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

摘要:

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构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是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多模态课堂教学与多模态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教师引导性课堂教学角色是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多模态;多元识读能力;多媒体技术

新媒介时代,电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预示着社会已从传统的口述时代、读写时代进入超文本时代,一种全新的多模态(multimodality)表达方式和多元识读(multiliteracy)方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胡壮麟教授(2007)认为,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传统意义上的读写识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识读能力(technologyliteracy)和信息识读能力(informationliteracy)。传统意义上对学生教学和认知模式的培养方式已不再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人们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多模态与多元识读能力概念及相关研究

模态(modality)一词是由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及其之外的感知方式转变而来的概念。多模态指“一个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不同符号模态(semioticmode)的混合体(vanLeeuwen2005:281),也指“不同符号资源(semioticresource)被调动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文本中共同构建的各种方式”(Baldry,Thibault2006:21)。语言教学和学生交际能力培养方式随着多模态话语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构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1994年新伦敦小组在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y)。它涵盖传统意义上的读写识读能力,以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空间、姿态、还有当今互超文本时代中的技术识读(technologyliteracy)和信息识读(informationliteracy)能力等多元识读能力。Gamble和Easingwood(2000:16)强调,21世纪的识读能力不能只通过传统功能上纯语言的读和写,而应该是一种更加广泛的即通过各种媒介,例如网络等来获取、创造、利用资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的识读能力。朱永生(2008)将国外培养学习者多元读能力的实例研究成果,付诸到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中;韦琴红(2009,2010)、张德禄(2012)探讨了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模式。综合诸多研究学者的建议,笔者认为要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适应性生存和良性发展,学习者就要具有多元识读能力,这也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多样化和语言文化多元化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2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

2.1可行性研究

21世纪已经进入到互联网、超文本的信息化时代,学习一门外语不仅是学习其语言,熟知目的语文化,还要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将本国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进行比较、吸收和内化,通过语言交流提高自我识读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元化文化的融合需求依托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构建多模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成为可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多模态英语课堂环境,必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的效果。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多元识读的重要性,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学需要,更是国家培养人才需要。

2.2培养模式研究

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LondonGroup)率先将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他们强调构建多模态的英语教学模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元识读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据实地训练(situatedpractice)、明确化指导(overtinstruction)、批判性构架(criticalframing)以及转变式训练(transformedpractice)四种多元识读教学的具体方法(NewLondonGroup,2000),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元识读能力要做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将多种模态相互融合,建立教师引导性,学生合作性的课堂教学角色;构建多模态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多模态教学实践平台。(1)建立教师引导性课堂教学角色。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逐渐由以知识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为中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文字、图像、声音、色彩、动作、味道等各种模态进行科学利用,设计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意识和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媒体、网络、交际等符号资源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创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运用现代技术为意义构建服务,而成为多模态的有效发出者最终达到提高多元识读能力的目的。(2)构建多模态课堂教学模式。在构建多模态英语课堂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模态以及相互融合是否能为教学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和便利条件;是否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辅助;是否能为多模态交际提供多通道的话语意义表达方式(张德禄,2009;张德禄、王璐,2010)。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例,首先,制作PPT演示课件。教师对声音、文字、画面、色彩、版式、灯光等多种元素进行科学运用和有效整合,并将其不同的元素融合、补充、协调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化。多模态PPT演示在活跃教学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库获取制作课件所需的声音、图像、动画、表格、音效等多种元素和多种模态形式的素材。此外,网络教学平台中大量的教学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也方便教师通过教学论坛和学生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对学习效果作出及时评价。第三,举办英语戏剧表演。学习者阅读文本资料,理解表演者语言特点和行为动机,通过声音、服装、灯光、表情、动作等多模态元素,发挥学生的创作性和能动性,完成表演任务。表演对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有很大帮助,通过对表演任务的练习进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文本任务的语言特点和行为动机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服装、色彩等模态资源,对于多种模态是如何协同来构建话语的整体意义能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发挥了学习者在多模态环境下的创作性和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3)搭建多模态教学实践平台。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以及相应教学内容的,是外语教学环节中的必不可少的重部分,有助于外语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培养学生真实语言环境下的外语交际能力。在运用多模态进行教学的外语课堂外,创造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多元识读环境,搭建多模态课外实践平台,对提高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演讲辩论赛,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书籍等多种资源来获取相关信息,学生运用手势、眼神、服装、站姿等多种模态的协调、融合、互补实现话语意义的最佳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PPT的制作与展示,协同、强化、补充语言、声音、手势、表情等多种模态,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学生在这过程中实现多元识读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多元识读是多元化信息社会对学习者单元识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亟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和互补,创建多模态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方式,搭建英语教学实践训练平台,真正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识读创新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2曾炯巍.基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多模态英语课堂构建[J].海外英语,2012(11)

3曹韵.多模态教育环境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外语学刊,2015(7)

4吴安萍.多模态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5郑帅.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1)

作者:佟靖 马文佳 单位: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