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人才是科技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想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便需要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会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发展的水平。高校必须打破以往的教育体制,并进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才可能真正的提高,才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逐步的进入了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呈现出了信息化的特点,教育领域也是这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瞒住信息化时代的人的实际需求,所以,必须采取措施来改革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资源非常有效,小班授课制度存在压力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一直呼吁实行小班授课制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高校本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较大,小班授课实现需要大量的资源来作为支撑。首先,需要的师资人数比较多。其次,教室的数量较少。最后,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小班授课非常重视学生的作用,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手段。所以,若是没有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树立,即便是采取了小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效果也没有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的主体是教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被制约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才能和天赋的,都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自我展示。这个观点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每一个独立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每个人都有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领域。其次,既然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潜力,若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和自己天分相适应的环境,那么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那个独特领域中获得成功。但是传统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强调每一个学生本身的个体特征,学生个性化方面的发展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教师教学的时候也对教材内容过分的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成为了知识传递的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的被动,学习积极性没有真正的被激发出来,教学质量也很难真正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很难应用到教学中来
在以往高等教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过分的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知识接受起来比较的被动,考试前教师也会给学生画重点,学生的学习本质便是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世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学习资源供给、完善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等一系列的任务都是信息时代,高校改革必须面对的。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管理者以及全体的师生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早日成功的改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信息化时代做好高等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进行高校教学体系建设的规范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便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教师的作用已经无法完全的发挥出来。线上课程以及互联网信息的信息传递功能更加强大。现在,可汗学院已经进行了优秀教师群体的组织,免费的开发了大批的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这便要求在信息时代,高校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改革教学体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突出出来。首先,高校应该学会合作.资源共享不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校节约管理以及运行的成本,帮助高校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其次,需要进行完备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会给其将来能否顺利的适应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起到决定的作用。
(二)将资源作为基础,全面的改革高校教育教学
以资源为基础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包含了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教学资源也包含了教学规划设计以及技术手段支持两个方面。
1.教学规划设计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规划是其首要环节,这也是教学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需要确保专业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地区不同,特色也不同,高校应该在专业设置时也应该考虑到地区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和市场越契合,那么气发展空间也会越大,生命周期也会更长。其次,教材建设方面。选择教材时应该全面考虑到专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兼顾世界上这个专业发展的情况,在编写教材时需要考虑到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这样能够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最后,师资遴选和培养方面。在进行教师队伍的招聘和培训时,需要重视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平,确保教师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自身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具有使命感以及教学责任感,只有教师真正教得好,学生才可能学得好,教师的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素质。
2.技术手段支持
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实施的时候,必须重视重视人性化特征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才有保障。
(三)通过制度来对高校教育运行机制进行优化
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理论范式便是教育制度,制度的存在也给教育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在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想要获得成功,完善的运行机制以及保障制度是其基础。首先,应该进行教育制度的优化。教育制度是不是真正的合理和有效,衡量的标准便是制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是起到了证明的作用。改革教育制度并不意味着否定以往所有的教学制度,而是改变以往那些和现代教育发展不适应的制度,比如教师评价机制等
三、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特征的分析与思考
1.在接触媒介的行为上,时时接触各种繁杂的媒介信息已成为现今多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经调查,多数大学生在接触媒介信息的时候是有明确兴趣和目的。兴趣多已影视和娱乐内容为主;而上网目的,除了占据少部分的学习资料下载,其余大部分都被聊天、游戏以及网购所占据。大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媒体的报道,但对于所接触的网络信息容易被标题党、地域党迷惑,同时对新闻的内容断章取义,不假思索的评论而跟风起哄。
2.在接触媒介的动机上,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性比较明确,而且能够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网络媒介。但更多的是偏向娱乐性,在媒介资源的接触还比较被动。
3.在媒介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大学生使用最多的还是通过百度文库、中国知网搜索和下载期刊论文等。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基本的媒介工具,即掌握了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工具,他们懂得主动选择媒介信息来进行学习并能顺利找到资源解决问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是对于资源利用上,借用别人观点的多,自己创新的少,过于急功近利,存在急躁情绪。
4.大学生能够自发地对媒介内容进行思考,一部分大学生意识到了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但仍有一半的大学生误将媒介传播内容当作客观现实。这样不假思索的在自媒体网站发表主观言论,对网络环境不能自觉抵制。大学生对媒介的表述和建构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此外,大学生对媒介道德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媒介传播的低俗信息没有较高的自我抵御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律意识,虽然他们对滥用媒介信息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但是在学习中滥用媒介信息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盐城地区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存在诸多不足。可见对现在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同时实施系统的媒介教育已到紧要关头。在我国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以及提高和培养大众的媒介素养的大好环境下,我国高校必须要切实推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以及扩大发展网络媒介素养师资水平和力量。另外,媒介素养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协调,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沈国麟.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与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2]陈龙.媒介批评论[M].苏州:苏州出版社,2005(6).
[4]鲍海波,杨洁,王喜严.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5).
[5]陈燕子.对高校学生传媒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四所高校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晋婷婷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