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一、合理的产权制度尚未形成

产权制度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其存续期间,民办学校的财产属法人财产,然而对“法人财产权”的内涵界定不够清晰,另外也并未明文规定学校终止后财产最终归属;二是对学校清算后“剩余财产”的归属问题未明确规定;三是未具体界定何为“合理回报”。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学校由校长全权管理,不设立董事会,监督机制缺乏,这样必然造成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民主管理氛围;有的学校是设立了董事会,但并没有实质的决策权,只是咨询性质的组织;权责界定不清,校长和董事会认识不清他们各自的权责;董事会直接参与办学,出资人和办学人合一,所有权和管理权合一,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学校动作由举办者法人左右,董事会如同虚设;董事会相关制度章程不完善,运行机制不规范。

二、办学者管理水平低下

有些民办高校发展较好,而有的发展不起来,其中办学者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他们的管理水平,是否善于配置资源有关系。应该说,学校的资源配置水平在一定意义上由管理者的素质和结构决定。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者虽然市场操作经验丰富,但是大多没有参加过比较系统的教育管理培训,不懂得教育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和运作机制,对资源该怎样合理配置,资源环境应该如何改善与优化等问题的认识,还未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他们认为办学就应该先做大再做强,发展就是上规模。民办高校为了提高效益,除了提升教育质量,占取生源市场,提高效益的一种手段就是降低成本,特别是在生源市场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成本是办学者考虑的根本,这样必然造成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虽然都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大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公办高校的退休人员,他们缺乏现代管理经验,资源管理没有真正走出初级管理阶段。有些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办学动机不端正,他们将学校视为营利的机构,认为办学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过于看中利益的最大化,办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忽视了学校的长足发展,导致教学管理不够严谨、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等等。他们这种做法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甚至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企业式管理、家族式管理等,缺乏民主和监督,办学者认为学校是自己的私人财产,随意领支经费,手续不全,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等等。只有大力提高办学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三、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

首先,民办高校在自身发展上缺乏合理规划。在发展规模上贪大求全,追求最大化,办学条件差,达不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目的,浪费了了人员和设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根本的资源配置需要,只是盲目跟风、贪大贪高、一味追求校园规划和建设的高标准,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给学校带来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实际上更加加剧了资源的匮乏。民办高校所投入的资源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也造成了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不足,也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其次,民办高等教育在区域分布上缺乏整体的规划,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和高等教育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地区,民办高校的发展较为迅速,数量也比较多,造成恶性的竞争,校舍盲目扩建,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紧张;而在经济和高等教育条件欠发达的地区,民办高校的发展较为缓慢,数量偏少,形式上比较单一,水平偏低。另外,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规划不合理。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盲目,总是开设一些所谓的社会比较热门的专业,过于急功近利,而学科专业设置又要求一定的稳定性,设备的购置和师资的配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民办高校盲目设置专业,只能导致供需失衡,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学校的就业率,进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高等学校设置的某些专业,并不符合区域经济结构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输出的人才用非所长,而且无法保证质量,培养的数量越多,内部的经济效益就越高,造成的浪费就会越大。

作者:李凌之 刘书庆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