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原生态音乐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原生态音乐的精神文化价值
原生态音乐一直在民间滋长和生存着,以原始古老的自娱自乐方式和自己民族独特的节奏、曲调与语言表达着对自然、对劳动、对生活的情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千百年来的口口相传使它具有难以逾越的经典性,如古老的下坡调、孤独调、砍柴调、欢喜调、敬酒歌、哄娃娃调、哭嫁歌、哭丧调等,经过漫长时间的积淀,锻造出沁入心扉的情感表达,感染无数人的心。其中的湖南桑植山歌“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二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浓”是贫穷夫妻质朴深厚情谊的细腻写照,非常动人。原生态音乐在历史及生产生活知识的教育与传承、人生礼仪的养成、祭祀与驱邪的寄托、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生活价值、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使其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由于各民族生活环境和习性的不同,原生态音乐有多种不同的演唱类型。
但就其体裁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劳动中的号子,如拉船、捕鱼、车水等等;二是地域风情浓厚的山歌,悠扬婉转,与湖光山色相辉映。如西北的花儿、旋律舒张悠长的蒙古长调与短调、藏族的酒歌等;三是产生于城镇反映城镇生活的小调,如卖货郎、锯大缸之类;四是结构较大、内容繁杂,包含若干乐段的乐曲、叙事曲,如侗族的大歌、傣族的阿诗玛等。【1】它们是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浓缩着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音乐的演唱者土生土长于与之匹配的生态环境中,对民歌的神韵、风格、演唱技巧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同时作为原生态音乐的传播者与传承人,又能随着社会与声乐艺术的发展对之进行完善,使其更好地展示艺术魅力。“可以说现在的原生态唱法完全是一种有价值、可能独立的声乐门类。”[1】随着原生态音乐进入央视舞台,特别是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青歌赛中新增了原生态唱法,让人们耳目一新。不仅使我们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还领略到了其中的本真和质朴,看到了原生态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受到群众一致的赞赏与好评,并在音乐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原生态音乐以其独特性深深感染了我们,它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应成为我们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使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二、引入原生态音乐的意义
就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来说,高校声乐专业教育是较好的方式。原生态音乐由于其地处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内,而且很多都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生于民间又长于民间,一直以口传身授的形式流传。而今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即构成原生态民歌独立自足的传承形态;和与之相切合的“生态需求”,即构成属地民众接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正遭受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激烈挑战。【2】作为一种非物资文化遗产,它的精神文化价值与丰富的艺术价值使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保护它、发展它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应当举起原生态音乐教育的大旗,以高等教育科研优势为后盾,搜集、整理和研究原生态音乐;以专业教育为手段,继承与发展,培养原生态音乐人才。就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来说,全国700多所音乐学院或者音乐院系基本上进行的都是统一规范的教学,加之曾有过的“用西洋音乐的唱腔改造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误区,传统的民族音乐淹没在主流音乐的喧嚣之下。现今的音乐教育强调技术的学习,学生对于音乐美的体验日趋模式化。而高校音乐教育在学科设置、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大体上相同,缺乏互补的优势,这种千人一面没有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也期待着改革。音乐教育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需要有调动人、感染人、打动人的力量,原生态音乐就是这种新鲜的素材。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保护与传承原生态音乐的浪潮中,高校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学科理论而言,高校声乐教育引入原生态音乐,“以原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音乐艺术,同时也用音乐学的视野来体证原生态音乐文化,使音乐艺术与原生态音乐文化得到跨学科的沟通与融合,相得益彰。”【3】而且原生态音乐内容精深博大,包含社会、历史、民族、宗教等多学科的知识,高校声乐教育中原生态音乐的引入,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音乐素养,体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多元化素质要求。
三、怎样在高校声乐专业实施原生态音乐教育
(一)引入原生态音乐的原则。说到原生态音乐,很多人就会想起“老大娘纳鞋底子时的哼哼,老大爷在大山里晒太阳时唱的小曲儿”,作为一种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原汁原味儿的演唱形式,歌曲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高校在引入时应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地采用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积极的乐曲,这是首先应坚持的原则——选择性。
(二)其次是宽容性。各民族生活环境、习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原生态音乐也具有多种演唱形式和体裁,对于这些异彩纷呈、形式各异的原生态音乐,在引入中应兼容并蓄,允许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性存在。
(三)招收有特色的原生态学生与引进原生态教师音乐院校实施原生态音乐教育也是依据地域优势展现教育特色的一种手段,对学生和教师的选择关系到院系特色专业教育和原生态音乐的长远发展。很多声音条件好的学生地处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文化和艺术教育比较落后,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学习的很少。高校有义务发现与挑选这部分学生,区别对待,特殊招收。让这些对本民族的音乐和唱法有深厚技能与理解的有特殊天分的孩子能进入高校学习,一是能使传统的民族艺术得以保存,二是使他们有机会带动其他的学生学习和了解原生态音乐和唱法,更能使他们经过专业的学习具有依据技能生存并同时发展原生态音乐的能力。特殊招收的学生一般来自民族地区农村,对家乡与原生态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培养中就需要针对“服务本土”的定位“量身”培养,毕业后回到本民族地区,以专业的身份搜集、整理、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来源于地方又服务于地方的招生就业方式能形成民族地方高校教学特色,增强民族地方高校竞争力,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原生态音乐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需要喜爱原生态音乐、能演唱原生态音乐并具备教育能力的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原生态音乐的爱与理解、充满激情而又陶醉的授课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感染学生。也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人到高校任教,通过他们把原生态音乐的根种在学生心里。
(四)建构原生态的课程实施方式
1.课堂教学是实施原生态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高校音乐院系的教学中,民问民族唱法的学习与欣赏向来不是重点学习内容,长期以来培养的学生民族唱法的知识与技能较低,缺乏民族传承能力的音乐教育对于发展民族音乐是极为不利的。在原生态音乐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摈弃用西洋唱腔改变原生态唱法的思想,原生态音乐并不是落后的东西,而且原生态唱法一旦改变,就没有地域与民族特色了。但保持原生态性也不是意味着应墨守成规,我们可以在在润色上、音域的扩展上、气息的运用上有所调节和运用,这样能让他们的歌声越来越美,越来越有特色。在声乐专业原生态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必须注意:其一,要深入了解和体会原创者的思想感情。不能以书生气、演员腔取代原创者的纯朴气质。更不能以媚俗、油滑的情调来歪曲原创者的形象。其二,要了解民歌的音乐体系特征,包括音、音律、调式、节奏、节拍、织体思维、结构原则等特征。我们还要了解原生态民歌的唱法,认识它的发声法,掌握它的润腔法。其三,了解和表现原生态民歌的体裁特征。包括原生态民歌所处的环境、场合、生活方式、宗教观念、劳动方式等,让学生知晓不同民族民歌之间的同异关系,并由以上的梳理使学生摸透该民族的“心”,进而把握民歌的个性、精神与气质。
2.课外活动是做好原生态音乐传播与推广的辅助手段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原生态音乐在高校的传承除了实施专业的教育外,对其他专业学生的影响就要靠课外活动进行。可以成立原生态音乐社团,做原生态音乐的宣传、学习和推广工作;可以联系音乐系部深入民族地区采风,体验和搜集素材;学校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到原生态音乐文化活动中,做整理和理论上的探讨工作;还可以聘请少数民族优秀歌手和采风卓有成效的学生演唱、请音乐专家和学者举办讲座等等。在校园刮起清新的原生态音乐之风,增强学生保护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素质。
3.鼓励和支持文化交流
原生态音乐具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声乐门类的价值与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它不仅能引得进来,作为一种教学成果或者说教学的目的——传承,它也应该能也有必要走出去。在经过专业的学习后,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多渠道地弘扬原生态音乐文化成果,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地区甚至国外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中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原生态文化的发展。在原生态音乐的专业教学与交流上,新疆艺术学院的木卡姆表演艺术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新疆艺术学院依据地处民族腹地的地域优势,将声乐教学与集音乐、文学、舞蹈、生活、民俗于一体的维吾尔族木卡姆结合起来,至1996年首次招收音乐表演专业木卡姆表演方向的学生以来,以形式各异的音乐会、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国际亚太民族音乐研讨会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单位的木卡姆演出和交流活动形式,极大地推进当地原生态音乐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