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探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现状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当问及是否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必修课程时,有6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仅有21%认为没有必要,剩余l8%则表示不太清楚。在对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因其是必修课必须要上的占38%,而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占34%,被授课老师上课内容所吸引的占14%,但也有约20%的学生是因受学校纪律制度约束,单纯为应付考试。在问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的态度时,有35.7%的学生表示可以积极接受并理解老师所授知识,有23%的学生表示只是强记式被动接受,有14.7%的学生表示虽然厌烦这种课,但还是会为应付考试而去听,而有23%的学生则属于马虎听课、考前突击的情况,更有3.6%的学生会选择逃课,抱着考试能考多少算多少的消极态度。可见,尽管相当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度较高,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接受方式和接受效果却参差不齐,而且对此类课程抱厌倦、不感兴趣等不良态度的也大有人在。

2.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评价。在学生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材评价的问题上,被调查学生中,有4%认为很好,24.7%认为较好,而认为教材一般的占50.3%,认为教材需重新编写的占l%。可见,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在大学生中接纳度并不高,也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提m更高的要求,要求教材与现实相结合,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实际,总结提出了一套课堂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执行八种教学方式后,征询何种最好时,得到如下反馈:认为利用观看录像授课为最好的方式最高,达38%;其次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占26.3%;课堂辩论位列第三,为24.3%;情景模拟表演则较受欢迎,达18%;紧随其后为课堂讨论,占15.7%;模拟法庭占13.7%;主题演讲第七,为10.3%;最低的则是课堂提问,仅有4%。总体看来,结合多媒体、音像资料展开教学大受欢迎,而情景模拟、课堂答辩的互动也较吸引学生,相比之下,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模式已是在学生中讳莫如深。

4.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评价。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有些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了解到个中主要原因:调查者中认为首要原因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达27.7%;而教学内容组织滞后于现实生活,对学生适应社会缺乏指导性也难辞其咎,高达25%;此外还有原因认为教师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的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占14.7%;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占9.9%。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创新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态度有待进一步端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力加大,当今一小部分“80后”“90后”学生滋生不当的物质欲望,奉行“机会主义”和“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的深化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更容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因素影响下,片面看重立竿见影的实用性学科的学习,消极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大学生希望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视技能训练,对与专业和未来毕业求职关系看似不密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兴趣不大,部分学生片面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抽象概念的堆砌,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对自己将来走向社会帮助很小。由此,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到课率、课堂抬头率、内容认同率偏低,课堂讨论难以开展和深入等。

2.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融合。现今大学生大都较善于自主思考,任何事都须经得自己思索后方才采取行动,而非机械性接纳外界命令,按图索骥式盲目行动。而现今教学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内容极具理论性,若只是将一系列固有的理论及对其的政治评价一味单向度强加给学生,则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主思考和汲取。很多学生对这种强加式的授课方式产生了逆反心理,自然影响其对书中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体性的智慧,在把握教材体系的统一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融合凝练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化,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观念新衡量标准,正慢慢被社会所接受,我们的教材在保持原有内容的基调上,应融合新观念以更贴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在从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中,做到统一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3.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调查中得知学生对课堂实践活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要突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针对性、时效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介绍讲解,应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结合时事新闻等剖析社会现象,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而且要给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更多地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本身,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不同的阶段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切实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情景表演为例,通过提供特定情境,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解决思想道德培养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使课堂知识进一步活化,引导和调动学生自我修养的主动性。情景模拟的形式,可将抽象的思想道德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生动、引人人胜。

4.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问卷调查反映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老师。不难看出,教学方式能不能与时俱进,是否符合学生要求,以及能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联系,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授课教师也提出新的挑战,即授学者不仅要以自身理论底蕴备好课,更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式头脑思维传递理论知识。因此,我们的老师一方面要不断紧跟时代,加强和更新理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更要积极采纳学生建议,结合所在高校学生个性和校园学生活动特点总结开创一系列有鲜明特色和趣味的互动教学模式。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建议

1.注重学科视野的开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局限于专业性研究,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因而往往习惯于关注学术而不是关注思想,容易束缚于“象牙塔”里.这其实是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突破专业限制,从整体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形态性质,而且我国德育教学实行的是“德目主义”的路线。这种特点与倾向对于生活在开放社会中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显然是难以满足他们思想、心理成长的需要的。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有更充足的理论准备,更需要不断拓展视野,以现实问题为中心,跨学科多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善于学习、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善于吸收其合理的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为此也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训,在树立牢固的学科意识基础上,注重与相关学科领域对话的意识与对话能力,了解现实,了解世界,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

2.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师在课堂上都渴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但大多数教师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言语无味甚至照本宣科。教师偶有发问,学生却少有甚至无人回应,教师只得自问自答,十分尴尬。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知识陈旧,重弹老调,缺乏新意,使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极为关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增强与时代前沿对话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代前沿对话,就是要了解不断变化的时代,了解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当代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时事典型,发掘其内在问题,并在和同学们的探讨交流中,教授思德知识,必然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和触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认识的活动,而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果说传统社会由于变化极其缓慢,显现复演性的特点,人们价值认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由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却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稳定性,使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性、流动性、交叉发展性等特点。如果我们不正视我们的教育对象所生活的时代之特点,不了解时代之真问题及学生之真困惑,我们的教育充其量也只是隔靴搔痒,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3.注重教学方式的实践性。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学生迫切期望改变枯燥无聊的纯粹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课堂不再沉闷,并在有趣、活跃的氛围中学到理论知识。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在实践中,每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其中的思考和收获对学生的意义远大于知识点的单纯记忆。建构自己的理解注重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是强调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为准则,从而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实践教学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纳入教学的视野,强调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能动性的发挥,这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