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毕业生;就业市场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学的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加以有效利用,各种优秀的营销案例俯拾皆是。可以说在商场上市场营销学的应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然而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不仅应局限于商业上的用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市场营销学知识的合理利用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机率。因此,要从毕业生、高校、政府三点着手,将市场营销学理念应用于实践中。
一、毕业生——策略营销
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做为高校应届的毕业生,应从自我营销的策略上下功夫,争取以智取胜。
1.做出合理的营销竞争分析。做为一名求职者毕业生应首先明确哪些人是你的现存竞争者,哪些人是你的潜在竞争者,用图1可表示如下:
图1可以清晰识别竞争者的来源,毕业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竞争者采用不同的求职方法,以此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
(1)潜在竞争者。这部分竞争者是极易被忽视的,但是他们的竞争力却不可小视。包括两类人群:①企业的下岗职工。这部分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对工资、待遇等要求较低,可以从就业市场中分走部分对智力、学历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而他们其中的少部分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提升学历层次,成为既有工作经验,又具有相关知识储备的竞争者,将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造成较大的冲击。②跳糟的人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方面,有许多已经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也将目光瞄向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寻求比现有工作更加稳定、收入更高的工作。这部分人由于年轻,具有一定的学历层次,拥有相应技能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较新毕业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将占据部分企业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缩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人员的跳槽行为,使得原单位对招聘应届毕业生会心存疑虑,会担心新招人员经过培训和短期工作后,积累工作经验又会跳槽,导致单位人力资源和部分商业秘密的流失,因此他们也会降低对应届毕业生信任度,减少提供的就业岗位。
(2)同期毕业求职者。这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流竞争人群。彼此之间拥有相同学历,相似的年龄,这使得竞争变得十分残酷且激烈。毕业生在面对此部分人员竞争时应首先对自己有个宏观上的定位,然后在应聘时突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来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3)即将毕业求职者。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形下,高校在大四时期基本不再安排课程,因此许多学生只有一个任务——找工作。这些未毕业的学生由于父母、人情、关系等原因也会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分的一杯羹。这部分人群相较于前两类竞争力较低,在就业市场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4)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求职时要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明确用人单位所需专业,投其所需,不能“病急乱投医”。但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有些专业人才虽然用人单位短期内并不需要,但是如果你能对该单位进行仔细的了解和分析,预测到他的未来需求时,通过努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有时是可以为自己赢得机会的。当然这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
2.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进行了营销竞争分析,明确竞争者之后,毕业生采用何种策略来发挥自身优势,击败竞争者,实现早日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1)更新观念,采用合理的市场定位策略。作为毕业生要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情况,要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期望值。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都瞄准了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使得这些部门门庭若市,不堪重负,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景观。我们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有当上公务员,吃上了“皇粮”或者到国有事业单位工作才算是找到了工作。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报考年龄的放宽使得竞争更加白热化,而几年的招录工作,使得公务员的队伍已经相对饱和。2002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进入各级党政机关的不足5%,地方院校可能更少。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应当把当公务员,吃“皇粮”做为自己就业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全部的目标,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俗话说“要骑驴找马,不能光脚乱跑”就是指一开始能找到“马”,能去自己理想的单位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不能去自己理想的单位,应当退而求其次,先骑驴再找马,先就业再择业。
(2)注意产品生命周期,就业宜早不宜迟。企业经过艰辛的产品研制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总是希望产品尽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这就是个成长到衰退的过程。同样作为高校产品的毕业生也拥有一个一生命周期,在现在就业市场明显“僧多粥少”的情下,如果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往往会失良机,等到就业黄金时期一过,由应届毕业生变了往届毕业生,那时候的就业压力将更大。所以不在意第一份的工作是否是最理想的,由于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说不定你今天认为是无聊没有前途的业明天可能就是最好的工作。因此,在能够早签约情况下尽量早签约,可以使自己的心早日沉下来思工作之后的事情,想想自己面对人生新的挑战时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采取促销策略,展示自我特点。大学生就面对数以万计的竞争者要取胜自然要突出自我的优所在,以此来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获得他们的注意因此近几年大学生普遍重视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参学生组织——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加强自己动手能力;以及高校流行的“考证热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同竞争者竞争时加重己取胜的砝码。现在用人单位已从对“全才”的需转为对“专才”的需求,许多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的技能情况,拥有实践经验、组织协调能力甚至一“偏才”的毕业生较同类竞争者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在某一方面享有特长,在寻找就业岗位时就要全力推荐,让他们知道你的优与长处和你加盟该单位能给他带来的变化,这样在别人竞争时,你就会明显处于优势地位。
(4)明确优势,利用资源,主动推销。作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腼腆”是要不得的;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前,抱怨是毫无意义的。要通过亲戚、朋友、甚至于老乡、校友等关系网,以及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最新的需求信息,及时主动地推销自己。在掌握用人信息后,要向营销人员学习,把自己做为推销的产品,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这就需要毕业生通过在校时倾听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找一些资料“临阵磨枪”,找成功就业的校友咨询面试时的应对策略与经验等等方式来学习就业的方式与技巧。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重要的是要有备而去,要有信心。毕竟,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信心可以使你敢于抓住机遇。
二、高校——市场营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个企业只管生产而不问营销。同样高校对于毕业生就业,也是责无旁贷。
1.加强市场调查的力度,做出正确的市场预测。市场调查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根据调查取得市场信息,对产品生产、预定价格,设计销售方案做出准确的变化,还可以利用它进行市场预测,从而掌握市场的动向与发展趋势。各高校应当有专人对就业市场中出现的变化进行专业的调查与分析,明确哪些专业市场就业率高,哪些低做出分析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大胆的市场预测,为学校下一年度的专业设置提供有力的论据,尽量使本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面临相对较小的同专业竞争者。
2.加强信息服务,保证市场信息的准确传递。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中,高校的信息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服务措施。就业市场上的实践早已证明,条件相仿的用人单位,有的门庭若市,“吃得撑”,而有的无人问津,“吃不饱”,从而导致就业不充分,这都是由于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所引起。因此高校要给“产品”找到买家,就要想办法提供准确充足的用人信息(图2)。
(1)确定所需收集信息的内容。高校要根据市场调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收集就业市场信息的内容以便能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2)市场信息的传递。高校只有将所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毕业生,才能对毕业生的自我营销起到应有的作用。市场信息传递要符合质量好、速度快的基本要求。
①质量好。指信息传递要真实可靠,可信度高。现在一些就业网的招聘信息有虚假和误导成分,而且有不少招聘会也是以次充好,有的甚至以赚取大学生的入场费为目的。高校在对用人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要注意对虚假信息的滤除,保证信息质量。同时在了解到有学生上当后应及时将警示消息传递给其他毕业生,以防止更多的学生上当。
②速度快。用人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就业市场中用人信息一经,应聘材料会纷至沓来。由于用人单位所收到的应聘材料太多,不可能看全,因此应聘越早机会就越大。因此高校必须注意传递速度,使信息尽快由学校到达毕业生。
3.就业指导应专业化与个性化,挖掘毕业生推销的潜力。在人员推销活动中,推销人员是关键。大学毕业生做为推销自己的推销人员在就业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非理性行为,需要就业指导工作加以引导。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对于大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和进行职业规划帮助不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专家化、专门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是当务之急。各高校除了在为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就业信息,缓解学生压力外,要鼓励和支持校园中的各种相关社团,为大学生互相之间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发挥积极作用。
三、政府——环境营销
任何企业的营销活动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市场营销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制性和机会与威胁的并存性等特点。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而言,市场环境的营销主要依托于政府,由政府为就业市场规范运作提供保障。
1.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让毕业生按市场规律就业。就业市场也应遵循经济生活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让毕业生认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市场是万万不能。引导毕业生按照市场的导向寻找就业岗位。政府应当建立一些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市场在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政府的政策保障与宏观调控。国家政府能够运用政策措施和政治权力对就业市场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好的政策,效果自不必言,现实情况却是现在个别地区,尤其是中心城市、发达城市对毕业生的进入设置政策壁垒,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用进入指标、户口指标等等人为指标阻碍毕业生的合理流动。例如在国家统一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个别大城市对于许多岗位设置了“需本市户口”的限制,使得许多优秀毕业生无法达成愿望,用人单位也不能招录到最优秀的人才。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从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有利于用人单位招录到优秀人才的角度出发,消除政策壁垒,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劳动市场中,大学生就业普遍集中于东部沿海大城市,主要是由于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差。因此内地城市应采取措施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吸引大学生前来就业。东部的江苏省目前正在推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优秀毕业生引进奖励制度以及困难毕业生指令性安置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这为政府对毕业生的政策保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