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探讨

论文关键词:历史伦理大学生品德养成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强势的西方社会思潮在“超越”意识形态的17号下的历史解读等多种历史观已经影响到当代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如何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的伦理精神,也因成为思想政治课教育课程必须重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历史知识以及它所负载的历史观和历史方法的教学,开设了诸如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必修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与历史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承关系和伦理坐标认知,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认识问题的基本视角。从时空的关系上说,教材中的提法重视的是人的横向的、共时的伦理关系,而忽视了纵向的、历时的伦理关系。显然,重视人对历史的伦理或者说是历史伦理,应当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什么是历史伦理?

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历史中考察人的包括思想文化创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马克思曾经指出:“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形成一样,人也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即历史,但历史对人来说是被认识到的历史,因而它作为形成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历史是人的真正自然史。”事实上,在历史的时空中,一切的社会关系都是通过历史关系得以表达。这也正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而孤立地看待人的原因。_2人的存在即是历史的存在,这种存在不仅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也是一种着现实内容的伦理存在。因此,忽视人的历史存在,即会使人成为一种与历史对象化的存在,继而也会使人成为一种没有历史根基苍白生命,成为一种现实的对象化存在,从而也会造成或强化人与人的对象化。

在某种意义上,人的历史存在本身即是一种伦理的选择和态度。我们是在历史为我们已经建构成的伦理网格中存在、生活的,并得以反思过去、创造历史、开拓未来。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人类有人与人的伦理规范即传统的伦理学,也有人与自然的伦理即新兴的环境伦理学。但是,我们忽视了人与历史本身的伦理,它是以我们的历史观表现出来的。这种纵向的伦理关注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本身。人类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对历史的陈述过程。这种认定和陈述也贯彻着价值规范,这即是历史伦理。

所谓历史伦理即是关于人对历史的伦理,是人对历史事实所应采取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它反映了人与历史的价值关系,以及通过这种价值关系所反映的现实中人的伦理关系。历史正是昨天的现实。人对现实的伦理必然要求人对自身历史的伦理坚守,人对历史的伦理不仅适用于今天,也同样适应于明天。

对历史伦理的系统认识在康德哲学思想那里即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理念》一文中对此作了哲学的考察。他是从自然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的自由意志这一关系中人手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詹明信(FredicJameson)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关系时,曾提出了四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文物研究”、“存在历史主义”、“结构类型学”和“尼采式反历史主义”。3它们不仅是四种不同的解决历史主义传统困境的方法,其实也是四种对待历史的伦理态度,或是历史伦理的四个方面内容。

二、为什么要对历史讲伦理?

历史是人创造的,虽然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历史又都是在人们的不同解读中被发现的,也是在历史的解读中发展的。在对历史的解读中,人类的历史得到继承。也正是在对历史的解读中,体现了人与历史的伦理统一。因此,对历史讲伦理也正是人类伦理和价值的统一。

(一)对历史讲伦理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历史精神和伦理自觉都是人的理性的表现,历史伦理更是理性的表现,只有人才能对历史讲伦理。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的观点来认识历史和分析历史。正是如柯林伍德所言,“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它通过告诉我们人已经做了什么,使我们知道我们(人)是什么。

文明的人是道德的人,道德也正是文明的体现。人只有在对待历史的伦理活动中才能体现出人的历史的完整性、道德的进步性和人的伦理的至高性。但我们往往把伦理的对象以及伦理行为的主体都理解成一种客观的实体,理解成一种滚滚历史车轮前的石子。虽然,现实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不能选择历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对历史是束手无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能够通过参与现实社会之中的实践活动来接受历史、继承历史,并参与撰写崭新的历史篇章,人可以通过接受历史而创造未来,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正是对历史的创造和进程的参与。

(二)对历史讲伦理也是人的伦理观的重要方面

人的生存环境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历史的存在有物质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是生产力也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历史是人类最重要的、不可回避的生存环境,它也是人的文化继承的历史伦理的客观基础。

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在本质上都是在历史的时空中进行的。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人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是历史的存在与现实价值的统一。正是在这种历史的存在中,才体现了人的能力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自然与历史的统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三)对历史讲伦理也是人类创造历史的道德前提和道德基础

对历史不讲伦理的恶果是很明显的,否认历史伦理的恶果看起来不仅是亵渎现实、伤害历史,最终还是伤害到人类自身。因为今天会成为明天的历史,本质上,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伦理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尊重,从而也是对自我——人类和个体的尊重。因此,意大利历史学家B·克罗齐强调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就此解释道,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实际上完成某种活动时对自己的活动的意识。因此,历史就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

当前,中国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甚至包括中小学历史教材和历史教育改革),在历史教材的改革、在历史相关学科的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即是如何把对历史的冷静表述与现实的反思结合起来,如何把历史知识与现实应用结合,这其实即是如何伦理地看待历史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历史教材改革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或争议,甚至与历史事实陈述和历史观点表达有关的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有意义的。它反映了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反遇了我们整体社会对历史的重视。这其中尤其以上海市的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引起的争论更为激烈。

可以说,人是不是尊重历史与对历史“知识”(数据和事实)知道的多少并无直接关系。在目前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不仅仅是我们要对学生教多少历史知识以及如何教这些历史知识,也不仅仅是我们要教何种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样的历史观,是一种以什么样的伦理态度进行对历史的解读与认识。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一种真正的对历史讲伦理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在历史的发展中看到了具有创造性品格的人,在人的发展中看到了历史的进程。这一点边当代西方许多学者也是承认的。如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这样说:“马克思在经验异化之际,深人到历史的一个本质性维度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比其他历史学优越。”因此,无论是胡塞尔还是萨特尔这些学者,“都没有认识到在存在中的历史性因素的本质性,故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实存主义,都没有达到有可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一种创造性对话的那个维度。”正因为如此,“一种对世界历史性地存在着的东西的基本经验,在共产主义中表达出来了。”

显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反思历史的态度和坚守正确的历史伦理观。因为历史都是沉默的,历史的表白都是通过解读历史之人的语言才能实现的。

三、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历史伦理观?

对历史的伦理决不仅仅历史学家的事,也不仅仅是历史课堂上的事,它是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的义务。但是,对历史的非伦理解读和认识,不仅在社会上、学术界和文化界时有出现,在我们的大学生中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西方强势的意识形态和媒体对学生的影响

这些媒体或学者有的或自觉不自觉的论述历史时带有种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意识形态观念等方式。尤其是像弗兰西斯·福山曾经风靡一时的观点“历史的终结”思想,更是对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历史课教学有着强大的、潜在的影响,虽然他后来基本上放弃了这种观点。这种意识形态往往把科学的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把科学的历史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法对立起来。

因为学生们可能更多的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而忽视了阶级分析方法本身即是科学的历史方法。例如,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与解读虽然对我们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由于立场、观点、史料和方法的原因,其中也有一些对中国历史和历史事件的误读和误解。但是,这种误读和误解由于其新颖、异端而倍受学生的重视。我们知道,历史观会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信念,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观,可能也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功利主义的历史观

有的人把一些人所说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种比喻无限扩大化,最终造成了怀疑历史、怀疑主旋律的历史观。事实上,这种“怀疑一切”与相信一切是同样有害的。这不仅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其本身也即是对历史伦理的否定。同样,也有不少人直接或不直接地把历史学科及其历史观功利主义化,用市场经济的法则衡量历史。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只要历史学家在两个历史事件中建立某种因果关系,就可以“制造”过去的“意义”,以便人们能够理解和使用。但是,尽管历史是有用,但是我们对历史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态度。市场经济时代,有的人忽视了历史的反思和文化特征,过份重视历史的功利性和娱乐性。当前,在中国有着一种违反历史、对历史不讲伦理甚至粗暴对待历史的倾向,造成了许多对历史的非伦理的现象。(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的影响

近些年,后现代主义成为一种强烈的学术文化思潮,其影响力早已从学术界延伸到中国社会生活之中,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更是明显。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其强烈的反传统色彩,对历史和历史伦理进行了重新解构或解读。比如,它以反对“宏大叙事”为目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对历史的表述方法;它以反对“逻格斯中心主义”为手段,颠覆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坐标;它以“多元”为目的,影响了人们对“元历史”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传统理解;它以“先验的历史性”和叙述中的“无意义性”的历史认知使一此人在对历史的研究中迷失方向,在历史研究中失去了对价值的坚守;它以对“形而上学在场”的解构,从深层的意义上影响了历史的伦理特征和时代价值。

(四)大众娱乐方式的影响造成了历史伦理的庸俗化

对历史的娱乐性再现与解读是人类的~种美学追求。但是,过份地娱乐历史可能就伤害了历史伦理的尊严。其中突出的手法即是“戏说”和“恶搞”。

作为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戏说历史、对历史的戏剧化改造本来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戏说的是艺术方法和情节,而不是对历史的态度。所以虽然“桃园三结义”为小说家言,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是喜交天下豪杰。虽然曹操百万大军不实,但其兵败赤壁之实是不容改变的。戏说都是有一定的原则,也是有一定的底线,这种原则和底线的本质即是对历史的负责,即是对历史的伦理。“恶搞”是近来颇受社会各个阶层广为重视的一个词。如果说,对历史负责的艺术处理是为传统的“演义”,那么如果越过了这一条线即是对历史的“恶搞”。“恶搞”即是对历史无原则地戏说或亵渎,这种戏说摒弃了人类历史中“善”的精神,拒绝了历史中的民族情感和人文价值,把历史人物和事件变成了一种为了追求某种利益或者噱头而对历史貌似戏说实为恶意的调侃对象。

戏说、恶搞、调侃历史,损害的不仅仅是历史事实,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优秀文化的沉淀,~种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它会使后人在历史精神和民族文化方面顿生挫折感和困惑。不容否认的是,戏说和恶搞历史不仅影响了历史知识的准确性,也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造成了对历史的认识困惑和历史伦理的空洞化。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伦理品格?

对历史讲伦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看待一切历史现象,因为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够从历史的繁杂事实中看到隐藏于其后的内在本质,能够看到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决定性的一面。

大学生是一个被赋于有重要历史使命的群体,因此养成正确的历史伦理,对于其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人生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当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更改的历史伦理品格。

(一)毫无保留地尊重历史

对待历史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还原历史、认识历史不是单纯地了为了满足人类的求知欲,对历史片断的认识和整体的挖掘也不是为了完美。历史学不需要完美,但需要真实。或者说,历史至少需要以真实为基本的、唯一的目的。也许历史可以被忘记、可以是空白,但是决不可以被篡改。篡改历史也正是人类常犯的错误之一。篡改历史是一种反历史的行为,是对历史伦理的一种粗暴伤害,不仅会伤害历史,也会伤害人类本身。这也正如克罗齐所强调的,因为“历史决不是关于死亡的历史,而是关于生活的历史”。人类忘记了历史、篡改了历史最终伤害的是人自己。

(二)最大可能地认识历史

无视历史,或是对历史某些历史、某段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这当然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也是违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的。历史不仅供人们研究以满足求知欲,历史也提供了一个供人们反思的舞台。因为历史是人的一面镜子,一旦人类拒绝了镜子,那最终将变得十分可笑或明显。人对镜子的一切态度其实就是在对待自己。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加以注意的,积极提倡的,并应当得到尊重的。

(三)实事求是地传承历史

没有历史深厚积淀的文化是有所欠缺的,有了历史积淀而不挖掘整理传承的,是不道德的。正如列宁所说的,忘记了过去即意味着背叛,其实,忽视了传承即意味着失职。历史的薪火需要一代代地传承。认识是为了反思,是为了未来,只有将历史传承给后代,我们的错误才能成为子孙的财富,我们的弯路子孙才能避免。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历史还给我们的子孙。这也正是克罗齐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严格的区分理由所在。

(四)义无反顾地开创历史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现在的启迪;历史不仅关乎现在,更是未来的先驱。我们不能超越历史,但可以创造历史;我们不能对成为过去的历史负责,但必须对未来负责,因为我们是历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历史的最大伦理即是人们通过对历史规律的考察和认识,通过认识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而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个过程充满了人类历史伦理的基本内涵,也是对未来人类历史的开创,更是对人的历史存在的主体价值的尊重。

众所周知,历史决不是一堆事实和文物的堆积物,它包涵着人类自身对历史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历史的伦理态度。科学地发掘、冷静地表述、理性地传承,这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课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教学都是极为重要。因此,对历史知识的尊重、对历史伦理的认知和坚守也是不可忽视的。克罗齐曾经强调历史学家必须是一个哲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从事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师也是一个伦理学家,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这种对历史的伦理思想。

有了正确的历史观,我们的创造历史才不至于走向歧途;有了正确的历史伦理,历史就会成为不被别人表达、而是自我表达的活的现实。要对历史讲伦理,就要尊重历史的无声表达和冷静叙述,而不是自以为是代替历史表达。这一切才是我们应当向学生强调的。老子说,大言希声。历史正是通过无声,其表达才更震聋发馈和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