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综合能力培养大学体育教育理念战略取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综合能力培养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变革,是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大学体育教育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能力培养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战略取向。
关键词:综合能力大学体育理念战略取向
高等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无疑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课题。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认识模糊,教学方式机械呆板,缺乏创新观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能力培养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定位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个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数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1]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重心,为大学生毕业后尽快成才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并教会其学习、做人、做事,懂得体育促进健康的基本常识、体育健身的基本理论、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学会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手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以适应未来工作、生活需要。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
在社会活动中,合作能力是衡量一个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事业成功的重因素。社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合作配合,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正确的教育内容方法,在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善于把与他人团结合作同充分发挥个人作用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大学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大学体育的教育过程中,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竞争场所和机会,使学生在直接参与活动中,学会竞争,并积累经验,掌握竞争技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能力
社会需要有个性、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发展,树立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实现对全脑的开发,促进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以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活动、个人意识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3]在大学体育教育实施中,应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交际机会,以满足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需要。同时,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体育实践能力、竞争能力、个性与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综合能力培养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的战略取向
(一)教学理念上
1.体育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体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要为培养人才服务,把社会需要放在首位。把体育作为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使人在体育中享受运动的乐趣、获得运动的情感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观念。在高校体育中,逐步将社会需要和学生主体需要结合起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及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与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对主体需要的适应度将不断地得到提高,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的结合,也必将逐步得到完善。
2.体育教育须与育心相结合
育心就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结合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身体练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始终是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育的首要目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凸显出来。因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与沉着果敢的精神、竞争与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自我控制与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3.增强学生体质与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相结合
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大学体育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大学体育教育,改变大学生的体育观,带动其世界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一生自觉地投身于体育活动。[4]1995年颁布的《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5]终身体育基础主要包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意、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就业后仍然能够自觉地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与健康的娱乐活动。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过程中去培养其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育方法上
1.统一安排与自主活动相结合
为了保证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各学校对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等做出统一的安排,并由学校或班级统一组织进行。但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又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活动。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自主活动的水平还较低,对体育课的认知不够。因此,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水平,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严格的组织纪律与活泼的体育氛围相结合
严格的组织纪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的需要,也是保证大学体育各项目标实现的需要。如果课堂教学缺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也无法保证。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体育氛围。一个生动活泼的体育氛围的形成,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科学的组织方法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标志的。把严格的组织纪律与生动活泼的学校体育氛围和谐统一起来,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的艺术与水平。
3.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相结合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体育的内容、活动方式和组织方法、对某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必要的改造,把内容的健身性与娱乐性结合起来,把方法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培养和激发学生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发展大学生的某种素质,必须通过刻苦锻炼。况且,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大学体育除体育课外,还有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其他形式。不同的形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实现大学体育目标上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大学体育是由体育课程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想提高大学体育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就必须把内外结合起来,即把体育课程教学和早操、课间操、体育活动等结合起来。
(三)教育内容上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在选择和确定体育教育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健身性。但健身是需要通过运动实践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体育的内容又以实践性的内容为主。为了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丰富学生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学校体育的内容在其健身性与实践性结合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文化性。一方面重视体育和保健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体育内容的文化含量。从大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出发,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处理好健身性与文化性之间的关系。
2.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为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能适合我国社会的基本需要,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实施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教学的基本任务、基本教材、教学时数与考核标准,都作了统一的规定。而在课外体育活动、群众竞赛、课余体育训练中,高校可以根据各自实际,定出内容,自定项目,灵活把握。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色,有利于各学校在完成国家对学生体育素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办出各自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或传统项目,并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3.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体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是没有国界的。一切优秀的体育文化,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体育有鲜明的世界性,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以武术为龙头的包含养生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有所加强。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还比较薄弱,主要是受到大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制约。
4.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如果没有继承就无法维系,没有继承就无法发展。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6]现代体育正是在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优秀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反映时代的特点。大学体育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力求反映时代的特点,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
三、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必须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做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大学体育教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同伴协作精神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梁炎.大学体育[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6.
[2]刘鑫.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04.
[3]蔡义.浅谈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J].科协论坛,2007(3):202.
[4]万文君,彭国雄.社会的进步与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103.
[5]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
[6]王再鸣,彭洪涛.论当代大学体育时代性的认识[J].搏击.武术科学,2006(6):79.
作者:唐旭 黄强 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