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科技进步的动力。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行业创新来注入持续动力,这就对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但从目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着的诸多的问题,急需针对性的找出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一)创新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在高职院校,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存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一种是创新有效论,即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机械专业人才建设是非常有效的,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竭尽全力强化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有效论的定位无可厚非,但实施过程容易出现重创新能力培养忽略基本能力训练的现象,从而违背了人才构建内在能力的发展规律。另一种则是创新有限论,不仅创新能力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作用是有限的,而且高职院校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也是有限的。部分高职院校认为企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不高,无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投入。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周期过长,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完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把应用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除了创新教育理念欠缺为,高职院校在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首先是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存在差距。其次是教学方式阻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最后是实践教学中创新比重偏低。实践教学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类实验和实习,创新能力训练所占比重偏低,可以说创新能力的塑造基本被忽视。

(三)创新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现今高职院校倡导创新标语随处可见,创新教育环境表面上看似良好,但仍停留于表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颇多。在制度层面,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中没有体现创新教育理念及做法,大多停留于口号宣传而没有付诸于实践。高职院校整体创新学术氛围不够活跃,不同学科间、不同专业间的互动与交流较少,也缺少对学生创新合作的训练及指导。

2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文所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综合性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的转变

为了使机械专业人才全面拥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转变对创新能力的狭隘理解,对创新过程中动机、态度、意愿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意识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机械相关课程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尊重学生的创新热情,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其次基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需在机械专业教学全过程都贯穿创新教育。一方面,创新能力要作为机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渗透于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合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自身教育方式也需创新,应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出可行性、有效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

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个综合体,从构成要素来讲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素质四个组成部分,其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必须基于创新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采取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在此,笔者认为可以应用“学—做一思—创”四级培养方法。“学”即完成机械专业知识体系的接受和领悟,可通过以机械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的过程式课程内容体系来完成;“做”则是机械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来实现,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培训、科研培训、竞赛、素质拓展、企业实习等;“思”是对“学”和“做”的科学归纳及反思,重点是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包括逆向思维、超前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等;“创”是前三个阶段的成果转化,除了创新性试验外,可通过项目设计、研究准备、项目实施、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一系列创新训练项目来完成。

(三)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在保障创新教育充足资金的基础上,应构建相关制度体系,如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教育师资建设机制、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考评机制、实践学习目标机制等。同时,成立相关创新教育组织机构,如校企合作委员会、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为机械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专业人力支撑。

作者:董明亮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