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措施研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措施研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措施研讨

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主要是为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上海理工大学将教育国际化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以国际化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实现新跨越。

1确立教育国际化的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战略构想,同时也指出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的高校发展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向。上海理工大学把国际化发展战略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战略之一,通过提高国际化水平、拓展国际化领域、完善国际化体系的战略举措,努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有天外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基本实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及课程体系、育人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国际化,使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位居上海高校前列。学校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采取多项措施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鼓励学院与国外相关的知名大学或学院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高水平的国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支持教学科研人员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或进修学习。在招聘沪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时,不仅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还要求近五年曾在国外高水平高校或科研机构连续工作或学习(访问学者或进修)1年、或者在海外知名跨国公司、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且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海外回国人员。

2.建立系统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3]按照这一国际发展趋势,我们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向国际化要求靠拢,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的国际通用性;在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上由过去单一的知识结构向能力结构转化,由封闭式结构向开放式结构转化,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教育国际化帮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掌握世界先进文化体系,为未来成为世界公民,参与世界竞争,学会交流与合作打好基础。上海理工大学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建设,集聚优质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

2.1课程设置国际化

首先,开设国际化课程,引进国际教材,有助于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学科和专业的前沿知识信息。[4]上海理工大学已经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开展系列全英(德、日)语课程建设,借鉴和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提高全外语课程质量的模式和方法,及时在教学中选择和引进国内外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国际化与精品化。自2008年开始,学校已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独立的国际化教育模块,通过聘请国外教师任教或实行海外学习等多种方式,保障所有学生均享有国际化的教育课程,在提高国际化教育的覆盖面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其次,加强外语教学,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前提是要解决和外国人沟通与交流的问题,语言障碍的跨越尤为关键。[5]上海理工大学为加强国际化培养,提高对新引进教师的外语能力要求,加大获得国际知名大学学位或受教育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有计划地组织对在职教师的外语培训,提高教师整体国际交流能力。

2.2专业认证国际化

专业认证国际化,是通过促进国家间教育认证机构合作与交流,逐渐形成相对一致的国际性的认证的标准和方法,必须依照国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运行。[6]上海理工大学以中德学院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国际贸易三个专业通过德国权威教育评估机构(ASIIN)的评估认证为契机,按照德国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技术转换能力的训练。引进英国先进的、严谨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QAA),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努力推进国际专业认证,构建符合国际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提升学校专业整体水平和国际权威性。严格的专业评估标准,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标准。

2.3人员交流国际化

学术是没有国界的,通过人员的交流,就可以启发思维,获得更广泛的资源和信息。留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进而有助于增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相互理解,成为可以适应国际化环境的复合型人才。而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与质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准的指标之一,而且也是这个国家教育国际化的表现。[7]上海理工大学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方面,逐步增加英语授课课程数量,打造来华留学品牌,创建沪江国际文化园,增强接收留学生及港澳台生的能力,满足培养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的要求,扩大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招收欧美、非洲、亚洲等多国留学生,逐步探索与国内学生混合编办学习,充分创造校内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交流机会,加强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交流,营造多元文化交流的校园气氛。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合作研究,让我国高校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世界前沿科学研究,获取最新信息与成果,开展各种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教育进程。上海理工大学坚持自主培养和引进国外人才并重,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的学科专业学习,努力提高引进海外智力资源的层次和水平,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学院聘请专家型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2.4学生管理工作国际化

国际化对高校越来越重要,使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有接触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机会,营造一种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也是高校迈向国际化重要的一步。[8]大学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素养的摇篮。为了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生存环境,大学不仅需要提供国际化的语言、课程和科研体系,还应该创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上海理工大学加强对出国留学和交流学习学生的咨询服务和指导管理,加强对全校学生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培养,努力建设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国际化。学校设立留学生事务办公室、学生出国事务咨询服务中心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国际交流平台,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此同时,上海理工大学为留学生搭建国际文化学习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学校国际化的发展,成立了“沪江国际文化园”。园内设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中心,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校园国际文化社区。为广大的师生、校友提供多元文化交流学习平台,也为国际化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推进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跨国合作

3.1教育教学的国际合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只有参与到国际化的学习世界中,才能接近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民族国家服务。[9]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世界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有其自身特色,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10]我国的高等学校也应加快国际合作办学的步伐,学习国外的经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海理工大学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发国际以及港澳台交流项目,为学生增加海外留学机会。重点建设一批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增加学生在校期间出国留学的机会和比例,增加学生获得国内外双学位的比例。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培养的制造业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已经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批领袖级人物。

3.2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科学研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科学资源、国际科技和财力资源,来帮助我国建设国际化科研基地。[11]通过中外合作以及国内产学研协作,实现世界最新装备制造业技术成果在中国转移,提高我国装备、材料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和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目前已实施8种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和学校类型的多样性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目前涉及的国际合作专业约占全校专业总数的25%,合作项目专业学生2414人。学校积极实施“本科生国外短期交流学习计划”,与德、法、日、韩等国大学互派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或联合培养。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外企业,如英国石油(BP)、德国西门子、汉莎航空等一大批跨国公司的商务实习和技术实习活动,通过多样化举措,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于春妍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