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基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独立学院毕业生择业素质现状;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择业素质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个人素质不够全面,社会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就业并不着急,求职主动性不高,做决定时犹豫不决、道德品质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择业素质,成功地走向社会,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择业素质
2009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10万,比2008年增加了51万人,成为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从1999年全国第一所独立学院成立至今,独立学院已经历了10年的成长历程。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如何,其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一方面关系到学生本身,另一方面则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毕业生100多万人。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择业素质,成功地走向社会,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独立学院毕业生择业素质现状
所谓择业素质,是指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所具备的素质。包括硬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软素质(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
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个人素质不够全面,社会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加强。
(2)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善于推销自己,自信心不足,面对困难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足够的心理准备。
(3)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向别人表露自己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自己评价偏低,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如别人,和用人单位要求差距较大,能力不行等等。
(4)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等”就是等待更好的工作单位,更高的薪水待遇、更优越的工作环境;“靠”就是靠家长和亲戚活动、介绍工作机会(往往签到的单位都是较好的单位);“要”就是要单位给我提供什么,而不是我能为单位做些什么。希望到知名企事业单位、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更看重经济利益和职位高低。
(5)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就业并不着急,求职主动性不高,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6)工作稳定性较差,不安心、不能持之以恒地在一个单位工作,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流动性大。
(7)敬业精神不够。吃不了苦,不愿意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就业。
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偏见(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社会认同感不强)和教育成本(培养一个独立学院学生,其教育成本一般在8-10万左右)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与国家统招统分政策的不同,“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更多选择的余地,但同时也给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用人单位招聘新员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成熟的社会人才招聘,另一种是校园招聘。
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体现在:
(1)道德品质。在众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以德为先”常常被放在首位。用人单位往往希望应聘者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行修养。
(2)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一个没有敬业精神和缺少责任感的员工,常常被用人单位认为不具有培养价值,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现代职场中,没有敬业精神和缺少责任感,就意味着对单位没有归属感,会消极感染周围的员工,从而影响单位的战斗力。
(3)诚实守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准则。员工对用人单位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越高,其形成的合力可以提高单位对外的整体竞争力,从而越有利于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然而,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在用人单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进行岗前培训完要用人的时候却背信违约,打乱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4)人际交往能力,即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团队精神是人际交往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团队意识的社会,成功是属于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的,要想依靠个人的奋斗而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营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据调查统计,一个大学生在校获得知识的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从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而获得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学习和融入的速度。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期需要1-2年时间。也就是说,毕业生要胜任一个工作岗位,至少需要花1-2年的时间。
(6)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基本条件。但是,身体素质问题往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不注重锻炼身体,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使得毕业生不足以应付繁忙的工作。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表现出自卑、焦虑、迷茫、冷漠、不合群、逃避等心理状态。
(7)复合型人才,即通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努力扩展其他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同的角色,成为工作多面手。
此外,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依然被看重。不少知名企业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作为毕业生应聘的基本条件之一。能说会写,即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反应快、应变能力强也是用人单位的共性要求。
3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择业素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市场竞争形式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独立学院更应该从社会人才需求出发,提高毕业生的择业素质。
3.1提高毕业生的择业硬素质
择业硬素质是毕业生在求职前就应具备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培养优秀的道德素质。“以德为先,品行优先,品不行者不能重用也”。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现代职场中,优秀的道德素质同样不可或缺。没有好的道德品质,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优秀的道德素质,包括以下3个方面:1)敬业奉献。对于相当一部分从小就备受呵护的独立学院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在初涉职场时,考虑的不是“我能为单位创造什么”,而是“单位能给我提供什么”。然而,敬业精神恰恰是用人单位选材用人时看重的首要素质。因此,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该从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气质特点等方面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此项工作,才谈得上爱岗敬业。2)强烈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是充满责任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敷衍了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毕业生在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让自己的责任成为别人的负担,影响团队的效率。同时也不能推卸责任,对于责任交叉的工作毫不关心。培养责任心,应从基层做起,注意细节。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大多数都要从低层职位做起,即使如此,也应该把简单的工作做好,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3)忠诚度高,即高诚商。修身立业诚信为本。在招聘条件中,诚信问题是被提及最多的一项。毕业生一旦做出了择业决定,就应该踏实、安心地开展工作,为事业成功铺平道路。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员应当具备和从事职业相适应的专业文化素质与非专业文化素质。即为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其他领域知识。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其求职择业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3)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才能够承受繁忙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脑力劳动,而心理健康则能在逆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首先,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其次,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认清形势,认清自我,合理定位。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紧张感,对社会人才需求及就业形势要有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在充实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要有信心,要清楚自身的优劣势,有较明确的行业定位、职业定位及薪资定位。面对挫折,学会自我调节和适应,提高逆境商数。
3.2提高毕业生的择业软素质
择业软素质,可以理解为除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以外的其他素质和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1)建立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即情商,包括表达与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交礼仪。现代社会,情商已经代替智商,成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初涉职场的毕业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不知所措。在校期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锻炼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是人际交往、开展工作必备的能力。从踏入职场伊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才能使用人单位进一步了解、接纳自己。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多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结合专业与就业意向加强应用文写作能力。其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常用的工作形式,每个人都处于各种各样的团队中。在职场中,工作任务都是以团队合作为主要运作方式的。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成功,都必须依赖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毕业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常常换位思考,学会与人协作,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即人脉。第三,掌握社交礼仪。在择业前,掌握相关的社交礼仪无疑是对求职成功有利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讲座、报告或校园文化活动了解社交礼仪。
(2)培养适应工作的能力。工作经验不足是多数毕业生的软肋,也是毕业生进入理想就业单位的路障之一。如何向用人单位证明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经历,对于大学生实现就业、走入职场有着关键作用。毕业生要想缩短社会适应期,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累工作经验。而对工作经验的理解应该是:它不仅仅指从事过某项具体工作本身,还包括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待工作、社会、生活的态度;处理与同事关系、与领导关系的原则、方法及技巧;对领导的工作安排、布置的理解;对临时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实际上是一种智商、情商和逆商的综合。
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或单位有更多机会展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也更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应该尝试“先进行业,后进企业”,即先在中小企业中熟悉行业业务,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再以大企业为目标,步步为营,等待机会来临。
(3)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会学习,是大学生业务素质较高的重要标志。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有效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应注意全面发展,既能精通专业,又能触类旁通,成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