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性教学相关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性教学相关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研究性教学相关思考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详细论述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上,遵循了“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对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还要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和阅读国内外有关于研究性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等相关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归纳重要的观点和论述,以便了解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观点提供相关的论据。(2)比较法。由于研究性教学理论是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学习和借鉴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本研究在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对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性教学进行了比较。

二、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

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到l9世纪末至2O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进步主义者提“问题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五个步骤: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再到2O世纪50年代以后,美、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韩国、13本等,再一次流行研究性教学,美国的T.s.布鲁纳,Schwab,J.菲尼克斯等人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对现今的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实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发生了新的调整。其中在1998年和2OO1年博耶委员会先后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和《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两个报告,确立了教学与研究结合以研究为本的教学思想,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本科生教育的十项途径。我国研究性教学主要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并得到大力倡导。近些年来,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和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1一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研究性教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前人的探究,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据此,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的“问题意识”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性”能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之中去,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目前,研究性教学在各高校中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各高校中已普遍形成共识;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性教学相比既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也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的特点。研究性教学在教学改革中,不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与传统教学的相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101页表所示)。

三、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再思考

1.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研究性教学强调的是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将教学作为研究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更强调传授知识,随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很多教师创设问题环境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讨论以解决问题,尽管课堂形式发生了改变,但这并不完全是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融入科研要素、构建开放性教学氛围是推行研究性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也就是说,立足于研究性教学并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显性知识,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激发了多少问题,培养了多少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这里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来自于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属于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只有学生拥有自己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他们才会有相应的探究兴趣和愿望,才会不断地产生思想火花。正如杜威的观点:没有问题解决和探究的“学习”不值得提倡。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将此困难明晰化变成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假设,将此方案或假设在理智上进行审慎的推理或论证,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研究性教学要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来实现,作为教师,仅仅激发问题还是不够的,而应将学生的问题与问题解决融人到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师生与外界人员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是教学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看成是做研究。

2.研究性教学注重做研究与做人相结合。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活动,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研究性教学中渗透做人的理念更不可忽视。大学生仅仅会做研究而忽视做人,将来很难适应社会。事实上,一个人不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也很难在研究上有所建树,因此,做研究与做人是不可分割的。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并不仅仅是研究自然世界,而是研究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课堂,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所以,做研究的过程也是做人的过程。在研究性教学中,将做研究与做人结合起来,一第3期(总第715期)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对待研究本身的态度是做人的基础,做研究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换句话说,就是对人对事真诚的态度。因此培养学生认真踏实地对待自己所做的研究,就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会做人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与人合作是做研究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做研究需要师生、生生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甚至需要与外界其他人员合作,没有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合作,是不能做好研究的。因此,做研究的过程也是做人的过程。最后,做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研究性教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走进学生的世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3.研究性教学重视学生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结合。教学活动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做蜡烛,强调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教师要围着学生转,学生得到发展而教师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而事实上,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研究性教学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发展。因此,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还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完成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实质性变革,改革中历练自己的研究品质,发展研究能力,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可以说,研究性教学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追求生命价值的要求,研究性教学使高校教师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也使高校教师步入一种新的职业生活的境界,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

4.研究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体性相结合。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体性地位,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这是不争的事实。后来,又出现教师与学生这二者到底谁是主体之争论。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将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主体,教学活动就是师生间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研究性“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研究性“教”与“学”反映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体现一种新型的“教”与“学”互动的思想。这种新型教学思想的实质在于,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者应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像“科学家”一样,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同时,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理解学生的认识方式,倾听学生的解释,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学习不再是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吸收,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建构时,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变成了非常个性化的东西,而教学则成了一种双向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至少跟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一样重要。也就是说,研究性教学强调师生这一双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这种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也可称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相关性,它强调的是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以实现认同,达成共识。因此,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更强调主体间性的作用。

四、研究性教学在实施中的难点

1.研究性教学在实践应用中的难点。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是否能够实施,是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的问题。多年来,由于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实践中也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在教学中不管是在教育思想、培养方案还是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在实践中很难真正把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起来,导致在教学改革上出现“瓶颈”,在科研上走向“隔离”,使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状况很难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表现为以“维持性”为特征的接受性的传统教学。对以“问题”为着眼点的研究性教学,很难体现出学科前沿的具有研究性的新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应用研究性教学要注意各种方法的实效性和操作性,重视方法的实质性和注重学生的接受效果,注意在探索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究精神,要充分体现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教学思想。

2.研究性教学评价的难点。由于受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影响,研究性教学在实践应用中的评价变得更为复杂。首先,研究性教学以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训练为重点,在内容选择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兼容,即以问题为中心。以本学科为基础,强调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教学评价从原来的单一的、标准化的,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其次,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形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时,比如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科技制作、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假期实习等,对每个组员能力(包括素质)与贡献大小的评价也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在评价形式上,要求教师要能从知识掌握、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参与程度等多角度考虑,同时也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构建一个完备、公平的评价体系。

目前,研究性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使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师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外,还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上,从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性探索。由于研究性教学在高校中应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要将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内容、手段等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且其效果如何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还要不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