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能力培养探析(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更应提升综合能力。其中演讲能力对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良好的论文答辩、演讲及辩论才能及出色的参加面试就业的能力等,都能有效地展现其良好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促其实现良性发展。应用课前十分钟演讲的方式,提升了大学生沟通交流、口头表达等能力。
【关键词】演讲;大学生;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是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个人能力的竞争。然而在高校中以听课、作业、复习、考试互为因果的学习模式,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专业本体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碰撞与对接;加之信息传播、视觉媒介繁多,借助互联网或手机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逐渐成为时尚,面对面、口耳相接的人际交流活动逐渐减少,使一些大学生囿于闭门造车,羞在人前把话讲,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处于半失语状态,难以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要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大学生善于演讲的习惯,运用准确、清晰、优美的语言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是高等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演讲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倡导并形成开放、文明的大学生演讲实践环境。这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人生观的确立,以及毕业后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说善讲、能言善辩的大学生,无论身居何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而赢得好的人缘。这些人的成功之路就显得快捷一点。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需要思想、信息的交流,剖析对人、对事、对问题的认识,与别人切磋、沟通、交换意见,在不断的修正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一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敢说敢讲,练好口才;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这需要具备广阔的知识能力背景;三是要善于演讲,抓住课堂内外的各种自由表达机会,展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四是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和名人传记,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要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有着厚实的多元文化素养。
(三)利用课前十分钟演讲开发大学生演讲能力。作为大学教育中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基本的工具和桥梁,它的实施前提是以各个学科本体知识作演讲素养支撑,改变大学育人传授知识单一的方式方法,推动大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让所有大学生懂得开口讲话、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并懂得抓住任何机会把自己介绍给大家,推销给社会。
二、课前十分钟演讲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异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时时处处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课前十分钟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锻炼的场所。在实践中也发现在课前演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不仅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变化,而且更加勇敢自信,在学校举行的学生干部竞选演讲和各种演讲比赛活动中也占据了优势。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前十分钟演讲,使学生有机会打开思想的闸门,说说心里话,谈谈自己对身边及社会上一些问题的看法,这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丰富的知识面。这就会促使他们不断增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到图书馆、阅览室去选阅很多报纸杂志,时时留心听、留心看、留心找,然后再对拥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抓住中心,再选用较为准确、生动的语言,力争条理清楚,上下贯通,内容和感情符合实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中获得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为了能够在自己发言时不瞠口结舌,无话可说,就必须从阅读到的文章当中把这些相关的资料提炼出来,并进行思考、分析、加工,把搜集来的资料消化为自己演讲的素材。阅读—思考—分析—加工,这本来就是大脑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这样长期的阅读锻炼,无意识的培养了自己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思考习惯,逐渐学会思考的办法,思维就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其思考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也必然大大增强。
(四)有利于沟通交流,激励学生,催其奋进。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教师还能直接倾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这些不仅能进行自我教育,而且还可以沟通师生感情,缓解矛盾。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思想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课前演讲活动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然而,通过课前同学的演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打消了学生的这种挫败感和自卑感。课堂上学生所演讲的内容大多是围绕“坚持、努力、奋进”这一主题进行。学生所选的话题,所讲述的那些成功人士战胜困难不畏艰险的事迹,一方面是为了拿来激励自己,一方面让听的同学也增强信心。在这样长期熏陶之下,加强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自信,教师再因势利导,即便最胆小、最腼腆的同学也能走上讲台。
总之,课前十分钟的演讲,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锻炼大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缓解了学生之间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雨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演讲教育[J].企业导报,2014(3)
[2]李彩英.大学生发展需关注演讲能力培养[J].教育艺术,2008(10)
作者:袁婧,张琳钰 单位:承德医学院
第二篇: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及提升探讨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总理指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与经济升级有关,还与民生改进和社会稳定有关。在日益紧张的就业面前,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点所在,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基点所在。本文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作简要介绍,继而对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能达到帮助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就业能力;缓解
在2014年,全国毕业生的总数达到了727万人,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到了2015年,其数目已然达到749万人,又创新高,称“史上更难毕业季”,所以不难想象,2016年,甚至更往后,毕业生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面对如今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而缓解当前就业问题的关键也是抓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离不开专业的指导。而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前严重缺乏专业性的就业能力指导。如,一些高校在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更多地仅将工作只能限制在辅导员的职责上,只是流于形式,指导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全员的发动力度、部门间的协作都是远不够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是有待提高;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中枢作用,还是单方面传统地重视学生理论层面的教学,只有口头上的鼓励,而没有出台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方针去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有效的指导,怎么能提升就业率?毕业生没有得到及时的、专业的、有效的就业指导,无法合理地调节求职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们难以发挥自身拥有的才能,从而与工作擦肩而过。
(二)大学生普遍缺乏
职业规划意识,就业选择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如今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严重缺乏,甚至已经毕业了,却不知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能够做什么,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对未来的迷茫。盲目性和从众性存在于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他们一般都选择在网络上海投简历,或进行大量的毫无目的的面试,妄想提升就业的可能性,从而忽略自身的专业能力,忽略本身的就业方向。大多数人一旦选择错了职业,错误地到了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领域,就不仅会失去工作的动力与热情,还可能因为自己的弱势而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进而被迫离开转向,最终导致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机会。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中盲目、随大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三)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
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大学生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高校重视理论层面的教育教学,忽视对大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缺乏与企业要求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其就业的能力自然而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缺乏实践经验,不仅让大学生对平时的工作理念、方法、程序等和对所进入的行业发展动态缺少足够的了解,使他们在就业中困难重重;缺乏实践经验让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其一直在就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决,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专业性的指导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树立参与人员就业能力培养的系统观和全局观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要在大学生日常培养中随时对其进行指导,把教师的工作经验和企业的发展历程等进行有效的介绍,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让大学生得到他们需要的就业指导,还可以利用宣传海报、网络媒体和会议等形式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系统的指导,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邀请专业相关领域的企业内的高层在高校中举办讲座,对企业用人和选人的标准进行讲解,让大学生反思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创造高重量的就业教学。
(二)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各方面能力选择就业范围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所以高校毕业生必须要、全面分析自身的条件,结合自身的兴趣优点等来选择合适的就业范围。高校要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认真剖析自我,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不足与各种企业对于职业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奋斗方向,这样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在思想上意识到对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思想上引起了重视,主动意识才能不断增强,从而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未来自身的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经验,所以高校在日常的教学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使其能够在就业前清楚地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和企业的运作程序,对所学的专业有实际上的了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求职的成功率。同时,要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多多大学生到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实习,这样也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炜丽,毕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5(9):171-172.
[2]李晶.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南京大学为例[D].南京大学,2013:5.
作者:廖美芳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然而,抽样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语言的习得,还是交际能力都相对薄弱。基于此,以兴趣为导向,从专业弥补的视角,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兴趣导向;大学英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
语用能力包括语言的习得和把该语言用于交际的能力。然而,绝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极为薄弱。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学用方法欠妥和能力的欠缺外,教师在语用能力的培养方法上也存在不小的问题。本文以湖南某地方院校法学院社会学这一非英语专业作为抽样研究对象,在了解社会学专业二年级某班30名本科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湖南某地方院校法学院社会学(1)班30名本科生英语语用能力现状
为了对考察对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笔者对这30名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量化评分。如上文所言,由于学生的语用包含习得和运用两个层次,我们将其划分为两套相异但又统一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机部分。并且参照托福听说标准,平均降低一个档次,将两个部分的能力都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满分10分计,分别赋定分值。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之所以选择该专业二年级学生,是因为一年级新生才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语用能力的提升有限,并不适合于研究;另外,社会学和教育学的学者们多认为,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要落到改造先进社会上。用郑杭生教授话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们活得更好。也就说,笔者选择大二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主要考虑到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的教育大多只开设两个学年,就是大一到大二。同样,对于大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项研究已经不具备较高实证价值,相比之下,二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1显示,在这30名大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中,听说方面都表现相对优秀的仅为1人。在听力能力的习得方面,及格以上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46%;语用能力则仅为23%。从说的方面来看,及格以上的人数就更少了,习得方面及格以上人为20%;语用能力仅为13%。考虑到中国英语学习的生态环境,也许会有人觉得这已经很不错,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和我们数十年来在英语教学方面投入的财力物力是完全不相称的。如果用经济学上的投入和收益比来作为裁量标准的话,这个班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另外,比较该高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到差距。其要求如下: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能够开展日常交流对话,能够读懂所修专业英语原著,以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为什么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学不好,更用不好英语,笔者经过调查后发现,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学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这里先要说一下笔者为什么选择社会学专业作为考察对象的原因。严格而言,近代科学源起西方,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都以西方学界为主流。这一点,作为社会科学的社会学最为典型。社会学与中国而言,是一门舶来的学问,从严复制到费孝通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发展成派的社会运行学派,他们的理论根基和研究范式均源自西方。由此可见,关于社会学,如果想要有所建树,非得了解西方文化,至少能够读通西方主流语言英语撰写的社会学原著不可。另外,除了专业的原因,还在于,笔者认为,对于现当代大学生而言,即便单纯的只是为了增广见闻,也很有必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这对内化我们的认识,很有现实意义。关于社会学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部分学生对英语缺乏信心和兴趣,该课程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3]。对学生访谈的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表示这是学校强行安排的通识课。有学生表示,“我基础差,高考也就四五十分,早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
“如果学校不强行安排,把它设置为选修课,那么我可能会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发现需要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选择英语,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得分不及格的学生都表示反对学校这样强行安排英语课。其次,大学英语教师授课方法和模式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多数大学老师还是采取高中阶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大学英语课堂成了一言堂,缺少和学生的互动,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表演,即便互动也不过是泛泛的,根本就是形式。而且教学模式陈旧,一到英语课就想睡觉。关于这一点,笔者走访了不下数十所高校,发现目前的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训练确实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好的问题。由此可见,造成学生语用能力弱原因在两大方面,第一,因为课程由学校强制安排,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限;同时,由于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就已经很差,高考都是敷衍过来的,有的甚至成了学生不能考取层次更好的大学的原因,这已经在事实上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第二,大学英语老师授课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带动学生积极性和互动的原因,直接导致非专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笔者认为这是更主要的原因。
三、以兴趣为导向,从专业弥补的视角培育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语用能力的建议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下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简单说来,学习需要驱动力量。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社会学为例,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得非常清楚。然而,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言,乃至于所有人群的心理特征而言,我们认为,直接说服和设置情景让学生自我明白“真相”所产生的效果是全然不一样的。多年来,我们苦口婆心一再向学生们强调学习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并且不顾学生成长规律,强制安排了为时持久的英语学习时间。姑不论这一行为是否侵犯了人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单就这一强制行为造成了大多数人对英语的反感和畏惧,我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有待商榷的。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性,此种非理性的行为是否要继续下去,大学管理层实际上是由相应的发言权的。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我们的工作。首先,把英语设置为选修课。这样,给学生一个心理上的缓冲,让他们松一口气,“大学终于可以不用学这恼人的东西了”。其次,做好专业的教育。让更多不愿意学习英语的学生自主选择“放弃”英语之后,学校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整合起来搞好专业能力培养,然后搞出成绩,形成学科吸引力。然后再在专业教育中,践行原著教学的原则。
以社会学为例,中国的社会学发展至今,其本土化的过程都尚未完善,提出的所谓理论离实际还有很远的距离。国内学者编撰的教科书,受自身知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要学好专业必须研读英语原著,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正视英语,在学生们自我研读西方学术著作的过程中,开始对西方学者产生钦慕和好感之后,想要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于是,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就“有机可乘了”。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改革枯燥的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法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我们要采用戏剧教学法,故事法以及歌曲法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后,学生的语用能力会在趣味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获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越来越重要。提高语用的关键在于教学改革,而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世界在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变化。知识的传授,虽则处于好心,但若果强行安排,仍然不会结出甜蜜的瓜果,只有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籍国莉.网络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
[2]王琼.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2-104.
[3]何莲珍,傅莹,方富民,闵尚超.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之探索[J].中国外语,2011(5):18-24.
作者:罗晓语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四篇: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也是当今社会对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俱备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需。文章结合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指出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改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投资学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该培养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且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和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企业的联合。独立学院作为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不是研究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而是教学型大学,其办学类型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即它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俱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投资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应用和重视能力的实践性特征、强化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性特征。创新源于实践,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要
200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开投资学专业,就我国本科高校最早开设投资学专业的学校。近年来,国内对投资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金融业从业人数从2003年的353万增加至2013年的726万,年均增长率为10.6%;2014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为108273元,比全国平均工资49969元高出58304元,是全国平均工资的1.17倍。随着社会对金融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开设投资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也在不断增加中。因此,要想完成投资学专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且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有效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实践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传统的理论教学,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施,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决定个人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唯一途径。因此,若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教学必须加强培养学习的实践能力。
二、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
多数独立学院由于没有自己的师资,教学工作多依托于母体学校的老师,而母体学校一般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甚至有些母体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打好基础。但独立学院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既有学科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多数独立院校的教学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实践教学方法落后,实践教学设施不健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不规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缺乏实践师资队伍,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欠缺等。
三、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教学管理改革
(1)教学理念转变。独立学院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借用传统本科高校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和风格普遍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其理论程度偏深,应用性较差;授课的老师绝大多数来自于母体学校,一般情况下,母体学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授课的老师比较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讲解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教学方法改变。如前所述,投资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投资学专业的发展所需。授课老师应根据投资学专业的特点,利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践教学法、参与教学法、金融观摩学习、社会调查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最大化地切身感受理论知识的应用之处,在实践教学方法方式的变化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快速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到适合的定位奠定基础。
(3)注重课程建设。目前,独立学院投资学专业采用的教材基本上与传统的本科教材一样,理论比较深,应用性比较差,缺乏应用背景和案例,普遍不能适应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因此,独立学院应该积极做好自编讲义建设,尤其是专业课程,实操要求比较强,需要大量实际案例,学院可以从业内寻找理论功底厚实,且从业经验丰富的专家与学院教师合作编写教材,逐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实践型”教材。逐步实现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融合,逐步形成适合“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可以金融市场综合实训平台为基础,引入不同的金融业务模拟软件,仿真模拟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校外金融实训基地主要依托对外合作的金融机构或公司,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
3.加强教师实践教学培训
企业专家进教室,专业教师进企业。为弥补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将企业专家引入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竞赛或实践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院可以制定相关补贴政策鼓励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
4.拓宽与校外联合的渠道
学院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或者通过与金融服务公司合作而利用其提供的金融单位平台,这些金融机构或平台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业以及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等。这些机构或平台可以的相关业务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金融业务操作活动,或者让学生参与一些金融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和分析的工作中,或者让学生参加一些机构或平台的课题等,这些活动都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顺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精神要求都比较高的专业,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通过教学管理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议、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和拓宽学生的实习平台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美玲.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大学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经济导刊,2012
[2]武英芝.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1
[3]何平均.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理论课设置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
[4]陈学军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李强,魏巍.投资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2[6]王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社会事业,2011
作者:李磊 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