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课程革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课程革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课程革新

一、课程目标评价

课程改革旨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立独具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课程改革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应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课程评价目标应当是量化标准与非量化标准的统一。在强调客观量化标准,关注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衡量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不能简单量化的成分,调整课程评价中不具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的定量评价内容,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高校本科教学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交流;重专业、轻基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高校课程设置应具有创新性、多样性、灵活性,能够充分展现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基础上,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与专业培养模式相比,课程培养模式更符合高等教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放式教学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处于教学体系的中心地位,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课程改革是高等学校能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单一,专业口径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甚至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课程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课程评价是控制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测评等方式开展学生评课,对课程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跟踪,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测评目的。课程考试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课程评价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方式,考试作为常用的评价系统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考试一方面受到人的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课程质量本身的制约,仅依据考试成绩甚至有可能掩盖了课程系统性问题。课程效价评估应当从多个维度同步进行,不仅要对教师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还应该对课程在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优质的课程应该是经得起教学实践检验的课程,不仅能够受到师生双方的认可,同时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管理

为了防止课程体系僵化,高等院校课程应激活自我更新的功能,及时剔除课程中的陈旧内容,将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课堂讨论、案例研讨、演讲陈述、课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创造生动活泼课堂氛围。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还要求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丰富高雅的情志,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达到和谐的统一,这就需要高校课程不仅要提供专业性的学科知识,还要提供“通识性、基础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地走进高校课堂,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较之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视觉、听觉上都能产生良好的效应。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的优势,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培育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优质网络课程,突出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理工类院校应跳出狭窄的专业圈子,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习,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做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形成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拓宽全校优质公共选修课程的覆盖面,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学分制与主辅修制双轨并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参加辅修专业的学习,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开办系列讲座等选修课程。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在培养方案范围内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修读,确保学习的开放性。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创新型培养目标下,高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增进师生互动与交流,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注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在本科课堂教学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作者:卢晓辉单位: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