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云计算民办高等教育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云计算民办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云计算民办高等教育论文

一构建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条件分析

1技术条件———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高效获取计算资源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能够迅速获取和释放资源。当信息服务向云计算领域拓展,可以有效提高性能服务架构、可用服务平台、数据处理与存储、高性能计算与实时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2006年8月,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Google一举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技术使用者。我国于2008年开始大面积使用云计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2月,IBM在北京和无锡分别启动了大型云计算中心,积极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建立了新型实验中心,使用1000多个CPU开展云计算实验。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一种新型的MassCloud云存储系统,能够支持3G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地球原型系统。

2基础条件

从宏观中国网络基础资源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0亿,拥有IPv6地址16694块/32。宽带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移动宽带和光宽带的普及,积极为用户提供超高速的光宽带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交换速度。二是为云服务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必要的网络基础,保障了云端通信的效率和质量。从微观角度看,民办高校大多都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形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局域网。目前,大多数民办高等学校都经历了以下三步:第一步,购买计算机,用于行政办公和教师备课。第二步,建立电脑机房,用于学生实验和基础学习,并逐渐发展为多媒体教室。第三步,建立校园网,并与因特网相连,充分享用网络资源。

3需求环境条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2014年7月)调查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到达了6.32亿,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网民比重为20.6%,在这些网民中学生群体占了25.5%,由此可知,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上网人数为3.3千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用户群体,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来满足用户需求。

二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

1整体逻辑架构

本文结合实际需求,参考国内外云部署的先进经验,总结出面向民办高等教育的云计算系统体系架构,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分层。该系统通过四类配适器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起了一个统一高效的资源池,完成了资源映射,将资源最终加工为虚拟计算资源、虚拟文件存储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通过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可将资源池内容提供给用户使用(I-aaS)。

2模块化管理

2.1区域范围模块化

根据“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建立起以区域行政单位为范围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层级化的分层模块化管理。以县市级为分层管理的基本单位,以全国31个(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次级教育云服务平台,再把全国分成七大区即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分区建立区域性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跨省的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共享和互动,最后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公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和发展。

2.2信息属性模块化

根据民办高等教育信息资源是否对外服务,建立私有云、共有云和联合云。其中,私有云是一种面向内部公众的云服务系统,其服务范围有限。联合云则是一种以公有云为服务对象的云服务系统,也可以包含私有云。地区民办高校之间可以形成教务系统资源的进一步合理优化配置,学生之间可以共享知识学习平台,逐步完善后,学生可以互选各民办高校的网络课程并修完该课程的学分。教师可以进行高校之间互动沟通学习、资源共享。

2.3用户主体模块化

根据高校主体的不同建立主体云即“教师云”和“学生云”。“教师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校可以积极发挥其师资和科研优势,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师资云”平台,促进各民办高校间的人员流动,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师资人员结构多元化。“学生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可以借助“学生云”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掌握学习进度。“学生云”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意愿,实现了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3保障措施

3.1资金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点———线———面”系统化平台的构建需要前期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后期平台维护的资金持续追加。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拨付专款专用资金。因为民办高等教育带来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效应,所以地区政府应建立“教育信息化专款专用”账户,保证资金不被挪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学校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节约了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人工信息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的出错的概率,所以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办高校自身。因此,资金保障主要来源于三大主体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民办高校,三者可以根据资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追加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过程应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进行督察和执行。

3.2安全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民办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主体的协同工作这一重要功能,与此同时会带来信息泄露、信息更改和信息丢失的机器系统的安全风险和以及知识产权问题。所以云服务平台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基于此,云平台应建立从宏观安全入手着眼于细节的系统化的安全策略,并对平台的使用主体和维护主体进行多重的身份认证和权限设计,形成整体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安全认证、系统访问控制、数据安全系列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并建立健全日常数据的备份机制,以应付突发的数据丢失情况。

3.3协同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数据牵涉到区域范围中的多个独立主体的民办高校,所以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需要建立同步性的机制。同步性机制的建立需要区域内组织部门牵头,各民办高校参与协商解决。根据各民办高校实际工作安排,可以选定具体时间和具体工作程序。各民办高校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协调部门,以便彼此进行关于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具体事务的沟通和协商解决。

三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构建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平台需具备高度的软硬件的兼容性和超负荷的自我调整。随着民办教育主体对信息化平台的接受度的提高和网络计算的发展,平台的使用频率逐步提高甚至可能达到井喷状态,所以教育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具有长远性。另外,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的自我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所以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安排,加快平台的建设的速度,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工作效率,及早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作者:张果果单位:商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