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欧洲教育政策的观点

2006年,有学者对欧洲过去10年的政策文本做了一项分析,试图研究这些政策文件提出了哪些最重要的议题。这些被分析的文件有:《教育与培训白皮书》(1995),《里斯本会议》(1997),《博洛尼亚宣言》(1999),《教育与培训2010》(2001),《教育系统具体的未来目标》(2002),《2003综合报告》,《欧盟活动:教育、培训和青年》(2004),《教育、培训、青年:教育》(2004),《OECD教育部长都柏林会议》(2004)。通过简单的词频分析,发现在这些政策文件中出现了一些高频率的关键词①,比如:新知识———知识社会;质量———效率;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商业;语言;全面开放;等等。然而,这些文件很少对这些关键词的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但很多学术文章对这些关键词的定义进行了讨论。从这些关键词引申出的问题被转化到了不同的行动计划中,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得以实施。当评估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时,使用的是简单的量化指标,在评估那些质性的目标时,使用的是质性指标(表述语言)。社会的不断变化导致人们对教育的地位与功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过去十年很多文件都已提及这点。但主要的观点是什么?以及这些观点如何被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中?本研究将尝试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在新的教育政策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模式?在落实相关的政策建议时,会出现哪些与这些模式相关的问题?欧洲教育政策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在过去几十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学后教育,例如各种形式的大学教育、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非学术性学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进行了扩张。高等教育改革背后的动机与高等教育的两个目标相关:(1)普通学术教育———为科学研究领域培养专门人才;(2)职业学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里斯本进程

2000年3月,欧洲理事会在里斯本召开了一次会议,围绕欧盟未来将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对2010年欧盟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达成了共识,即让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为多样化的知识经济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拥有高度的社会凝聚力,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育事务委员会在2001年需要向欧洲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该报告应该包含教育系统未来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目标要突出欧盟共同的利益,以及优先促进民族多样性发展。2001年,欧盟理事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会议,教育事务委员会提交了报告,报告包含3个主要目标和13个子目标,并获得了批准。(《教育与培训2010》)3个主要目标为:提高欧盟教育和培训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民“终身”教育和培训;对外开放教育与培训系统。13个子目标为:改进教育与培训;为知识社会发展技术;为全民提供信息通讯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学习的就业率;充分利用好资源;开放学习环境;使学习更具吸引力;增强公平参与的积极性、提供平等的机会、提高社会凝聚力;总体上增强职业生涯、研究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企业精神;提高外语学习能力;增加流动和交换;加强欧洲各国间的合作。会议认为,需要对这些目标进行评估,而且需要建立一个工作项目组来具体负责这些目标的落实,并在下一年提交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主要目标和子目标一起被称为《里斯本战略》。其中,欧盟教育系统的现代化被看作是《里斯本战略》的核心。2002年2月14,教育事务委员会建立了一个工作项目组,该项目组有明确的书面行动目标和实现每个目标的时间表。项目组强调,在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欧洲公民的知识水平。《里斯本战略》认为,教育领域被公认为是最具优先发展权的领域之一。没有教育系统,其他政策领域并不能单独实现里斯本战略提出的目标,因为教育系统对经济增长、创新、稳定就业和社会凝聚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知识经济社会需要高质量的通识与职业教育来创造竞争优势。里斯本会议具有开创性,对欧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导向。很多领域涉及了普通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盟成员如何在统一的教育政策框架内一起工作来实现这些目标。尽管有共同的目标,但具体的结构与战略会依据欧洲最重要的目标不断地进行调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战略不仅是从欧洲方面来考虑,更是把欧洲教育置于全球视野中进行考量。为建设一个充满竞争力的欧洲,我们有必要看看劳动力市场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生产型工业社会中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具有生产性,产品的知识密度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公司对雇员和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雇主需要给雇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以迅速适应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技术并不像以前那样是静态的。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可以总结为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导致教育领域出现了更多的新参与者,增强了公司和个人的责任感。学校将失去它们的专有权以及对教育的控制,其他人也要承担起一些教育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要创建一些能把更多的社会群体包含在内的教育系统。

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今天的高等教育变得很复杂,这取决于人们如何定义高等教育,以及什么属于高等教育。也许高等教育应称为第三级教育,因为我们正式或非正式地把高等教育的学术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区分开来。依据不同组织机构的不同目标,高等教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般情况下,我们讨论的是大学、职业教育机构以及职业高等教育机构。过去10年,高等教育和不同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含义被重新定义。那些职业教育学校变得越来越学术,反之亦然。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利益集团对高等教育机构有不同的期望。总体上讲,高等教育有两种目标:普通学术教育培养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职业学术教育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传统意义上,这两种目标是冲突的,但是今天的社会压力让这两者相互结合和互补.历史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知识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改变了。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和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在评价高等教育的表现时,什么因素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宗教对高等教育的知识价值一直有着很强的影响,宗教确定了社会的道德价值和标准。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国家在确立高等教育的规范和价值方面发挥着更为强大的影响。但是在过去10年,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上对高等教育抱有期望的最大群体为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国家在控制高等教育的角色和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向高等教育反映当前劳动力市场上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是重要的,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存在不同的趋势,例如科学在欧洲学生中不怎么受欢迎,这更多地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最后,来自家庭与朋友的观点,也会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比如什么是时尚,以及什么是值得学习的。因素对新的劳动力市场有很强的影响力,以及大学所承受的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压力。新技术将对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形势也将影响到劳动力市场能做什么和需要什么,当地的政治形势也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压力。最后劳动力市场将对大学施加压力,比如大学应该提供什么类型的知识,以及大学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该图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什么知识是最重要的?我们先看这么几组关系:智慧-知识,知识-教育,教育-培训。本研究认为,知识可以分为3种层次,分别为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的知识、非系统学习获得的知识,以及随着年龄增长从生活中学习并获得的实践经验,智慧的形成即基于这些知识。知识-教育的关系产生于我们接受系统教育的学习过程。培训涉及很多的教育情境,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生产性知识或再生产性知识。在培训中,我们更多的是去引导参与者如何去做事和再生产知识。在当今大学里,我们谈论更多的是社会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生产性知识,即通过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获得这些知识,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因为当今社会雇员需要具备分析、反思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导致很多教育机构寻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的策略,这是来自社会以及在知识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更具竞争力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合作和流动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指教师的流动,也指学生的流动。与此相关,网络和流动是这些新策略中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里,科技和通信手段发展迅速,全球变得更小也更具竞争力,这导致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很自然成为合作的一种方式。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是:谁可以进行国际合作?如何稳定地开展活动来推动青年学生在促进国际理解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20世纪下半叶,学生交流的观点发展成了学生流动,学生通过在国外学习,参与到国际议程和环境中来更多地了解他们自己以及自身的处境。预测(1991)未来欧洲高等教育的蓝图:大学将建立起国际网络和合作模式。大学的使命是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甚至是大学间的国际竞争。国际化或网络的不断发展让组织的负责人在决定谁是合作参与者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前面提到,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正在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知识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雇员有跨文化工作的能力,这将导致劳动力需求在很多领域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被看作是发展新知识的中心,以满足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以及不同劳动力市场的新要求。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围绕“国际化”进行了公开的讨论,因为国家经济正逐渐全球化。由于科学和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教育在这种社会变化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教育可以提高科学和技术的竞争力,同时增进文化和政治的互信。高等教育机构也受这种趋势的影响。过去几十年的政策文件,例如《里斯本战略》《博洛尼亚进程》《终身学习项目》等,都影响着大学国际化活动的推进,以及大学课程的开设。一般的教育观点认为,应给予学生和教师去学习和了解其他社会与文化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欧洲的多样性以及全球国际化。组织也一样,大学组织需要去适应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的一体化趋势。

作者:黄容霞 单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