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整体性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审视当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整体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明显化和严重化。如果仅仅把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归咎于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那是很片面的。一方面,就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自身而言,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造成不是几个要素构成的简单集合体。有些人试图通过对部分的研究,最终获得对整体的结论,这种认识本身就不正确,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另一方面,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分别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局部来说可能正确并有一定价值,但对全局来说则很可能是错误的。坚持整体性原则,既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有效解决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人本性原则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按照学生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然而,当前诸多教育问题难以解决,都与没有真正贯彻坚持、或正确贯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关。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坚持培养人的立场,教育活动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也是高等教育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个人与社会需要发展的辩证统一。
(三)实践性原则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人如何高质量培养好下一代的重要渠道。任何教育主张、教育政策,只有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才有价值和意义。然而,任何教育的重大失误其危害都会是巨大而久远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研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毫不疑问,在实践中研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坚持实践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生成都有着相关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是相应历史与现实的体现。-幻换言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找问题的出路。
二、对当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脉络的整体性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是宏观、中观和微观质量构成的质量体系。具体来说,宏观质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质量,中观质量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微观质量是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当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脉络的整体性分析,有助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当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脉络的整体性分析,我们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整体性探讨。
(一)宏观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发展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等教育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严重滞后,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还不能够有效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我国宏观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二)中观方面:忽视人才精英化培养和人才大众化培养的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的中观质量也就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集中反映。而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人才大众化培养和人才精英化培养的协调发展。从我国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以及我们调查的数据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培养模式由人才精英化培养向人才大众化培养转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难免出现下降趋势。
(三)微观方面:缺乏对课程、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高度关注
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然而,当前我国微观高等教育质量恰恰相反,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课程、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高度关注: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人才培养计划,忽视课程的作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从过去重视教学结果和教学条件的诊断和评价转向面向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与效果来诊断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
三、探寻解决当前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整体性策略
在整体性视角下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性原则是前提,实践性原则是落脚点,人本性原则是一以贯之的价值旨归。当前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繁复杂,问题之间不同程度上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教育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从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找出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整体的梳理和研究,最终探寻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市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引导作用主要通过生源、就业、资金和师资等几个市场在高校之间优化配置资源来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l在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机制,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协调,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教师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所以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换言之,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也才能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所以师资培养应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学管理是重点。提高教学质量,要有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首先,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得教学工作规范化;其次,职能部门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督促各类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切实做到为学生,为教师服务;再次,高等学校还应建立和完善适宜的促进教学的激励制度,使每位教师都热爱教育,热爱教学,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最终促进高等教学质量的提局。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倡导教育质量保障的售后服务新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为高校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适应性,只有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满足社会需求,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各高等学校应对其毕业生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负责。虽然造成毕业生不适应社会的原因具有复杂性,但是,在此情况下,高校应与用人单位、毕业生共同协商,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利用一定的时间,采取一定的方式,给毕业生提供回炉再学习以及再就业的方便。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越来越多导致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并迫使扩招延伸至研究生层次,从而质量问题也随之延伸。然而,高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是一域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我们应基于整体性视角,遵循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与原则,统筹制定各项目标与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作者:杨宇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