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通过分析新时期高职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家庭、个体等方面阐述其产生原因,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高等教育的形式、方法、路径,提出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职业人。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
习于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大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是中国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与国家发展、繁荣、富强息息相关。
一、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新时期,大学生普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认识、理解、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但仍有部分偏离甚至背离现象存在。从表象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金钱至上、是非模糊等。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社会、家庭、个体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使部分辨别力不强、思想不够坚定的大学生陷入非社会主义价值观陷阱。
(一)社会因素
随着后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全球化不断发展,信息共享程度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各类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的首要因素。数字化时代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面已不是家长、学校所能全面掌控的。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偏差的重要因素。多彩的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正能量,还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追捧美剧、韩剧、综艺娱乐等多元文化,势必会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中,不具备完全辨识能力的大学生较容易迷失其中,容易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价值观。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缺失或偏差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氛围是大学生日常习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养成的环境基础。家长的价值观势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若家长给其树立了错误的榜样,极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偏差。例如,学生家长捏造长辈生病的理由为学生请假。可见,大学生产生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有很大关系。
(三)个体因素
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动态异常是导致其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90后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主力军,思维活跃,思想新颖,有活力,有冲劲,但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部分扩招的大学生仍存在自控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不强、辨识能力较差等缺点,使他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没有足够定力和分辨力,自我保护力度不够,不能清楚地意识到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侵,甚至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高等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高等教育的形式
通过课程教育、思政教育、书香校园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角度融入高等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育
课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实习等,也是职业人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是最直接的形式,在融入过程中根据各课程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直接融入课程和间接融入课程。直接融入课程主要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直接联系的课程,主要包括公民素养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间接融入课程主要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教学的课程。这类课程以专业课和实践课为主,与教师的主导性有较大关系。教师应在课堂和实践中引导大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对相应知识点进行发散性思考。
2.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日常管理。通过学工、院系、辅导员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价值观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的日常管理是高职院校维持日常学习秩序、掌握学习动态、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通过平时的班级管理、班级活动、团学活动等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书香校园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文化建设时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因此,高职院校应倡导全院阅读,建设书香校园。而建设书香校园需要“软硬兼备”。硬件指高职院校书籍、期刊的提供,图书馆的建设等,可以采取推进图书馆改建、设立阅读栏、建立班级阅读角等措施。软件指高职院校的阅读氛围、文化环境,通过举办阅读活动、建设阅读微信平台、设立阅读奖项等,使阅读成为每位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主题之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方法
通过全面渗透、关键少数、筛式教育等方法,全方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
1.全面渗透
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时间上来讲,从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直至拿到毕业证书止;从空间上来讲,指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空间,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实践区等;从内容上来讲,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求的学习、理解、掌握。
2.关键少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同伴影响通常比说教更为有效。因此,院校、教师要着重抓好关键少数,通过少数带动多数,渗透全部。这里,关键少数主要指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中的干部、骨干、积极分子等,以40人一个班为单位,一般每班10人左右。此外,院校、系部、班主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着重对关键少数进行价值观理念引导、实践指导,并通过这些学生辐射到全班,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筛式教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要始终以院校为主导,依托教学、生活、宣传等各个平台,把24字核心内容分散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价值观理念一点一滴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从细节入手,做到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路径可分为纵向和横向。高等院校应建立由顶层设计、培育与践行、检验标准的金字塔型组成的价值观培育纵向路径;同时,实施以宣传激励、同伴影响为主的的横向路径。这两条路径呈立体式,相互交错、相互作用。在整个纵向融入过程中,横向影响始终贯穿其中,具有促进、固本作用。
1.顶层设计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顶层设计是指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首要素质,是大学生作为公民的第一素养。
2.培育与践行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这里,人是指院校的全体师生。全体教职员工既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执行者,又是传导者,同时承担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给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做好包括院校领导、院系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各级行政后勤人员等所有教职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
3.检验标准
全体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形式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得当、路径是否有效,关键看大学生能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能否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能否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上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的立足点,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纠正同学、他人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3]。根据检验标准,高等院校应建立一套标准量化的考核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情况进行分类整理,打分评判,帮助学生自我修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因此,要通过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快速、高效地融入高等教育,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逐步降低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能通过日常行为自觉践行,切实做到要求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B/OL].(2014-05-04)[2015-09-15].
[2]人民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DB/OL].(2015-03-05)[2015-09-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作者:戴欢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