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钢琴教学中意念运用重要性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启发放松意念
在钢琴初学者弹奏时的作用初学钢琴阶段的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有关“紧张”的弹奏问题,其中包含心理紧张与生理紧张两种。首先是由技术技能的不熟练而引发心理上的不自信易于产生的紧张的情绪,其次这种情绪又会导致弹奏时肩膀、手臂、手腕等肌体的紧张,产生僵硬、不和谐的音色,阻碍良好的音乐情感抒发。这时“放松”意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启发放松意念则成为初学阶段教师授课的重要目的。
1.放松的控制肌体意念
放松意念是基于跟紧张意念具有相反意义的一种心理感觉。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协调好生理机制的“适度放松”至关重要。因为钢琴弹奏是全身各个部位协调配合的过程,这种全身运动与身体中的每一块骨骼、肌肉密切相关联,这些身体组织的能动是受大脑神经系统所支配,较为松弛的动作可使弹奏声音通透、舒适。为获得良好的音色必须将各部分身体状态的放松度调整好,而产生动作的心理意念是大脑信息的发生源,一切演奏中的动作状态、心理状态都是在意念中产生的。“放松”是产生动听音色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将放松的意念强烈置于脑中,由大脑发号施令来控制肌体执行放松的任务,才能保持发力源到指尖的通畅性。比如一个持续和弦弹奏的发力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大脑形成用力的意念后,从肩膀、手臂的用力点开始运力,这一瞬的集中发力将各手指推向键底,之后再迅速集中意念于放松当中,积极令手掌松掉刚才的推力而不再持续用力。在这样一系列肌体动作的协调运动中,完成了力的传输过程,最后获得通畅的音色。可得知,放松意念能唤起肌体的配合来完成弹奏所需的客观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阐释“放松”一词的具体操作过程时,最好配合手部的放慢动作进行示范,以利于让学生从发力形态到心理调整的双重理解力的形成。
2.放松的演奏心理意念
钢琴艺术是隶属于表演艺术中的门类。在表演中的心理状态是演奏成败的关键因素,将放松意念有效灌注于演奏当中,会获得与之相应放松的身体状态。当然,这种演奏心理不是一味的松弛与消极,而是积极应对、主动调节的心理过程。正确把握好放松心理意念是钢琴演奏与学习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在钢琴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心理放松意念的要点及时传授予学生,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游刃有余、发挥得当。这当中包含了自身的主观心理意念、外在演奏环境、情感与技术把握能力几个方面的关系处理。演奏前要想获得足够放松心理意念的基础源自于两点,一是对技术的完全胜任,二是对情感表达的预先设定。在练习过程中牢牢紧扣弹奏要点,围绕难点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练习环节,经过千百遍的反复磨炼后方能建立弹奏时的自信心,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思路,理顺乐句、乐段与乐思的发展。客观的演奏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外在条件。如果当学生独自练琴时与有观众在场环境转换时的心态调整不佳,很容易出现弹奏效果的反差。这时教师的疏导方法须引向对其放松、心静意念的启发。首先可让学生进行深呼吸调整后,等待内心的真正放松与安静。其后在演奏时保持投入的集中意念,专注于音乐的变化起伏,而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来控制心理波动的幅度,用意念不断暗示自己:“心静则万事静,身松则万物轻”。一旦学会用理性意念控制住心浮气躁,在弹奏中才能真正做到放松而平和,音乐表现的空间才会更开阔、更自由。
二、气息意念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教师经常提到气息在弹奏时的运用问题,强调将这种气息意念融合到乐曲中的每个乐句才能使钢琴发出如歌般的声音。气息意念指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气息感,即一种艺术升华了的呼吸。与气息融汇后的音色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体现出气息意念的形成在钢琴弹奏中对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以下将谈到关于气息意念的两种常见的运用情况:
1.连奏气息意念运用
众所周知,钢琴是通过内部榔头击弦来发音的乐器,当手指一旦触键后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音的时值。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手指的触键方式与感觉来获得声音上的微妙变化,如连与跳、强与弱,而连贯的声音是通过手指间横向运动、手臂的左右重心转移而产生。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弹奏的时候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气息意念的配合,因为连奏时所需要的声音通常是歌唱的、抒情的,要想获得良好的音色也就意味着连绵的气息运用。如在学斯特《爱之梦》这首乐曲时,教师在处理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提示学生将气息意念于弹奏前就储存在大脑中,并根据乐曲的氛围调整自身的呼吸,针对乐曲开头主题部分的右手中声部,选择使用宽广绵长的气息将手臂力量进行缓推,用指腹承载着手臂重力弹至键底,发出婉转宽厚的音色来突显中声部线条的歌唱感,气息要具有下沉感,指尖之力要释放得舒缓,整体动作与气息均感到平稳而自如。在这样的气息意念配合中控制音色,来表达内心深沉的爱恋,突显出本曲的浪漫色调。这样的依托气息控制连奏音效的教学案例数不胜数,而连奏气息意念的形成也是提升乐曲韵味的关键之笔。只有对其保持胸有成竹的感觉,才能主宰自身肌体协调配合,获得挥洒自如的弹奏状态。
2.断句气息意念运用
钢琴音乐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一样,在断句上有一定的讲究,在沟通交流中才能表达准确的意思,而在弹奏中,也只有正确的分句才能解读出作曲家真正的音乐内涵,才能使乐思表达得清晰得当,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使演奏者、欣赏者双方都获得美的艺术享受。那么断句时的气息控制与之前所谈的连奏气息控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需要保持吸气、呼气的连续性,而前者则是气息的暂时停顿,或指心理换气时刻。这些配合的气息感都受控于头脑的意念之中。断句气息意念所操纵的外显动作即为提腕与下落动作,钢琴音乐作品的气息运用是由这一系列动作来体现的。通过提腕、下落来明确断句的位置,做到“气到意到,气歇而意断”。例如在巴赫《加沃特舞曲》的教学中,教师需很明确地对主题中两种句式的气息运用进行对比解析与示范,让学生明晰长、短句结合的气息意念把握。可预先引导学生做较深、较长的生理呼吸练习,体会出在弹奏长句时的气息状态,来沉稳地奏出连贯光滑的声音,再设计较浅、较短的呼吸练习来配合完成“落提”小连线的动作要领。在此对比过程中充分强调气息与弹法的区分,并将右手长、短旋律进行放慢的示范,最终帮助学生事先形成稳定的意念感,在弹奏过程中化为正确的条件反射,以达到预期的乐句处理。
三、设计情境意念是情感表达的最佳途径
弹奏钢琴作品的过程就是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除了原则上要遵循代表作曲家音乐意图的音符、节奏、速度、表情记号、音乐标题等等有限的信息之外,更要注重作品音乐内涵的挖掘与表现。这就包括对作品意境的营造、对符合情境音色的追寻、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手段来表达作品的情感。这样一来,对弹奏者的内隐性音乐思维———即情境意念便提出了应有的要求。教师在处理作品的情感表达时,必定要引导性地启发学生主动设计不同的情境意念。这当中包含了双层含义:一是声音意念的形成,二是情境意念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音乐的最终目的———表现音乐。
1.声音意念的形成
声音意念是指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这种想象来自听觉对音色的直接感受和对音乐的了解与表现,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脑思维活动作用的结果。在弹奏过程中,头脑中声音意念的主动与否直接影响着钢琴音色的优劣,一旦这种意念形成后就将决定演奏者的触键方式与弹奏方法。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声音意念的启迪意义重大。在弹奏任何一首作品之前,甚至弹奏任何一个乐句、音符都要有内心的声音意念,以良好的声音想象来指导弹奏音色。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心倾听的习惯养成,培养他们用耳聆听、用心冥想,通过听觉感知来进行声音想象,继而推动音乐思维而发展表现的空间。只有当学生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与感受,这种惯性思维才使之积累良好的音色经验,再通过对教师示范、大师们弹奏风格各异作品的音色记忆,形成稳定的声音审美观,随时掌控自己的触键动作、调节技能活动,向着美好的声音探索方向,从而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色。声音意念是一种有关隐性心理活动的训练,一个需要在长期练琴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以引导声音意念为重心来执教,势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意念的融合
在钢琴教学中,根据作品表现风格与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恰当的教育环境,来引发其集中注意力、产生视觉联想、拓展想象力,能让学生在适当的氛围中渐入佳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就在于唤起学生弹奏的情境意念而抒发音乐情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视频、音频、幻灯、图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寻求较为直观、鲜明的印象,将其幻化为灵感来启动情境意念;还可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融合生活中的体验、结合作曲家的作曲背景、感受音乐中的具体形象、体会音乐的内在情境。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氛围营造,能让钢琴音乐中的情境具化于头脑中,化为实在的情感动力源泉。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观情境意念的诱导,才能指导自身用恰如其分的音色表现音乐的真谛。其实,在情境意念诱导感觉产生的思维过程中,需以实在刺激作用下产生同类体验的经验为中介,为之借鉴和过渡,从而唤起所需要的感觉,已达“身境合一、人琴合一”的境界。在现今的钢琴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教学方式深受师生喜爱。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意念控制时,拓展学生弹奏的主观意念与提高其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始终将“意念先于声音”的思想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思维运动的客观规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意念的主导作用,为钢琴演奏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为科学练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作者:罗卉 单位:怀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