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统计问题及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统计的含义
(一)广义统计
广义的统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统计。既包括我们常说的统计工作,也包括我们学习和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知识,还包括人们El常生产生活当中的统计行为和活动等,即所有统计现象和统计行为都是统计的范畴。统计,可以说是一种调查研究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认识方法,还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行为,但说到根本,统计就是调查事物数量现象以研究特定现象的活动,对事物数量现象的调查研究(简称数量调查)是统计的本质属性。统计,首先是调查,再就是数量,这是统计区别于其他形式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特点。
(二)狭义统计
如果从广义统计概念总系图上所列层次上说,系统事物统计和统计学就可构成狭义统计。但是从统计的社会存在现实情况看,狭义统计应该是指统计人在工作和教学中接触的统计,就是我们常说的统计工作和统计学,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狭义统计。因为目前在国内,人们约定俗成的和媒体常用的统计一词的含义就是这样的,人们在学校教授的是统计学、学的是统计学,走上统计岗位做的是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人们接受统计教育、从事统计教学和统计工作接触最多的观念了,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观念已深入了人心。因此说,统计工作和统计学就是狭义统计的两个基本涵义。狭义统计是统计的主体部分.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狭义统计概念的两大分支系统,是对现行统计进行分类的基础。
二、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教育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现有教育统计
报表的指标体系不完善纵观各高等学校的统计工作,一些单位和领导普遍存在“任务”观念,为填报表,为完成任务而统计,未能把统计与学校工作相结合,把统计信息自觉地用于决策和日常工作。尤其是个别领导存在统计可有可无,人员可强可弱,分析可搞可不搞的错误思想,对统计工作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有效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全面发展。教育部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学设备值”“图书馆藏书量“”高职称师资比”等硬件标准,作为评定一所高等学校办学资格的主要依据。但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办学资源短缺所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现有教育统计手段滞后,统计应用形式单一
目前,高等学校统计工作很少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手工统计为主,然后通过计算机单机录入后进行数据处理,对计算机的应用停留在报表处理阶段,存在着效率低、统计信息共享性差的问题。对计算机的使用由于是单机进行,没有形成网络,往往使原本很有参考价值的统计资料成为滞后的信息,降低甚至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数据分散,不利于信息的开发与利用。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应用空间十分广阔,并且有很强的服务功能,但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应用形式单一,多数是被动的完成报表任务,服务方向依然是以为上级服务为主,具体地说仅局限于上级部署什么报表,就完成什么数据的采集。但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高等学校教育统计数据不仅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非常必要,而且在各高等学校自身微观管理中,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预测、学生培养质量等一系列管理也很必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以制定最佳决策。但现在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对于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所需要的报表以外的各种数据,则没有主动地根据教育管理需要进行采集、提供,因此满足不了教育管理的需要。这就使教育统计滞后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丧失了最基本的为教育管理服务的功能。
(三)教育统计队伍建设与教学管理、教育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
高等学校统计人员普遍非科班出身,对统计知识了解较少,长期得不到有关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的培i3fl;与国家统计部门联系少,缺少及时有效的指导,难以了解国家统计改革与创新的新发展。就辽宁省来说,多数高等学校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多数是由办公室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或一懂得计算机操作的人员兼任。这批兼职的统计人员虽能完成报表,但他们一方面对统计的专业知识、统计功能、作用等情况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对具体的教学管理理论业务知识和情况不甚熟悉,难以把统计知识灵活地、科学地运用到现代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中去;此外.由于兼职的缘故也无暇探索如何挖掘统计信息的潜在价值,主动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高等学校改进教育统计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拓展教育统计应用空间,开发统计服务功能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应从单纯为上级服务为主,转向教育统计既要为上级服务,又要为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教育改革服务。高等学校教育统计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信息,为教育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倘若教育统计仅局限于此,就远未发挥其作用。由于教育统计渗透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统计应在高等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有所作为。譬如在高等学校管理和改革中从学科建设到课程建设。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试卷管理到成绩管理等等,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要涉及到数据。我们利用教育统计作为工具和方法能使教学管理在纷乱庞杂的数据和现象中理出头绪,由繁化简,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样组推断总体。从已知预测未知。再者,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在高等学校管理中,我们还可以把教育统计方法与教学管理融为一体,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质量评估、评价活动,对教学管理起鉴定、诊断、反馈、监督、激励等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可见教育统计与管理密不可分。
(二)建立完备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统计指标系统。完备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加强高等学校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国家教委对高等学校教育统计指标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规范,基本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这为高等学校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然而,由于办学形式、办学条件以及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高等学校都具有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办学特点从而使各高等学校的统计工作任务不尽相同。因此,高等学校应该从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国家教委及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统计指标体系为核心,加以必要、合理的补充,建立一套更详尽、更完备的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分为综合与专题两类,综合指标体系以政府宏观调控需求为主体,相对稳定,主要依据各类报表内容,涵盖学校教育资源中人、财、物的各个方面;专题指标体系则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针对高等学校运行机制中的主要观测目标。
(三)游全机构,稳定工作队伍,提高教育统计人员素质
教育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队伍的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年初”报表,不经过一、二年实践彳艮难把握整套报表统计口径,每年报表汇总时,有些老统计人员都出错。因为每年报表都有变动。有些学校,经常更换统计人员,新的统计人员不熟悉统计报表,统计口径把握不准,报表平衡不了,少数统计人员就三分统计,七分估计,准确性就可想而知。有些比较负责的统计人员,又把报表带回学校,重新填报,及时性就很难保证。由于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兼职过多,调动频繁,按照原国家教委《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学校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督促检查,具体指导”。校长办公室应当设专职综合统计人员,负责学校综合统计工作,各部、处、室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形成纵横交错的统计人员网络,把好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关。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高等学校统计人员一般学历高,综合能力较强,要加强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的培训,可根据学校实际,采取送出学习,请统计方面专家、教师来校讲座,开展统计知识竞赛,加强统计业务考核等措施,提高统计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