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育下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下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教育下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群体,其行为逐步趋向了多元化。在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专注,过度依赖手机,在课堂学习中玩手机的行为不胜枚举。为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文章围绕学习行为理论相关内容展开,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学习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逐渐趋向于大众化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素质并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受到社会行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功利化的社会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外界的侵扰,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都发生了变化,其不再囿于学习的纯粹性,学习成为了其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和跳板,学习行为逐步失范,并产生了其他很多不良的行为。为了改变现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十分必要。

一、学习行为理论分析

学习理论最早是被用在社会行为研究中的,其代表人物是阿尔伯特.班德拉,其后,桑代克对之前的学习效果定律进行和改造并提出了学习动机力理论。在桑代克看来,所有的行为方向都是由习惯决定的,个体行为的能量供应者是驱动力,是动机。在对学生的注意问题、学习行为、认知能力以及家庭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后,杜勃鲁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较大,其直接决定学习成绩。斯金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所有的行为都是人自发产生的,而操作化因为的主要功能是强化。在加涅看来,学习行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行为,其包含了众多内容,具有不同的层次,存在级别上的划分,个体的学习行为与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以及反馈等阶段的联系紧密,并且各阶段的学习都会受到内外事物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学习动机、课堂注意力、学习态度、偏科现象等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其学习行为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缺少理想追求,对专业的认知不到位,知识体系不健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不当,学习动机不强烈。在课堂学习上,由于过重的负担使得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呈现出不端正性,积极性缺乏,被动式学习问题突出。当前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这些学习行为现象,都表明其学习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缺乏导师的正确指引,以至于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学习行为。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学习动机、课堂注意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生身份、所学专业认知、兴趣爱好、偏科程度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问题

从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欲望缺乏。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或者是获取学校的奖学金。很少有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是为了兴趣而学习,学习动机没能够在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方面发挥作用。

(二)课堂注意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程度较低,一心两用或多用现象普遍,携带疑问听讲的学生极少,部分学生只听重点和要点,自己玩手机不听课的学生也存在。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性缺乏,课堂笔记记录不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使用电子网络资源自行探究解决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三)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学习态度既包括对肯定行为的坚持,也包括对否定行为的准备状态。据有关调查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都比较正确,放弃学习的想法较少,态度基本上比较端正。然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部分大学生会出现旷课、逃课行为,在课堂上玩手机或看小说,课后复习次数减少,课后自觉学习行为减少,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现象都越发普遍,其学习态度越发不端正。学习散漫现象在大学并不少见,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驱力相对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也不清晰。

(四)学习策略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含义和特点,学习技能、自我管理活动、复杂计划等都是学习策略的具体表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很少自己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或者是制定了计划之后很难坚持到底,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学生占据较大比重。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同,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也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而是会求助同学或不了了之。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相对不足,对现代化学习工具的利用不充分,学习策略缺乏计划性和自主性。

(五)学生身份问题

学生身份只有党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者等四种,而不同身份的学生,其在学习行为方面的表现不同。拥有党员和学生干部身份的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其学习行为表现都比较好。普通学生也能够遵循管理要求,但在学习行为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而学习困难者的学习行为令人堪忧,这类学生心中有很大的不满意感,对他人、对学校、对专业都有很多的抱怨。

(六)所学专业认知和兴趣爱好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迷茫,对自己的专业和自身的认知都比较缺乏,很多学生在填报专业时没有自主选择权。在选择专业之前根本不了解此专业的特点,当了解专业之后会彻底失去兴趣,对本专业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以及课时的安排都非常不满,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趋向失范状态。兴趣是个体的心理倾向,爱好能够转化为个体行为,在这两者的影响下,个体会深化对自我和对其他事物的认知,并据此发展自己在某方面的潜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了认同的心理倾向后,并产生了系列积极行为,那么他将会在此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受到兴趣爱好的影响,比如喜欢舞蹈和歌唱的学生会更多的选择艺术专业,会在爱好的驱使下自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七)偏科问题

大学学习会涉及到很多的文化课程,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会在某一科的方面表现极好,在某一科方面的成绩极差,其他的学科则表现一般,中学的偏科问题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偏科问题严重。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看,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与其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关系,个体的7种智力在综合中突出了个体智力特点的不同。在空间、数理、语言、节奏、交流、自省以及动觉等智力的影响下,大学生就呈现出了偏科现象。再加上教师的影响,学生的偏科程度日益深化。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客观因素

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之所以还存在如此多问题,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等方面的原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投入和学习输出之间处在不一致性,再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一般,家庭给予大学生的影响较大,由于关心不够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出现偏差。高校的教育态度、教育制度、校园学习风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主导客观因素,部分教师的行为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传授专业知识时,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直接影响。比如,少数教师普通话不好,常常用方言讲课,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话语,久而久之,便会放弃此学科的学习。

(二)主观因素

从学生个体来看,大学生在课堂注意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学习内容比较难时,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不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大学生对学习和自我的调节能力、舒缓压力的能力以及学习时间占比都不高,较弱的学习动机使得其学习行为不正确。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动性和自觉性,而当前的大学生由于其他方面的压力在学习态度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得其学习行为发生了极大偏差。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偏科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还有所缺陷,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行为有待优化。

四、对策分析

(一)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要想改变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就必须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高校要强化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章程制度建设一支能力强素养高的辅导员队伍,发挥其大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三观,端正学习目的。为了完全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高校要加大对其的领导力度,对辅导员队伍给予足够的物质效益和情感关怀,同时提高其待遇标准和录用标准,提升其稳定性。再者,高校要通过综合运用管理、文化、活动以及大众传播等媒介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行为的管理避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偏差。为了规范大学生的学习思想,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强化其积极的学习行为。高校该可以在各重要节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化学习,开展包含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在内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悟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其优化学习行为。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为了端正其学习行为,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观念。在高校中,有部分学生由于发挥失常而被迫进入自己不喜欢的学校,这类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不加以指引,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为了优化大学生的学习行为,高校便需要引导学生树立适宜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其脚踏实地,放下浮躁,锻炼学生的学习精神,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树立信心,收获喜悦。在高校教育中,要注意将教育引导与自我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学校的校训和精神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其成长成才。

(三)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与大学生学习行为直接相关的是教学,为了改变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高校要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强化专业教学,健全高校的教学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学习行为较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惩处,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高校也可以让参与学校的监督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行为的自律性,克服其行为短板。其次,高校还要健全相关制度,增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并为其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为了改变学生之前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时刻鸣响学习的警钟,强化对学生的交流和了解,帮助其优化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还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对于其提出的比较新颖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对其进行指引,帮助学生深化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思想,进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

为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高校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自信心建设并为其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在交流过程中给予其成长指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五、结语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既为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知识的平台,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观念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优化其学习行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重视教学设计并加大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力度。

参考文献:

[1]代相龙.翻转课堂中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周海涛,孙倩.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不良行为解析———基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146-148.

作者:郑欣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