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继续教育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社会转型与继续教育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层面上,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需要高校自身的意识感知,需要社会的目标需求,也需要市场的积极调节;微观层面上,高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认识需要统一,内部的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内部的管理机制需要激活,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需要协调。
(一)转型的内涵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例如: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决策层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大范围地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模式。
(二)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的内涵是什么?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现在往往把转型当作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民生工作、民生改善等。事实上概念是不一样的,转型是一个战略问题,一般的民生工程是一个战术问题。从社会学的研究来看,人类社会就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进步史,社会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转型就是社会变迁当中的“惊险一跳”,就是从原有的发展轨道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我们这个社会是由13亿人口组成的,其中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的差距,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平稳地实现转型,从这个轨道转到那个轨道,将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带来全新的变化。近100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有3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社会转型要考虑3大因素,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即政治组织、政治人物的核心作用。
(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主要是指高校继续教育从发展战略到发展思路、从办学体制到办学机制、从办学模式到办学内容、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策略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转型,以此实现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社会需求。转型,是指事物从一种运动形式向另一种运动形式转变的过渡过程。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就是指高校继续教育从一种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向另一种继续教育办学类型转变、优化的过程。继续教育是附属于社会大教育之中的一个体系,与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与社会转型之间也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优势与困难
(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优势
1.学科优势高校学科历史悠久、类别齐全、各具特色,大都在本行业或在国内具有较高声誉学科。2.师资优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自成体系,高校教师、特别是优势学科教师都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国内还有一批高水平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师资网络。3.办学硬件完备先进高校办学经验丰富,拥有一定数量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科研设备,具有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4.质量优势高校依法规范办学和管理科学经验是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的保证,在全日制教育的办学实践中高校在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创新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5。品牌优势高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社会认可的品牌优势,已成为接受继续教育优先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困境
1.办学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要求我国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也要突破计划经济的局限,建立市场导向的办学体制与机制。在继续教育办学实践中,其与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缺乏紧密的联系,还远远不能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高校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不能全面体现出高校教育办学所独有的灵活性,还未能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2.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与多元化需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客观上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方向必须转入素质教育的发展轨道,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巨大的就业压力、多变的知识信息等无不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具备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随着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应时而生,但高校继续教育在办学方式和办学模式上依然形成各自为战的办学格局,社会教育资源需有效整合。3.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与个性化需要不适应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特色不突出,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仍然存在着普教化的倾向。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结构趋同现象”普遍,如: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结构趋同。有的高校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曲解继续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涵义,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弱化了自身的办学理念,弱化了高校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因此,高校继续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转型势在必形。
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战略取向
转型,意味着新秩序的建立,本质上是从一种平衡过渡到另一种平衡,以不断变革的方式去适应深刻变化了的环境。继续教育转型,也意味着新的继续教育秩序的建立,意味着以不断变革的方式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那么,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应涉及哪些方面?根据成人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系统的特点,可以从办学定位、功能、模式和要素等4个维度对转型的内容进行研究。高校继续教育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应当及时采取多元发展战略,通过结合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实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取向。
(一)办学体制的转型
继续教育市场化属性要求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要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选择,促使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样,对继续教育质量优劣的评价,也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和专家们的论证,而更多取决于社会需求的考量。因此,市场主导的办学体制就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3种模式:一级管理体制,即由学校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独立办学;二级管理体制,继续(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学校归1:3管理职能部门,学校一级办学单位负责教学组织工作;混合型管理体制,学历教育为二级管理体制,非学历教育实施一级管理体制。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建立要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有利于挖掘学校办学的潜在资源,有利于各类办学资源不断整合、不断形成合力,有利于提升学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二)办学模式的转型
办学形式上,高校继续教育在规范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应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特别是大学后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努力探索符合在职从业人员需要和学习特点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新知识培训等全方位教育与培训发展转变。专业设置上,高校继续教育要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设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性专业。还要在拓展现有专业基础上,灵活设置新的专业方向,并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办学等途径,培育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新专业。课程体系上,要改变以往重学术、轻应用性的状况,应突出职业和岗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课程模块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从而满足不同的职业和岗位需求。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注意开发学习者的经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做到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交流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学术沙龙相结合。
(三)资源配置的转型
资源配置的转型包括师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型。资源配置的转型是继续教育转型的硬件基础,在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类资源要素的转型中,师资的转型最为关键,它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保障。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功能的变化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相应调整。一方面体现在师资总量的提高上,以适应办学功能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师资的种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市场办学,要求继续教育办学更多地从学术性向职业性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在提高学术型师资比例的同时,还要逐步提高“应用型”、“双师型”的师资比例。继续教育的发展转型依据将由“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所谓“资源约束”是指根据资源的状况,包括数量、性质和特点,确定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所谓“需求约束”是指根据社会和市场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确定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等。“需求约束”则是从继续教育的外部关系出发,考虑和决定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它强调和重视的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并以这种需求的大小和特点作为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依据。
(四)教育需求转型
过去的继续教育是一种教育需求模式,即普通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普通教育之外兴起了成人教育办学模式,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由国家或教育主管部l''''7ilil]定相关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培训模式、缴费标准等,学校只负责组织实施教育及管理,是典型的教育需求模式。这其中既有学历教育的需求,也有岗前培训、技能技术再教育等的需求,主要以学历需求为主,相关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有自学考试、函授、夜大、成人脱产或半脱产、岗前培训等模式,整个继续教育模式是学校选择学员来接受再教育,实施的是教育需求决定一切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随着国家对继续教育市场化办学模式的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只负责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高校继续教育基本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与自求发展的模式,以个体自我发展需要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继续教育,使教育从教育需求为主导向需求教育为主转型。
(五)办学重点转型
高校继续教育为了维持或提升自身的效益,一方面在稳定现有学历提升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采取了多头出击,依托高校的强势专业或行业优势,举办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办学,这也是今后我国继续教育办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成人学习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追求学历和文凭向多样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对于自身价值完善、对自身技能提升等,逐渐成为成人学习价值取向的一部分。继续教育要做好和不同层次之间教育的衔接,不同高校继续教育在明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的同时,应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特别是大学后继续教育和多层次岗位培训,努力探索符合在职从业人员需要和学习特点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新知识培训等全方位教育与培训发展转变,这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将由以学历教育为重点转向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办学目标转型
从追求规模效应向精品效益转型。在本世纪初,随着普通教育扩招的深化和成人学历提升教育需求的高峰期的消亡,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学历的人数在快速减少,具有前瞻眼光的高校继续教育就开始了办学的转型——从追求规模效应向追求精品效益转型。追求的精品办学理念有两种趋势:一是从原来的本专科学历提升教育向研究生学历教育转型,比如EMBA、MPA、MBA等,从原来的研究生处(部、院)招生管理转型为研究生处和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招生管理,个别学校的继续教育甚至开始了博士班的招生;二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依托母体学校强势专业或社会前沿需求行业,开展前沿专业或社会急缺人员的短训班,多头出击,重点扶持,打造继续教育的精品培训专业或内容,这种精品培训的继续教育办学之路将是未来继续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单一的学历提升教育需求向自我发展多层面需求教育方向转型。不可否认的是,本世纪之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绝大多数是一种学历教育需求,究其原因:因为成人工作单位对人才评价机制、晋升职级薪酬、评优评奖、单位软实力的象征等机制导致的教育需求。从功利教育需求向休闲需求教育转型。从学员对教育的需求而言,我国过去的绝大部分继续教育都带有明显的显性功利教育需求的取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教育的不断发展,接受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转型。显性功利价值取向淡化,隐性的功利追求——休闲教育需求的苗头已初露端倪。成人花重金去听国学讲座、听东西方哲学讲座、听自我美容、美体、美发和交际礼仪、着装美学等方面的讲座已不是新鲜事。
(七)视野转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国际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高校继续教育要通过转动视野,拓展空间,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继续教育在大力加强国内高校合作交流的同时,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和合作办学关系,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引进先进新颖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不断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教学科研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探讨新时期国际区域间继续教育办学的特点与规律,指导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实践,提升我国继续教育办学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势在必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涵盖了诸多领域,充分认识这种转型的背景和基本取向,对于自觉参与和指导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发展对策
(一)战略目标
本世纪将是终身教育体制全面建立和“学习化社会”全面实现的世纪,日益展现出高等教育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必须充分把握这个大方向,确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发展目标,才能使高校继续教育不断地稳步前进。高校继续教育与本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不仅仅着眼于服务国家大战略,更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继续教育战略定位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与继续教育办学特色才能突出优势。高校继续教育实施转型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其本校优势、所处的行业,以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综合型、应用型、创造型的复合人才为宗旨,尽可能去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手段,以提供多种适合成人特色的继续教育形式,从而使教育资源在得到最优配置的同时,使继续教育实现规模经济,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发展布局
1.体现特色研究本校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基本要求。在服务对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与优化。2.明确目标着力探索并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下力气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找准结合点积极探索高校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等领域需求与合作,寻求继续教育增长点。
(三)实现转型具体思路
1.以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调整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目前,国家己经在政策层面作了调整,引导高校继续教育向着非学历继续教育方向发展,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国家和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和宣传力度。政府必须理顺其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管理职能部门职责,有机协调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对我国继续教育实施宏观指导和管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职能也要与之相协调。2.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做出系统的详细阐述的专门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缺乏法律保障与其健康发展的矛盾El益凸显。成人教育或者继续教育法制化必将是下一步构筑我国终身教育立法体系的重要支持系统。3.规范市场竞争机制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属性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而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政府强力干预,营造、培育和形成规范的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机制。4.引入企业管理经营策略市场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市场运行机制配备教育资源,核算教育成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能体现效益的专业和项目上,在招生、课程设置、专业选择等教育服务领域遵循市场规律,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形成办学机构内部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学校专业和条件优势,加强与社会有关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培训项目,重视服务品质、品牌铸造、成果管理、校友关系以及对外公关,通过广泛宣传,主动“推销”,以增强办学机构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5.保障措施一是建设好两支队伍。高校继续教育要用市场化手段引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市场开拓意识的年轻职工,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奉献,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管理队伍。要依托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整合社会多方办学资源,建立健全非学历高端培训师资库,制定相应的评聘激励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二是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探索、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继续教育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相应的用人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不断提升继续教育的办学活力。探索非学历教育高端培训项目负责制下的新的人才聘用制度。三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在课程设置、教师遴选、办学过程控制以及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大对继续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力度,促进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