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法制教育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法制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历史教学法制教育探讨

摘要目前初中生的法制意识与法制观念非常淡薄,面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处于一线教学阵地上,必须义不容辞地勇担这一重要使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法制教育必要性

关于我国中小学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党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小学和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较多且呈递增趋势逐年上升,尤其是未成年人低龄化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青少年犯罪的资料记载,近十年来,我国犯罪增长率已经越过24%,14至26周岁的青少年犯罪数量超过所有犯罪数量的65%,其中15至16周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十分惊人,其人数已经超过所有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0%。这一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记载,在让人感到触目心惊的同时,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初中历史课程教育的对象是建设未来和谐社会的初中生,为了使其能够茁壮成长,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有许多涉及法律知识的内容,历史教学在法制教育中应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然而,问题是只要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做一下反思,很容易发现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在总结自己历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现状,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二、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十八大四中全会上强调“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依靠法治的引领和推动。对于的系列讲话精神,要准确把握和理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使“依法治国”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强调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由此可知,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初中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对象,自然应该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法制观念,使其知法、懂法、守法,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素质教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流思想。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我国教育界巨大而急迫的使命。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尤其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在教育理论上的产物。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领域最普遍的追求目标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这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追求目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门课程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自从我国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以后,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得到推进。中学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初中生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其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都受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而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持久而复杂的过程。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初中生了解我国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提高其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作用相当重要。作为历史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法律知识与初中生的生活,指引学生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四)规范初中生行为的需要

作为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选择、应该与禁止三种行为模式,并引导人们向该三种模式靠近。应该和禁止两种行为都是一种义务性规范,其对人们行为的引导是一种肯定的引导,即规定人们一定要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否则就应承受否定的法律后果;而选择性行为却是一种授权性规范,其对人们行为的引导是一种不明确肯定的引导,即同意人们有权对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选择,能够自行决定如何行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初中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知道什么行为该为,什么行为不该为。

三、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法制内容

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就很容易发现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法律知识。初中历史教师只有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法制内容,并将其运用于历史教学,才能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例如:在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变革时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时,指导学生学习我国《农业法》有关内容,使学生知道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使学生认识我国当前“科教兴农”、“科教兴国”战略的法律保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教学“——《法》的公布”时,指导学生学习我国《土地管理法》有关条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与土地有关的现行法律。在世界古代史上,教学“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指导学生学习我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文,使其树立保护文物的法律意识。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教学“美国的诞生(美国1787年宪法)”时,指导学生学习我国《宪法》有关法条,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性等。历史教师只要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法制内容,对其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整合,并将其融于历史教学中,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互相渗透,就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法制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应当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来组织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接受法律知识。例如,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向学生介绍我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的有关内容,接着向学生提问: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和影响?与以往教育制度相比,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有什么变化?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重视教育?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白教育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白教育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由此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家长让学生辍学或者学生自己辍学等现象,使学生明白家长让学生辍学或者学生自己辍学都是违法行为,使学生意识到是否接受教育,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结合与人们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法律讲堂》、《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等栏目,在历史教学中讲述真实生动的法律故事,以这些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深化对法律的认识,学会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知法守法。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

现代教育教学媒体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和优秀资源,只要教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用心发掘教材中的法制内容,必定博得学生的喜爱。现代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对历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教师备课时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到授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都已经大量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丰富的法律知识,为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供较充足的法制资料;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有关法制教育的电影短片和法制纪录片插进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法制教育。例如,教学“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在介绍我国《禁毒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禁毒法》的有关图片,播放禁毒斗争和禁毒活动的动画,使学生了解法律颁布的程序,加深对法律的感性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强大、信息丰富,为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打通了便捷之路。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开设的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两个课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历史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初中历史教材作进一步的拓展处理,把历史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有意识地将渗透法制教育寓于历史活动过程中。例如:结合《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中学生宿舍管理实施细则》、《中学生班级管理实施细则》等校规校纪,举办法律知识手抄报、法律演讲比赛、法制辩论赛、法制故事会等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影、法制录像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增强法制意识。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黄金时期,在历史教学中对初中生渗透法制教育,既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历史教师要解读历史教材里的法制内容,并将领悟的法制内容和法制精神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顺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还应注意三个结合:首先,分散讲述与集中梳理结合,即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对历史教材中分散、琐碎的法制知识进行梳理,并指出其本质,使之条理化和理论化;其次,历史讲述与现实对比结合,即讲述历史上的法制内容时,有意识地将其与现在的法制内容进行实事求是的比较,引导学生知道批判地吸收、继承历史上的法制内容是历史的进步;最后,课本的讲述与适当补充课外材料结合,扩大学生学习法制知识的领域。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浅析影响青少年犯罪形成之家庭因素.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姜伟.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论纲.中国法学.2014(6).

[3]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国高等教育.2015(5).

[4]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途径.教育研究.2007(8).

[5]陈春龙.法律规范作用新探.现代法学.1990(4).

[6]张善超、李宝庆.法制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教育探索.2015(11).

[7]陈雪良、汤永明.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历史教学问题.1982(2).

作者:李承荣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贵州省黔西县协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