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临床中药学科建设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梳理学科发展脉络,明确学科内涵
明晰临床中药学科的学术核心,确定临床中药学的学术内涵,需要全面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成长过程。临床中药学是在大中药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药学二级学科,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学术特色与科学内涵。笔者认为,临床中药学科具备以下三个学术特点:首先,临床中药学科是一门医药交叉的学科。大中药学科经过分化,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一系列二级学科。同时,随着临床用药问题的大量涌现,病患呼吁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促进了药学服务理念逐步深入,要求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面向医疗机构、面向整个社会,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这种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同样对实现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医药交叉学科———临床中药学的建立。在中药学一级学科中,临床中药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中药基本理论等中药学基础知识,也包括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药物警戒等中药临床使用知识;它既为中药研发提供理论和临床支撑,同时更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知识体系。第二,临床中药学科是一门专业基础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临床中药学继承发扬中药学基本理论,强调医药交叉、基础与临床交叉的学术特色,具备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中药学的核心是研究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目的是实现中药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性,主要任务是推动全程化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与中药应用理论两大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面向患者,面向中西医临床医师和药师,而且还面向药品生产及管理部门。第三,临床中药学是中医中药的纽带学科。临床中药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临床学科均有学术交叉,但临床中药学是以指导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为根本目的的学科,具有链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纽带特点,是中医临床与中药应用的桥梁。
2界定学科外延,促进学科分化与交叉
随着临床中药学科的成熟与发展,明晰其学术外延,推动学科的次级分化是必然趋势。首先,临床中药学科具有医药交叉的学术特点,与中医学、中药学的学术联系密切。应该明确的是,临床中药学以中药学为基础,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换言之,中药性能理论与应用理论是临床中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依靠这些理论辨识中药性效特征;同时中医学病生理观、辨证论证是临床中药学认识人体、指导用药的前提。第二,在学术外延上,临床中药学科与中药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药学有学术交叉,但又有显著区别。如临床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相比,中药药理学侧重于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人体、病原性生物及实验动物)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但临床中药学立足于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旨在阐明中药及其配伍功效的现代药理学含义,用以深化传统认识并拓展临床应用,并不刻意追求全面揭示药物的全部药理作用和机制。再如临床中药学与现代临床药学从内涵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共同之处是都是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为核心,均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目的,研究手段也有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临床中药学以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现代临床药学则以化学药品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第三,根据临床中药学科特点与研究任务,可逐渐次级分化为中药基础理论、中药临床监测与评价、中药临床治疗学、中药临床信息学等三级学科。相关分支学科的形成与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拓展为临床中药学科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确临床需求,确定研究方向
临床工作需要是确定临床中药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临床工作对临床中药学的要求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鉴于学术特点与临床需要,确定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对于发展临床中药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与指导原则,是中药理论体系的灵魂。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将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临床中药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根本。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继承挖掘与科学实质研究,阐释中药药性基本理论和中药应用特点与实质。第二,中药药物警戒是现代药物警戒理论与传统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相互融合而成的中药安全用药理论体系,是与中药安全相关的科学与活动,是临床安全使用中药的保障。作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药药物警戒具体研究工作包括深入挖掘中药传统的安全用药思想,探讨中药临床安全用药理论与中药安全性实验研究,开展中药上市前与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评价,进行中药安全用药普及宣传等。第三,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先进手段,阐释某类中药在临床优势领域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进行中药疗效评价是临床中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将中药防治相关优势病种的基础研究作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有利于促进中药的临床应用,促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第四,中药的经济学评价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中医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中药经济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这些少量的研究也大多照搬传统的西药经济学评价模式,没有体现中药的特色。中药经济学评价作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符合中药特色的经济学评价模式,全面衡量中药的价值,促进中药应用经济性。
4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4.1完善临床中药学科学术思想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全程化药学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药学观念、理论、策略,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临床中药学关注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以“全程化药学服务”为宗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临床中药学在新形势下中医药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药学学科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好时机,临床工作者应抓住这一机遇,抓好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建设。完善与发展临床中药学学科体系和学术思想,加强学术对话与交流,继续深入探讨临床中药学科的学术内涵与外延,完善学科的次级分化,打造学科特色。
4.2探索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临床中药学科立足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参考国外临床药师标准化训练模式,并结合中医药学特色,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新的课程体系:①设置医学相关课程。适当增加医学课程如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具备较好地与患者和医师交流沟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②调整药学相关课程。在中药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医药交叉的实用性课程,如中药治疗学、临床中药学专论、中药药物警戒等。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作为能够解决临床药学实践环节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接受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④增加法规、信息与沟通交流类课程。使学生熟悉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手段,培养学生评价临床用药的能力和制定临床用药方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4.3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提高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支撑。临床中药学科应积极与生物信息学、药物流行病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学科合作开展基于现代科学技术且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药学科学研究,是临床中药学科科学研究在多学科交融中绽放新的活力,推动临床中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应用研究,增强学科自主创新能力。具体而言,临床中药学科可以与信息学结合,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开展临床决策、处方挖掘、药性探索等领域研究;可以与药物流行病学结合,开展具有中药临床特色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可以与循证医学结合,开展体现中药特色的循证药学研究,对中药有效性进行评价。
4.4探索临床中药学研究新方法、新手段
近年来,包括临床中药学在内的中药学各二级学科一直在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特色研究方法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临床中药学科而言,探索形成突出中医药特色,凸显临床药学特点的研究方法是进一步促进学科研究发展,完善学科研究手段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临床中药学应在服务临床原则的指导下,借鉴现代临床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模式,探索形成体现中医药理论内涵与特色的临床中药学研究新方法。如可以借鉴药物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等研究方法,循证医学中系统评价、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开展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探索这些研究方法与中医药特色元素的结合点,逐步形成中药流行病学、中药循证药学研究新方法。换言之,欲真正形成体现临床中药学特色的研究方法,需要将中医药元素植入这些现代研究方法之中,充分考虑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等特点,探索形成中药循证药学、中药流行病学等独特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实现和推动临床中药学特色研究方法的完善与提升。
4.5促进临床中药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临床中药学发展,增强临床中药学生命力、竞争力,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也是科技成果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具体而言,作为一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宗旨的学科,如何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对临床有益的成果,是临床中药学科发展中的最关键问题。笔者认为,临床中药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充分发挥临床中药学研究优势,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数据挖掘等方法提炼的经典名方和名医经验方并转化为临床制剂,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高质量素材。其二,发挥临床中药学研究特色,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临床用药安全指南和中药安全性监测规范,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其三,在探索、明确某种中药对某类疑难病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新药研发技术,研发相应制剂,为促进疑难病、常见病的治疗提供利器。综上,临床中药学的成果转化必须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用药为首要原则,突出实用性与学科特色。综上所述,临床中药学科是一门具有医药交叉特点、极具特色的中医与中药学桥梁学科。在新的学术发展形势下,临床中药学科应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发展临床中药学科学术思想,探索切实可行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自然科学其他学科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临床中药学研究新方法、新手段,促进临床中药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学科内涵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和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冰吴嘉瑞林志健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