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素质教育文化建设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行自我教育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如同“春夜细雨”,悄无声息地为素质教育提供精神动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如同“转化器”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提出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建设;关系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方向、人才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教育者担负着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是高校肩负的光荣使命。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着眼于挖掘校园潜在环境的资源,加强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
1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环境是影响人生展的三大要素之一,而校园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于世上的一种特殊环境,同时又是把校园文化的影响有效地转化为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活动,它对教育和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显在环境和潜在环境两部分。因而校园文化建设也包括现显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潜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两个部分,显在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有明确目的性的课程设置和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可以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知识、智力和各种个性品质。而潜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指以暗示为手段、无特定目标的学校生活质量、校园文化氛围、教师态度以及教学活动的道德背景所传递的内容等。多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只重视显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作用,而无视潜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事实上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究其根源不在于学生们缺乏道德知识,而是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相结合,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所习得的道德观念、思想理论内化成个体的价值取向并保存下来。
2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凭强制性的理论灌输就一劳永逸,也不是靠苦口婆心的说教就大功告成,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能否真正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关键就在于这些教育的内容能否与学生的实际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这种活动总是特定的校园文化或氛围中进行。作为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2.1良好的校园文化如同“春夜细雨”,悄无声息地为素质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无论是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鼓舞人心的校训格言,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校风学风都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经意间使受教育者的感觉器官得以生动的刺激,心灵得以深刻的浸染,不知不觉地接受隐含于其中的观点、价值。
2.2良好的校园文化如同“转化器”,促进学生将从外部获得的道德、知识、能力等素质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主体素质。
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仅直接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受观察的影响,通过他人的行为及结果,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念并保存下来,这个过程需要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机会,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把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溶为个人内在的品质,促进道德成长,并以一定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但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文化的教育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何有意识地在可能的范围内去干预和避免消极因素,发挥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的积极教育影响,把消极影响纳入可控制的范围,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素质教育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3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对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校园潜在环境建设,减少潜在环境的负面影响,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美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环境中营造出高雅的品位、浓厚的文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净化其灵魂,升华其人格。
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必须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养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情感;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之所在,也是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的核心之所在。
3.2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既是显在教育环境的一分子、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又是潜在教育环境的一分子。教师多方面的为人师表,处处严于律己,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它对学生所起的示范和感染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现代科学技术素质,掌握进行素质教育的技能和技巧;引导教师树立“大德育”的教育观,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教育。
3.3依托信息媒体,建立素质教育的新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校园的信息化趋势方兴未艾。一个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高校应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对师生思想的影响,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势,将信息媒体不仅仅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工具,更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在校园网上开设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德育版块”、“学生主页”,就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习、生活等热点话题、重要新闻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让学生成为版块真正的主人;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要求的网站,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先进思想的教育资料,努力构建健康的网络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网上行为,为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创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对学生中已存在的不良因素,变传统的“控制”手段为正确的“疏导”方式,找出问题的症结,增强判断是非的敏锐力,提高免疫力,在大量的网络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4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行自我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育历来脱离社会问题和现实矛盾,只重视向学生进行正面灌输,让学生接受“永远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教育流于形式,降低了学生对学校德育的信任度,助长了逆反心理,对道德教育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高校应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素质教育中。
5结论
综上,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培养青年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蓬勃向上精神风貌的园地,成为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就成为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