过聘请成功人士、各类职业精英进行职业生涯讲座,让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融会贯通,构建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增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也增多。这就不仅要求大学生有交叉的学科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完善知识结构。其次,积极参加选修课以及双专业、双学位、辅修学习,利用各种机会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
(三)对于社会而言
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以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为中介,与高校合作研发项目。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中介作用,出台相关保护性政策,给将毕业生纳入到实践培训中来的企业提供补贴及优惠,提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正逐步向鲜活、动态的现实社会需要发展,这不仅是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外在时代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大学生和社会组织的内在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准职业人。
作者:王艳鹍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