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钢琴教学发展思路(4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钢琴教学发展思路(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钢琴教学发展思路(4篇)

第一篇: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高校钢琴教学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以此促进音乐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钢琴教学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此研究主要针对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课程改革;讨论

在高校教学中,音乐教育属于重要部分,做好音乐教育课程安排,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高校必须积极开展课程变革措施,以此推动我国钢琴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校钢琴教育概况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在以往的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更重视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对钢琴理论知识、作品赏析等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钢琴作品,才能保证音乐作品被全面完整地演绎出来。而教师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指导学生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势必会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使学生无法深刻领悟创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交流。在开展示范演奏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模仿,此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同时,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对钢琴作品的深刻理解,从而使得钢琴演奏过于盲目。

二、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注重钢琴教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很多高校在钢琴教学设置上无法与专业音乐学院相比,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各种流派的弹奏技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多样性,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其在有限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与钢琴有关的知识。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钢琴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和魅力,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兴趣,最终促进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教学观念的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保证我国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知识体系,加强对钢琴教学的研究,了解钢琴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将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促进我国音乐领域的前进。

(三)注重“以人为本”,改变教学方式。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及时做出转变,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地位,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身心得到放松的条件下,才有利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在如今的高校钢琴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加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弹奏钢琴的技巧,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自读谱,可以深刻了解到钢琴作品中的内涵和真谛,学会欣赏音乐。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弹奏模式及乐曲旋律,来感受创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从而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学会利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全面提升钢琴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对于学生钢琴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影响。首先需要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对学生要认真负责,为他们创建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不断完善、填充自己,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掌握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而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钢琴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陶冶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陶醉在其美妙的节奏中。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还存在许多误区,需要高校积极面对,并提供解决对策,在提升学生乐感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情感的升华和技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夏颜.试论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音乐大观,2014,(5):69-70.

[2]景鹏.试论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音乐时空,2015,(12):165-165.

[3]张欣欣.试论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5,(11):77-77

作者:李昕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第二篇: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摘要:当前,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站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视角上,针对传统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弊端,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包括教与学模式的双向改革,借鉴和糅合其它学科教学模式、以课题为导向来选择和调整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审美性等等。希望这些设想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其重要;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颁布和幼儿园教学活动领域改革的大力推进,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已经提到日程上。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角度来审视我们的钢琴教学,传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滞后、单一、僵化,在照顾全体、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达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要求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其弊端,探寻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模式。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和思考,就如何改进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浅见,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单一的教授学习模式应向教与学的双向模式改革

目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多为集体课(一位老师面向几十名学生授课)。虽是集体课,却也沿袭了传统钢琴教学“一对一”小课的师徒相授式模式,多为单一的教授-学习模式,即“学生回课—讲解示范教学—学生模仿练习—练习反馈与纠正”的程序。这种模式有学科特殊性和适应性,然而存在弊端也是突出的:这种模式的教学多为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多为接受式学习;教师拥有绝对话语权,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对教师有极大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一对多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无法照顾全体,无法及时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太少。由教学论可知,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充分考虑教与学两个方面。

事实上,一贯来,我们太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不尽人意,以致于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学习作为一个点来放大研究,在考虑教师该怎么教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学生该怎么学才好,建立教与学的双向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并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现代学习观提出了“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几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为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双向构建提供了较好的思路。目前,合作学习模式在各个层次的许多学科上应用较广,在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解决钢琴集体课无法照顾全体的突出问题和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很适合高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专业标准》从师德维度指出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且从专业能力维度指出“沟通与合作”。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社会学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沟通与合作”的专业能力,为以后顺利适应幼儿园工作打下基础。

二、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窠臼和学科界限,借鉴和糅合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探寻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结合不可否认,我们已经习惯采用传统钢琴弹奏技能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不思改革创新,以致于模式僵化,教学缺乏灵活性,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许多短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提到改革的重点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专业标准》指出:“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解读《专业标准》,一贯以来我们在幼儿师资的培养上艺术知识方面的教学和艺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是不够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理应承担起让学生掌握音乐领域(至少是钢琴领域)相关的知识以及欣赏与表现知识,让学生掌握钢琴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著名钢琴作家作品、钢琴音乐的欣赏与表现知识等等),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过的弹奏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自主完成教师未讲授曲目的能力、幼儿歌曲伴奏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选择和运用音乐的能力。

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大胆突破原有模式窠臼,探寻更有利于宏观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微观上课程目标实现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第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冲破固有弹奏技能训练模式的束缚,探索创新更好的结合。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在弹奏技能目标的实现上有突出优势,但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上有局限性,我们要继承发展,通过结合其他教学模式来弥补这个不足。第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模式应打破学科范畴束缚,多借鉴吸收其他学科教学模式,无论是音乐的、语文的还是美术的,糅合创新为我所用。当前国外国内教育界兴起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学模式完全可以糅合到钢琴课堂上来。我们曾经分析了几堂小学语文课,发现与我们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有很多共通之处,在教学任务的规定上,如知识的掌握与拓展学习、技能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上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作如下分析:其一,在教授一首弹奏曲目时,难点节奏型和难点小节的教学相当于语文课的生字词教学;乐句的弹奏学习相当于课文中的语句的学习;一首钢琴曲目的情感表达相当于朗读语文课文的感情;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表现与课文中心主旨的剖析更是趋同。掌握难点节奏和小节的弹奏如同掌握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书写;掌握句子的弹奏如同把一篇课文当中的语句理解透。在能力的培养上,掌握一种节奏型的配合和一种弹奏技巧等同于学习一篇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弹奏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则和语文的课后拓展学习也是一致的。基于此,语文课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糅合到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上来。

三、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实现教学模式的课题导向式改革

从教育学理论上来解释,“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相对稳定、系统化,但并不僵化,教学模式应是随着教学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兰英教授说:“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在所有时候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学模式应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教学模式是一种既严格又灵活的工具,我们要通过运用这个“工具”,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以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构建的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为目标。教学模式的调整随着课题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教授的课题不一样,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不一样。就基础弹奏方法与技巧的课题或是教授单一曲目的课题来说,我们可以糅合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基本知识的理解透、重难点的吃透和技能、能力的拓展运用。这种模式在实践上主要做到“四精”:精心组织单元(参考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精选课题,设计课题题目(以知识点为导向);精心组织内容(参考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精找教学重难点(如同教生字词版专门安排重难点的教学环节)。在教授幼儿歌曲伴奏的课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归纳过程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形成概念(如什么是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探究关系,做出结论(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等常用伴奏音型分别适用于哪种类型的歌曲伴奏);应用原则,形成技能(能够根据不同风格歌曲类型选择适宜的伴奏音型)。

四、改革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审美性

钢琴作为一门音乐课程,具有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和功能——审美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应当体现审美性。传统钢琴课堂教学单方面强调和追求弹奏技能目标的达成,将教学模式简单设计成弹奏技能训练的过程,这是一种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艺术性、审美性的课堂。对此,很多学生认为钢琴课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日益下降。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钢琴弹奏上往往比较机械,在音乐的表现上缺乏美感,更是缺乏音乐创造力。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修改稿)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可知,当前幼儿园在艺术领域上主要注重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专业标准》也指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首先具备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模式,让学生来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另一个方面。在教授一首钢琴作品时,让学生通过音乐听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设备,可以是欣赏一段音频、视频,也可以是欣赏教师的弹奏)和谱面解读来认识作品的美、学会鉴赏作品的美;通过弹奏知识的讲解和弹奏技能的训练来让学生准确地表现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创造美:可以从作品弹奏表演上来加以创造,如各种形式的表演:学生的合作弹奏、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弹奏、弹奏接龙、齐奏、合奏等等;可以是通过分析借鉴该作品伴奏的编配来为幼儿歌曲编配伴奏;还可以是课题类别相同作品的课后自主弹奏练习与汇报。我们把这种模式定义为赏-弹-创三位一体的审美教育模式。

总之,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模式应打破单一、僵化现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根据教学课题的需要来寻找采用相适宜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付诸实践,不断总结有助于促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铭钊.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结构探索[J].赤子,2015,03.

[2]朴虹烨.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3.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4][美]布鲁斯•乔伊斯等著,兰英等译.教学模式(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04.

[5][美]Johnson,D.W.[美]Johnson,R.T.著,伍新春,郑秋,张洁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6]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7]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修改稿),20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发展指南.2012,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作者:唐修整,黄细英 单位: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运用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现状,然后细致讨论了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高校钢琴教学和教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高校钢琴教学;中国

钢琴作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给中国的音乐事业带来了空前的生机,各国音乐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为密切,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事业空前活跃起来,涌现出一批采用新技法创作的风格多元化的钢琴作品。2016年春晚,谭维维将西洋乐器与陕西华阴老腔民族唱法结合在一起,这是中西结合的典范,也是展现西洋乐器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形式。当代高校钢琴教学中在中国钢琴作品表现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钢琴需要向其他西洋乐器一样,在学习和演奏的时候兼顾中国钢琴作品。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现状

第一,相对于西方音乐历史上那些大家和西方高校的音乐教育而言,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教师和学生民族意识淡薄,这一点在青歌赛上就可见一斑,很多演唱水平很高的选手,却连最为常识性的民族音乐知识都不知道。

第二,虽然中国钢琴创作的历史已经百年,也有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但是相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和文化大国来说,整体数量还是偏少,很多作品都是一些民族音乐的改编曲,很多学生在此之前都对这些作品耳熟能详,这些作品通常都带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学生在理解时,感觉到既简单,又深奥,而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作品并不是太多。

第三,传统的钢琴教学都以西方作品为主,从最初的拜厄到车尔尼的599、299,从克莱门第的小奏鸣曲到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这些西方经典的练习曲和乐曲,就像是学习者心中的圣经。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尝试从初学阶段到高级阶段都采用中国钢琴作品。

二、浅析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作用

1.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铸就中国梦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包括文化的复兴,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受到高度重视。钢琴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但是随着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改编数量的增多,中国钢琴作品也日益成熟起来。从狭义上讲,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在钢琴领域的创作和发展的历史,高校音乐教学中要将我国在钢琴领域中的建树纳入到音乐文化教学中,谱写我国音乐中钢琴方面的篇章。从广义上讲,中国钢琴作品是对钢琴乐器演奏的创新和弘扬,是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接轨与融合,符合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思想。因此,高校钢琴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中国钢琴作品。

2.中国钢琴作品是改革开放

“迎进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从“走出去”看世界时期,转变到了现在的“迎进来”时期。钢琴作为乐器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为世界所知,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力,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产物是各大高校有很多国外互换生,这些留学生无形中是文化的传播使者,将中国钢琴作品纳入到钢琴教学当中,有利于外国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与此同理,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留学时,将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给他们也会增加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以从钢琴文化中改变原有的旧中国的印象。因此,高校钢琴要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传播作用。针对上述两点,高校钢琴教学课程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文化来进行。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高校历史文化课程与钢琴课程交互备课来实现,即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内容在历史课上要做详细的讲解。

3.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复现率较高的由《春江花月夜》《黄河大合唱》《三月》《平湖秋月》《牧童短笛》等。《春江花月夜》通过音符描绘了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泓江水映出花月掩映的美景,具有传统中国工笔画的含蓄之美;《黄河大合唱》表现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如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三月》《平湖秋月》等分别具有江南丝竹乐器和广东音乐样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将中国钢琴作品加入到高校钢琴教学练习曲库中,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熟悉程度。中国当前作品通常是对传统民乐的改编,在演奏中要尽量与传统的古筝和弦乐器特征相符,这是音乐上的创新,也是演奏的难度所在。将中国传统民乐以钢琴形式演奏出来需要大众一个接受的过程,但日本音乐人矶村由纪子大胆将二胡与钢琴两种乐器配合演奏出的《风居住的街道》广受好评,由此可见,中国钢琴作品也会被大众接受并认可。因此,高校钢琴课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4.中国钢琴作品是音乐没有国界但演奏者有祖国政治意识的引导

中国经济国际化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欧美音乐以流行的名义进入我国音乐文化市场,钢琴和小提琴等以高雅艺术的名义进驻我国文化阵地,这与中国传统民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化对人的意识有很深的影响,在认同某种文化的同时就会受其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尺度的影响。为此,高校钢琴教学中要重视中国钢琴作品,加强中国钢琴作品在练习曲中的比重,选取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在重要演出中演奏。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钢琴作品还处于发展中,依然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但是我们要对自己民族的作品充满自信,要对世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予以高度的信任。通过强化钢琴演奏中的中国钢琴作品,让演奏者感受钢琴独特的音色,同时抒发浓浓的中华情怀。因此,高校钢琴教学要充分发挥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特色,引导演奏者沉浸在艺术中不能忘记祖国。

针对上述两点,高校钢琴教学课要与民乐鉴赏课和思想政治课结合来上。通过民乐鉴赏课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学生对民乐中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了解。例如,在《牧童的短笛》的欣赏中,可以对笛子的特色有直观了解,从而有利于钢琴演奏时把握击键的力度和速度。通过思想政治课可以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感性的音乐演奏中增加几分理性,尤其是在《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中,能够增强学生对部分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我们以学习和包容的心态接受了西洋乐器钢琴,同时也要以钢琴为载体来表现中国音乐作品,这才是所谓的中西合璧与文化融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包括经济的复兴,又包括文化的复兴,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呈献给世人。当下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后一阶段的“迎进来”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展现给世界,中国钢琴作品应该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这是时代的召唤。中国并非钢琴的故乡,但是中国的钢琴作品并不在少数,重视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以及发扬。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没有国界,可以用任何一首钢琴曲来练习,但是弹奏着有祖国,具由娴熟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能可以在特定的场合彰显国格。因此,高校要重视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晓.浅谈不同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J].北方音乐,2015(01).

[2]迟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4(05).

[3]周燚.基于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现状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10).

作者:周民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四篇:高校钢琴教学声音训练技巧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在高校的钢琴教学开展实践中,对学生展开钢琴演奏的声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对钢琴演奏中的声音把控,将有助于钢琴演奏者更加全面的展示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内涵。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钢琴技巧练习,理应受到广大钢琴教师的重视。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钢琴教学经验,通过三个方面总结了高校钢琴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技巧和方法,以供参考,完善高校钢琴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校;钢琴;声音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创造美妙的声音,来展示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以此看来,在高校的钢琴教学开展中,学生的每一次钢琴作品的练习都是为了解决声音、展示声音。对于钢琴演奏者或者学习者来说,我们的钢琴演奏所呈现出美妙的声音色彩,激发了听众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情感,提升了钢琴艺术的内涵和效果。所以,对于我们的高校钢琴教学而言,应该扎实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丰富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营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一切的实现,所要注重的就是解决钢琴演奏的声音问题。同时,从高校钢琴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扎实的演奏技术和美妙的音色是钢琴演奏者和教学者必不可少的两个元素。尤其是音色的优美与呆板,都将影响钢琴艺术的内涵和效果,所以我们在钢琴教学开展中要注意对学生声音进行技巧训练。笔者结合多年的钢琴教学经验,对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声音技巧训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一、钢琴演奏中学会倾听音色

学生在钢琴入门阶段,打下良好的声音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进行钢琴教学的实践环节,都是从单音训练开始的。在这一阶段,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音色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音色来判断自身的演奏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标准。我们要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内心的音响感觉,从学生敲击第一个音符时,手指落键琴槌击弦时,声音会通过振动传递出来,学生要学会感知音色,通过音的变化来判断音色的和谐程度。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自主的掌握音的色彩,进行不断的音色调整和修正,减少敲砸、挤压的不和谐音色。同时,在自然、放松的肢体带动下进行音的演奏,可以使音色更加的明亮、清澈、饱满以及充满张力、共鸣。在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下,通过对音色的展现和判断来提升乐感将对学生后期的钢琴演奏学习裨益无穷。在对单音建立全面的音色辨析之后,再去处理简短的钢琴作品时,学生就会加入更多的艺术创想力,能够有机的将不同乐句各音的结构结合起来,处理的更加圆润、饱满、连贯、通畅,形成了鲜明的强弱对比。

二、通过演奏重量来调节音色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钢琴演奏时,身体要自然和协调,尤其是手臂作为关键的支点要有所控制,也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弹奏重量的控制,以此来调整音色,不至于钢琴音色显得单薄和缺乏张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对他们演奏控制力的训练是需要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的。首先,要帮助学生在演奏时把手臂的重量放下来,使指尖的力度充足,声音也就会显得丰富和具有穿透力,具体的做法是将弹奏力量有控制的一贯到底,这样的演奏声音色彩也就特别的通透。同时,想要做好有效的调节技巧,对于演奏重量的控制要建立在放松的基础上,符合钢琴作品本身所需要的音色的强弱对比、明亮和昏暗、悠扬和伤感的情感变化,使音色充满了无穷的色彩和变化。为了使声音更加的通透,我们要在教授学生弹奏时借助手指的力度去调整音色,使音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显而易见,钢琴演奏中对音色的调节和控制主要取决于演奏的力度变化,微小和宏大的声音变化全部由这些因素决定。

三、通过触键处理来体现音色

对于高校钢琴学生来说,他们钢琴演奏触键能力掌握的是否到位,对音色的体现和作品艺术效果的展现都至关重要。而对于触键的着力点来说,这是对钢琴演奏音色完美呈现的关键性保障。我们知道在钢琴演奏时,每个音都会有强弱的变化,以及薄厚的变化,这些音的变化不会采用一种单一的演奏技巧,而是要寻找一个最适合的发音点来实现不同音色的变化。钢琴演奏触键的着落点由触键的力度和深浅而决定,弹奏力气用的大小,弹奏的速度快慢等因素都需要根据所要演奏的内容需要的音色来决定。所以,当琴槌敲击产生音的震动的瞬间,声音的色彩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落键的那一刻要弹到点上,把控好触键点。要使音色充满持久度和爆发力,凝聚集中的力量,使声音更加的深沉,具有穿透力。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触键练习时,一定要保持手臂的稳定性,手指自然而然的落到琴键上,通过内心的音响感觉去展示音色的变化,来感受不同触键方式带来的音色变化,使声音更具良好的共鸣,给人以舒适的视听感受。总的来说,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对于声音的训练触键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要对钢琴这件乐器的构造和发音结构有清晰的认识,符合钢琴的音色特点,能够在演奏过程中通过触键的处理找到琴声的最佳发音位置。不仅要提高手指的控制力度也要加强触键的感觉培养,这样才能使音色更加的动听和饱满,演奏出的作品更加的生动。

总的来说,在高校的钢琴教学开展中对学生声音训练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声音训练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技术、技巧上掌握音色变化的知识要点,而且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内心听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而外的形成良好的声音训练体系,才能在实际的演奏中良好的发挥自身能力,通过动听美妙的音色来诠释钢琴作品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魅力,提升高校钢琴人才的钢琴水平和演奏能力。

参考文献

[1]但昭义.论钢琴演奏声音的技巧原理及其应用[J].钢琴艺术.2011(05).

[2]刘洁.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声音技巧[J].大众文艺.2014(11).

[3]于佳弘.声音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技巧研究[J].大众文艺.2014(06)

作者:夏毅 单位: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